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數不重視教育,加上自己的文化程度低下,不知道怎么去教自己的孩子,也不去思考怎么教育,只知道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就送進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至于學得到多少,是孩子自己的事,是老師的事,甚至安全都是學校的事,所以農村的孩子大多數沒有接受學前教育,進入學校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要想讓他們跟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一樣,在半年學到別的孩子兩三年學到的知識是不可能的,要是引導不好,他們會討厭上學,討厭老師,特別是數學,他們連最基本的數數都不會,想要他們喜歡數學,那是難上加難。現代社會要求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學生不感興趣的學科,主要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學校,喜歡老師,他們才會喜歡老師上的課程,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激發農村學學的學生喜歡數學,對數學有興趣。
一、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好課本圖片
在日常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很多,主看我們怎么去引導,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可以為教學服務。例如:在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位置與方向》前幾天,我叫他們觀察太陽從我們教室的哪個方向升起,并且要記住,到上《位置與方向》這個內容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再伸出右手,抬起你們的頭,看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跟著我讀“早晨起來,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讀“前面是東”就點頭,讀“后面是西”就向后伸腿,讀“左面是北”左手就用力指向左邊,讀“右面上南”右手就用力指向右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加深了他們的感性認識,再叫他們翻開課本第2頁,引導他們仔細看圖,按圖示從南至北找到“正陽門” →“毛主席紀念堂” →“人民英雄紀念碑” →“國旗” → “天安門城樓”,強調在地圖上“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再在左面找到“人民大會堂”,在右面找到“中國家博物館”,強調在地圖上“左面是西,右面是東”,有了這些知識之后,再強調“在生活中,我們看地圖時,一定要利用大自然給我們的信息定位方向,然后把上方對著北方,找到我們所處的位置,再找出我們要找的位置,這樣,他們牢牢記住了辨別方向的知識,再讓他們看第3-4頁完成任務,他們由于有了興趣,很快就完成任務。有條件的,可以家長,可以帶他們到野外,教會他們辨別方向,加深學生的感性知識。
二、在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事物,應用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才會對學數學有興趣。是人都是消費者,是消費者就要學會算賬,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并讓他們用你給的錢買沒有固定價格的東西,并要求買得越多獎勵越多,這樣他們就有了數學意識,例如: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我先問:“父母給你們零花錢嗎?一天給多少?都用來買什么了?買得多少?各自用零花錢買到自己想買的多少東西?”再讓他們舉手說說自己是怎么算賬的。一個平時不學習的學生舉手說:“我用10元零花錢買了5根雪糕,一根雪糕賣兩元,買10根用2乘以5就等于10,剛好用完,我說:“現在你用1元錢去買麻辣片,每片麻辣片賣5角,能買幾片?”他不用思考就說能買兩片,我問是怎么算出來的?他說一片賣5角,兩個5加起來就是一元啊,我說用數學來計算怎么算啊?他無語,我就板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列式“10÷5﹦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生活中處處遇到,學會了乘除法,我們就會算賬,在買東西時,會算賬會講價,給生活帶來方便,我們應該把數學學好,還有很多好處呢。
三、嘗試成功,培養競爭意識
是人都喜歡聽好話、善表現,聽了好話之后會盡一切力量做把分給自己的事做好。小學生也不例外,現代社會競爭那么激烈,沒有競爭意識是無法適應社會的。當今社會,大到國家,小到單位、團體,賞罰不明,積極的也會變消極,在教學中,合理利用獎勵辦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筆者接了一個人人都頭痛的班級,用了很多辦法都不能讓他們愛學習,提到數學不頭痛,還有意搗亂,好話說了一大堆,他們就是不聽,就用激勵辦法試一試,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之前,筆者拿出五元錢,分給五個學生,讓他們去街上買小學數學作業本,誰買得最多最好,回來得最快,并且在上課時完成作業最快,那么買來的作業本就全部獎給他,并且可以免寫一次作業,他們都精打細算,結果是都買得恰到好處,作業也都完成得好,筆者只好把作業本全給他們了。筆者就借機制定獎勵制度,把全班同學分成8個組,讓這8個學生擔任組長,讓他們輔導他們的成員學習,監督他們的紀律,到期末結束時,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還帶他們去野吹,結果他們喜歡老師,喜歡學校,喜歡老師教的數學,對人有禮貌。
除了上述,教師還要不斷地研究教材內容,研究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探求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地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我深信,只要每個教師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好書,育好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