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
摘 要:為了促進智能變電站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證智能設備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本文就智能變電站在運行巡視、倒閘操作、缺陷及異常處理等方面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在應用和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運行管理;順控操作;三層兩網
由于智能變電站在運行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管理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些原有的標準和規定已不適應新設備、新技術要求,為保證其安全、穩定、經濟的連續運行以及今后相應智能變電站的順利投產,結合現場設備實際運行情況,就其在運行管理中的出現的新問題與新現象,提出意見、建議以及管理方案。
一、巡視管理
在智能變電站中,傳統變電站的巡視方法和注意事項、運行操作仍然可用。但日常工作中,應加強智能裝置的運行和專業巡視,側重于網絡運行狀況、室外智能裝置運行環境等巡檢內容。
正常巡視以遠程巡視和現場巡視相結合,不具備完善的遠程巡視手段時,現場巡視應增加遠程巡視內容。設備有異常或其它必要情況時,應加強遠程巡視或進行特殊巡視。
在巡視中對于有別于常規變電站的設備,我們應注意: 1. 電子式互感器:設備標識齊全、明確、準確;基礎牢固完整,無傾斜、裂紋、變形;內部無異聲、異味、無閃絡放電現象、引線馳度適中,前端裝置外觀正常,指示燈狀態正常。 2. 智能組件:檢查后臺機保護功能壓板、出口壓板、裝置壓板投退狀態正確,電流、有功、無功顯示值正常,與保護裝置顯示相符,無異常報文。 3.二次設備:指示燈、通訊狀態正常;智能控制柜、端子箱、匯控柜的溫度、濕度、防水、防潮、防塵等性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光纖無打折、破損現象,光纖熔接盒穩固,引出、引入口無光纖外皮受損;裝置回路的壓板投退狀態與運行狀態和調度要求相一致。 4.在線監測設備:監測單元外觀無腐蝕、密封良好、傳感器工作正常,油氣管路接口無滲漏等。 5. 結合“三層兩網”結構,檢查數據通訊情況正常。
二、操作管理
1.順控操作模式,順控操作是國網公司規定的智能變電站重要特征之一,是指在滿足預定條件的前提下,按照預定操作順序自動完成一系列控制功能。實現包括單間隔狀態轉換操作,雙母線倒閘操作,變壓器各側跨電壓等級操作,二次保護投退以及其它任意典型操作票的組合任務的操作。
順控操作作為智能站高級應用功能之一,在操作流程、步驟、操作命令表達及實現方式等方面均與常規倒閘操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可以極大地縮短智能變電站倒閘操作的時間,提高運行效率。
實際操作時只需變電站內運行人員或調控人員根據操作要求選擇一條順序操作命令,操作票的執行和操作過程的校驗由變電站內智能電子設備自動完成,實現“一鍵操作”。在操作中,對于操作票的執行過程可以全程監視和控制,能夠監視當前執行到哪一步操作以及執行結果,如果發現有任何異常可以終止當前操作票的執行。 1.1 特點,(1)操作前執行條件與間隔裝置防誤邏輯一致,執行后確認條件可判斷多個遙信遙測條件,可充分保證程序化操作的安全性。(2)在執行操作票前,具備操作票預演仿真功能,可有效避免誤操作。(3)增加提示性操作,實現某些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暫停或確認要求。(4)通過順控模式,由于無需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失誤和操作時間(以110kV玨侯線134線路停電為例)。 (5)操作票的配置充分考慮到程序化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可靈活設置延時、出錯處理條件和出錯處理方式。(6)真正實現了無人值班,達到變電站“減員增效”的目的,切實做到“三集五大”。(7)順控操作是無人值班變電站發展的必然。 1.2 在操作中注意,(1)采用順序控制方式進行倒閘操作時,應嚴格執行順序控制典型操作票。(2)在變電站監控后臺調用順序控制操作票時,應嚴格核對操作指令與設備編號,順序控制操作應采用“一人操作一人監護”模式。(3)順控操作前,應核對設備狀態并確認當前運行方式,符合順序控制操作條件。(4)在順序控制操作全部結束后,運行人員應檢查所有一、二次設備無異常后結束此次操作。 1.3 順控操作中斷處理原則,(1)順序控制操作中斷時,運行人員應立即停止順序控制操作,現場檢查操作中斷的原因,未確定原因前,不得繼續順序控制操作。(2)順序控制操作中斷時應做好操作記錄并注明中斷原因。(3)順序控制操作中斷后,若無法排除故障,可根據情況改為常規操作。轉為常規操作時應根據調度命令按常規操作要求重新填寫操作票。操作任務填寫同順控操作票,操作項目應包括順控操作已執行項目設備狀態的檢查。(4)若設備狀態已發生改變,應在已操作完(或部分操作完)步驟下面、未執行項上面的中間橫線右邊用紅筆標注“操作中斷”,加蓋“已執行”章,并在備注欄內寫明順控操作中斷時的設備狀態和中斷原因。
2. 壓板操作 。2.1 運行人員的軟壓板操作應在監控后臺實現,操作前應在監控畫面上核對軟壓板實際狀態,操作后應在監控畫面及保護裝置上核對軟壓板實際狀態。 2.2 正常運行的保護裝置遠方修改定值壓板應在退出狀態,遠方控制壓板應在投入狀態,遠方切換定值區壓板應在投入狀態,運行人員不得改變壓板狀態。 2.3 正常運行的智能組件嚴禁投入“置檢修”壓板,運行人員不得操作該壓板。 2.4 設備開關檢修時,應退出本間隔保護失靈啟動壓板,退出母差裝置本間隔投入壓板。 2.5 設備從檢修狀態轉冷備用狀態或保護投入前,應檢查間隔中各智能組件的“置檢修”壓板已退出。
3. 定值操作 。3.1 運行人員不得進行定值區切換操作。 3.2 檢修人員修改定值只允許在裝置上進行,禁止在監控后臺更改。
三、缺陷管理
智能變電站缺陷管理同于常規站,應嚴格遵守缺陷管理制度,雖然由于自身設備特點的不同(如智能組件故障、軟件邏輯的錯誤或缺失、通訊設備的異常等),但設備仍分為危急、嚴重、一般三種。危急缺陷主要有:電子互感器故障、合并單元故障、GOOSE通訊中斷,可能造成保護不正確動作的、保護開入異常變位,可能造成保護不正確動作的、保護裝置故障或異常退出、GOOSE交換機故障、保護裝置接收合并單元數據異常、智能終端故障等;而嚴重缺陷有:GOOSE通訊中斷,對保護功能沒有影響的、接線端子銹蝕嚴重、裝設智能組件的戶外端子箱溫控裝置故障、測控裝置接收合并單元數據異常、裝置液晶顯示異常等。
四、異常及事故處理
智能站異常及事故處理應按照相關異常及事故原則執行,但由于智能站采取“三層兩網”結構,所以在處理時,應特別注意“網”與“層”的設備在出現異常時的處理:
1.交換機故障,應根據GOOSE網絡圖、MMS網絡圖等分析故障交換機可能造成的網絡影響。
2. 間隔交換機故障,影響本間隔GOOSE鏈路、應視同失去本間隔保護,等同于智能終端故障處理。
3. 公用交換機故障,根據交換機所處網絡位置以及網絡結構確定其影響范圍。
4. 智能設備故障,影響保護正確動作時,應申請退出其對應的運行開關。
五、結語
以上是對智能變電站運行管理的有益探索,隨著智能變電站的普及,其在運行管理上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運行人員的關注,這一方面需要我們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還需要我們具有大膽創新意識,從實踐中摸索的精神,從而提高我們的運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