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摘 要: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除了創新力、執行力、溝通力、表達力等方面的提升,個人認為修煉和強化抗壓能力更為重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抗壓能力是一個人健康快速成長的根本,是提升一個人整體素質不能缺少的。
關鍵詞:增強;抗壓力
一、抗壓力
在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壓力無處不在。所不同的是看個體是如何去應對、去轉化。
當在工作中因施工技術計量出了差錯、物資供應跟不上工期所需、安全生產出了傷亡事故等過失而受到批評和問責時;當工作職責超出自身能力而產生壓力時;當職位升遷不順意時;當與同事相處,產生矛盾,人際交往出現隔閡時,或因早上愛睡個懶覺,晚起床而遲到,被領導批評時等等,這些,可能會因為委屈、憋屈而生氣、懊惱、郁悶,產生焦慮、失望、困惑、迷茫、鉆進死胡同、牛角尖等消極的情緒反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靈籠罩了陰影,內心倍感壓力。
類似的所謂工作壓力發生在了兩個不同的人身上,處理方式的不同導致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
一位是國外項目的施工人員。剛入職場,倍感新鮮,有出國工作的機會,勇敢的站出來,渴望著學習新的知識,嘗試新的挑戰。出國工作后,由于項目建設國家政局不穩定,長期工地-辦公室兩點一線的工作環境,對于新人倍感枯燥。生活單一,工作任務重,超出其能力等等因素讓他倍感焦慮,久而久之,開始失眠、自言自語、晚上獨自數星星等等情況的出現,讓領導最后無奈只得送他回國,回國后他也無法一下子調整好心態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最后辭職。
另一位也是同一領域的新人。常年加班,快節奏的deadline,考證要求,職稱要求都沒能擊垮他,最終7年努力后,他當上了項目經理,對于自己的工作領域已是得心應手,獨擋一面,成為了部門的中流砥柱。
壓力大的時候,我們需要是用積極的方法解決問題,達到心理平衡,還是以消極的方式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是遵守社會準則解除困難還是只憑一時的感情沖動,采取過激行為;是否具有排除困難的經驗和有效方法。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別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塑造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世事。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正是通過鼓勵、制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罰與限制,才學的舉止與行為的適應要得當,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范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失落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致使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么,我們職場人員在承受巨大壓力時,又應如何進行調適呢?
二、克服方法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克服。
一是正確對待失敗與逆境。你受到的壓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應該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壓力固然會使人受到打擊,給人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可以磨練人,教育人。使我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人生感悟。這些經歷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二是適時調整期望值。一個人如果期望值過高,在未能如愿以償時就會產生失望,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陷入煩惱之中。發現自己原來的目標難以實現時,就要對自己的目標進行調整,提高實現目標的可行性。同時把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可以實現的小目標,一步步再向大目標邁進,這樣就能夠從實踐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三是認識自己,接受別人。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認識你自己。當步入社會,進入職場,就等同于身處在喧囂的“鬧市”中,因此,我們在應對周遭事務的同時,還得保持一顆寧靜的心,能清醒地認識自己,但不苛刻自己。因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同。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我們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個正面的認識和全面的評價,既要肯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同時,也要清醒地認知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一顆積極進取之心,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當然,只做到正確評價和愉快接受自己還不夠, 我們還要知道怎樣避開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優勢,爭取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同樣,我們也要善于接受別人,多看別人好的一面,少一些誤解,多一份寬容,增進相互間的支持和幫助。
四是采用精神宣泄法。精神宣泄法就是創造一種環境,使人可以自由順暢地表達受壓抑的情緒。精神宣泄法有多種形式,如找一兩個親近的人、理解自己的人,將心里的壓力和想法全部講出來,對方會給你心理上的撫慰,鼓起你奮進的勇氣,或是通過微博寫日志、寫心情,把內心的不滿情緒盡情地表達出來。
三、培養抗壓能力的有效途徑
1.樹立吃苦精神。許多青年人由于遇到困難而恐懼,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去應對。這主要是缺乏一種堅忍不拔、耐煩耐勞的吃苦精神,沒有盡自己所能,將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追求更好的毅力去做支撐。
2.自主學習,更新觀念。學習可明志,學習可達理。學習可以療俗、治愚、祛病,是我們增長知識、提高本領、增進修養、提高抗壓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對于我們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自主學習就更為重要。一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古人語:活到老,學到老,這說明學習是無時無刻地伴隨我們一生。我們年輕人首先要明白時時處處,處處事事皆學問的道理,始終用“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指導自己有效將學習與實踐相融合,堅持做到實踐無止境,學習無止境;二是培養廣識博學的意識。時下,供我們學習的媒介很多,我們可以從書本讀有字書,從社會實踐學無字書,悟言悟行。可以學業務理論、人際交往藝術、
3.善于溝通,搞好人際關系。工作生活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避免或減輕人的孤獨與寂寞感,反映的是人際間的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是撫慰心靈創傷的重要渠道。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不僅可以縮短彼此心理上的距離,還可以獲得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心理需要,對年輕人提高抗壓力有直接的幫助。同時,要注意情緒的自我釋放,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時常用“活在當下”的理念來進行自我心理暗示,明白這一道理,即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是未知,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今天,通過這種暗示,來增強對今天、對當下的珍惜。當遭遇困難,還可運用轉移法來疏導心情。就是說要創造和提供一種機會,以抒發受挫時的消極情緒而不再感到壓抑,如可以通過運動、欣賞音樂、網聊、旅游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轉移、控制消極情緒的侵襲。總之,青年人只有全面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自信心、意志力、人際溝通交往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增強抵抗壓力的能力,使自身在實踐職業生涯規劃中能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才能使自身在企業的發展中敢于擔當,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