張燕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所有高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也是學習其他計算機課程的入門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與其它相關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為將來更進一步的學習,或者踏入社會奠定基礎。本文簡單闡述了一下當前教學對象的現狀,重點探討了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方法策略。
一、教學對象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很多家庭都有電腦,不少學生在系統的接受計算機知識之前,已經熟練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有的還獲得過不同級別的計算機知識竟賽獎或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的信息技術發展并不平衡,也有不少學生,特別是來自邊遠山區或者農村的學生,由于受教學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對計算機知識的認識幾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雖然之前有接觸或使用過計算機,也僅限于簡單的文檔編輯,或者收發郵件、網上聊天。男生可能更沉迷于網絡游戲。他們的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沒有達到計算機教學的目標。很多學生還存在著一種誤區,認為只要自己會編輯文檔、會聊天,游戲玩兒的不錯,就是電腦學的好。針對教學對象的現狀和計算機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長期以來一直沿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少,已經不能適應目前辦學的要求了,由此看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教學方法與課程實驗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符合實際的改進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強化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精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和對象的特點,結合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系統觀點與方法,把所有教學要素組合到一個優化的教學結構之中.以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果最優化。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核心,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新的應用技術,它的發展是不斷變化、更新的,因而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將新知識貫穿于整個教學內容中。但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更新慢,教材內容明顯滯后、與現實脫節嚴重。因而,老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適當的刪減些過時陳舊,缺乏實用性的內容知識,同時,除了書本上原有的知識體系外,應當將新知識、新技術擴充到教學內容中,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站為步步高論文發表網,本站刊載大量計算機論文范文格式,計算機職稱論文。供廣大論文答辯需要者、評職稱需要者參考。
(二)增加上機課時,提高學生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都需要學生通過上機實際操作去學習和掌握。教師應當將課程的重點放在練習而不是理論知識的講解上。但由于目前各個學校機房資源普遍緊張,計算機實際操作練習的課程很少,甚至不能保證人手一機,基于這種情況,建議實行錯時上課制度,增加課程數,最大限度地提高機房電腦的利用率??梢岳孟挛缱粤暬蛘呤峭砩献粤暤臅r間上課,盡量保證學生們上課時人手一機,可以做到邊聽課邊操作。及時的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去,隨學隨消化。
這樣不僅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又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三)注重因人施教的個別化教學,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就是有利于個別化教學。在網絡資源的支持下,學生可享受更多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控制學習進度,再學習上由過去的被動變為主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資源和條件,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集成性、可控性和互動性,將教學內容分層設計:基礎知識內容、擴充內容、重點和難點,并附有各個內容的操作練習題,制作成操作簡單、易于學習和掌握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課件放在文件服務器上,作為共享資源。多媒體課件不僅僅用于上課演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要,課上或者課余時間都可以瀏覽學習。對于計算機理解快、掌握好的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可在課件中選擇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而基礎差的學生則可反復對自己不太熟悉和理解的內容反復學習和練習,直到完全掌握為止。這種因人施教的教學模式,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效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四)強化考試機制,改革考試辦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荚囀菣z測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掌握情況的最有效手段?!队嬎銠C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較為健全的考核制度,對于計算機的重視也不夠,往往使每次課成了學生的“參與課”。為了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必須嚴格考試制度。只有學校、老師真正重視起來了,學生才會重視起來。對與《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考試方法,我們可以把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分解,分為平時上機作業成績、課后作業成績、課上測驗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四個部分考察,并把它們的成績做為學生期末最終成績的評定標準。不管采用那種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總之,計算機基礎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老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正確設計課堂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計算機基礎教學,還應當與當前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