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敏
在歷史課堂上,我們??吹竭@樣的情形:教師唾沫橫飛的講,學生麻木的聽、拼命的記,課堂一潭死水。歷史成了“死記硬背”的科目,學生內在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沒有被激發,學得很被動,導致他們漸漸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逐漸形成歷史課可上可不上,考試時突擊復習應付一下就行了的錯誤心理。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2課《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一課,談談運用虛擬紅色旅游的形式進行歷史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學設計基本原則
運用“紅色旅游”這種教學方法輔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必須遵循形式服從內容這一基本原則。運用虛擬紅色旅游形式進行歷史教學,在內容上要具備三個條件:1、符合《課標》要求;2、要有構成“旅游景點”的知識點;3、要有“旅游景點”的形象展示平臺。
二、案例
下面就是我運用“紅色旅游”輔助《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一課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教學設計(簡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通過教科書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國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情況,培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緊緊抓住時代脈搏,將時尚化的旅游文化融入課堂,以旅游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休閑的旅游中提煉學生對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感性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和學生發散性思維使學生主動獲取有效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南昌起義和革命根據地創建的史實,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之間協作學習、交流學習心得的學習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史實。
難點:使學生理解中國革命為何由城市轉向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導游的身份直接進入新課。(出示課題《第13課 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二)學習新課,創設親臨現場的情境。(展示總路線圖)
展示圖片——《八一廣場》、《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廣場浮雕》通過學生觀察八一廣場、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廣場浮雕,激發學生了解南昌起義的要求。通過影視片段,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明確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展示圖片——《毛主席在井岡山舊居》,引出毛澤東率領革命軍來到井岡山的原因。
展示圖片——《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朱、毛會師紀念雕像》,由學生講述井岡山會師的史實。
播放《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在音樂中展示圖片和詩詞,使學生對紅軍的生活產生感性的認識。
展示圖片——《農村革命根據地形勢圖》,通過跳動的火焰,使學生對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形勢形成感性認識,并聯系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省政府設在龍山茨巖塘鎮的鄉土史內容,讓學生了解龍山歷史。
通過由學生談參觀革命博物館的感想,升華出紅軍精神,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
(三)課堂小結,先由學生自行總結收獲。
通過直觀的框架使學生理解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保證。
(四)課堂練習——知識競猜
(五)課后探索
讓學生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給自己的家鄉設計一條旅游線路。
三、設計理念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有“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兩個歷史知識點。史實發生地都在江西省,我馬上想到近些年很熱的“紅色旅游”,可以將該課的知識點串成一條虛擬紅色旅游線路,帶著學生重走革命路,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形式定下來了,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是要充分的準備相關材料。根據教學目標印發一些必要的文字材料,《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一課,我印發的文字材料有“南昌起義”、“八一廣場簡介”、“秋收起義”、“龍江書院簡介”、“井岡山會師”、“農村革命根據地形勢”等。材料的選擇既要注重史實,又要注意其故事性、趣味性。通過材料,創設一個紅色旅游的情境。
第二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虛擬旅游只是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一種學習形式,不能為了“旅游”而旅游。所以,在正式“旅游”之前,應有一個小組圍繞目標進行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在《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在正式“紅色旅游”之前,我先組織歷史學習小組結合教材和其他學習材料,討論“毛澤東率領革命軍來到井岡山的原因”、“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辟”等難點問題。
第三,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在生活中,游客和導游的關系非常親密,旅游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可以相互幫助、相互交流。在虛擬旅游課中教師扮演的是導游的角色,所以要注意與學生(游客)的交流。在“紅色旅游”的過程中,“游客”有問題可向“導游”提出。在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實現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沒有忽略。
第四,將鄉土歷史教學穿插進課堂。我在該課教學中聯系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省政府設在龍山茨巖塘鎮的鄉土史內容,讓學生真實的了解龍山歷史,從而更熱愛自己的家鄉。
第五,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學會做人。這堂課我還設計了要學生總結“紅軍精神”的環節。學生和老師一起走完紅色旅程后,自行歸納、總結紅軍戰士身上的可貴品質,實現歷史學科的人文價值,讓學生在學到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
第六,課堂向課后延伸,對學生進行“開發旅游資源”的訓練。歷史教學中還應注重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訓練。我認為在虛擬旅游課中也可進行大膽嘗試。如某些地區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人文薈萃的寶地,然而現在的旅游業卻沒有對其進行很好的發掘。在課堂中我會問學生諸如這樣的問題:我們能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去幫他們開發此地的旅游資源嗎?我們當地還有哪些可開發的旅游資源等等。
四、成效與經驗
通過實踐,我真切的感受到虛擬紅色旅游這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欲望,在掌握相應歷史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了他們學習歷史的能力及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