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多
摘 要:分層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分流,采取相應而適宜的教學策略,做到適性而教,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分層教育;全面提高
分層教學是一種隨時代和教學研究發展而愈發充滿生命力的教學思想,是一種強調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著眼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 展的課堂教學策略。一直以來,分層教學作為我校辦學特色的教學模式,在各班廣泛開展,大面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一、運用背景
由于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基礎知識和基本智能各有差異。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遵循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原則,又 不能按一個模式,一個標準,一種方法來教學。要擺正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關系,堅持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分層施教。做到優中差各有所得,班 級協調平衡發展。
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這是一種特殊有效的教學形式。其基本特點就是以班級為單位,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各層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積極因素克 服消極因素,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化的開發。其基本形式就是將一個班基礎不同的學生,分成優(1—10名)、中(11—30名)、差(31名以 后)(通常用A、B、C級表示)三個層級。其基本目的是通過“抓兩頭促中間”來提高優等生,帶動中間生,轉化暫差生。如此,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結構進行改革,從備課、定標、預習、施教、練習、寫作、測驗到輔導等整個教學環節,都因層而異,形成一個分層教學的有機整體。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談談自己的公做法:
二、分層備課
1.吃透“兩節”,精心設計教案,充分考慮各個層級在課堂中的活動,精心設計有關課文內容和課后需要鞏固的問題。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目的 要求,重點難點和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的不同情況,把著眼點放在B層級學生(中等生)的位置上,同時,充分考慮課堂的生成性與預設性的關系,兼顧 A、C兩級。
2.科學確定各層級教學目標。教師在分解教學目標時,應特別注意“識記”“了解”“掌握”“鑒賞”“理解”“擴展”等用語的不同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
3.認真分析學生,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在確定教學目標前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教法,做到因人施教,量體裁衣。3
三、分層施教
分層教學并不是復式教學,它是在集體教學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A、B級)的學生為教學主體,帶動后進生,提高優生。具體做法分課前預習與課中施教兩階段:
1.課前預習
C層級:讀懂語文,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生字詞,積累語言,學有所得;
B層級:整體感知,進一步落實課后練習,初步自學課文;
A層級:訓練批注,主動提問,能講述預習所得,學會歸納、梳理、拓展、延伸等。
2.課中施教
(1)由淺入深。為滿足三個不同層次的需求,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
(2)設計梯度。在分析課文時,為了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分層推進,螺旋上升,在設計提問時,要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B、C層級的學習。
(3)化整為零。在分析課文時,教師要善于把一個大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以保證各層級的學生都能愉悅地參與。
(4)先學后教。為了確保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和豐富性。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特點,大膽處理教材,先學后教。在自學階段,一般 都能較好地解決B、C層級目標。對于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性學習中通過激烈探討完成教學,充分發揮兵教兵的優勢。而對于難度較大 的內容,在教師的點撥下,一般以競標的形式鼓勵A層級學生大膽參與。
四、分層作業
建立彈性作業結構機制,分基礎作業、選擇作業、競標作業三級,明確各層級訓練重點。
1.堅持群體輔導與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主要面向B級學生,以鞏固學習目標為目的,針對課堂上大多數同學存在的共同性問題,疑難點問題,仔細加以解決。個別輔導因人數較少,主要是兼顧A級生和C級生,分別給他們“開小灶”。
2.堅持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針對共性輔導,進行個別點撥。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在課外及時解決。當然,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課堂上,還要充分發揮兵教兵的優勢,是完全可以放手讓A級學生代勞的。5
五、分層評價
建立“分層設計,分類評價,分級達標”的分層評價模式。即對學生作業、考試等的評價不按照統一的一個標準考核。建立多元的動態的評價機制,尤 其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堅持家長與學校評價相結合,口試與筆試相結合,評語與等級量化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同時,給予各層級學生重復考的機會,從而選取 最滿意的一次作為考評分。在評判操作上,對于C級學生評判相對寬松些,對A級生,評判適當嚴些;在完成時間上,B、C級學生可多一些,A級生可少一些;在結果認證上,C級生側重于激勵,重塑信心,興趣的導引和對進步的肯定上,A級生則著重看重細節,加強規范上。
當然,對于所分層級,也不能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各層級的分類也不是絕對的,根據綜合考評,可升可降。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各層級的積極性, 真正把分層教學落到實處。另外,即使是同一個層級的學生,也要因人而異,突出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培養特色學生,從而在各類考試中脫穎而出。僅 以作文教學為例,同為A級的學生,其訓練方式、目的也各有不同。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貫徹分層教學的理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讓各層級的學生皆動起來,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動力,學有所得。如此,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呈現“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