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
摘 要:分層教學是基于學生學習狀況差異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個人潛能的發揮,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層教學要求教師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育,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促進其成績的進步。本文闡述了分層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了分層教學的重要性、秉承原則和具體的實施原則。
關鍵字:分層教學;高中歷史教學;應用研究;
新課改背景下,要求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此外,歷史成績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歷史成績的好壞將直接關系著考生的高考成績好壞。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采取分層教學方式,把全體學生都納入到教學之中,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歷史課程的學習之中,同時,在學生合理分層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其自身潛能。通過本文,筆者一方面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分層教學的價值
傳統的教學采用“講和聽、教與學”的授課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只針對于部分學習優秀的學生,從而造成部分同學難以跟上老師的授課進度,長此以往,就導致學生成績的下滑,嚴重者甚至都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而分層教學遵從面向全體、重視個體、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發揮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在高中歷史分層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分層不同,設置合理、科學的授課內容和課后作業,并進行有區別、有差異的教學,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監督、評價,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歷史的學習之中,從而提高其學習的成績,另外通過學生之間的正常競爭,也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方法
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授課的時候,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科學的分層,再對其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計劃,同時布置不同層次的課后思考題,并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
1.先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合理的分層 。教師要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熱情,基于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思維方式等將學生進行詳細的分層。分層后要采用建立檔案的形式,詳細的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于針對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同時,還要參照一段時間后的學習成績變化,及時的調整各個分層。例如,可以通過考試成績進行分層,按照分數拔尖、優秀、中等、較差四個級別進行分層。
2.根據分層,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分層教學”的關鍵是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設置,明確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評價“分層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制定的目標即能給學生帶來挑戰性,又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完成,同時,教師要及時的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進行鼓勵。例如,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加強其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記憶,通過歷史事件年代的串聯,讓其對于整個歷史學習框架有所了解;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在保證其掌握講授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強化,并試探性的提出一些思考性問題;而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要布置更多的思考問題,擴展其歷史的知識面,讓其熟練的掌握每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影響分析,培養其歷史觀;對于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要注重對其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教育,培養其創新型的歷史價值觀。
3. 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中的目標和學生的差異,采用多角度的學習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采取不同的考核評價標準,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歷史事件的串聯、歷史問題的思考等等都是考核的重點,在高中歷史分層教學體系之中,每一個階段的評價都應該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通過歷史考試成績來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幅度,例如,對于優秀生的考核既要注重其考試成績,也要注重其創新性的考核,采取高標準、競爭性評價方式;對于中等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在批評其不足的同時,又要給出明確的努力目標;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進步幅度和投入的學習熱情上面,發現其發光的成功點。
三、高中那歷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要求
相對于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分層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要求也更高,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求更好,同時要強調教學中的教學方式。
1.“分層教學”要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導向。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方面都能取得最大的進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在分層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設置和計劃選取至關重要,決定著“分層教學”的教學質量。在“分層教學”中對于學生資質的劃分,很容易是基礎較差、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讓成績優秀的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分層教學時,應當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不同教學目標的設置,讓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其學習主動性,同時又可以讓其感受到學習的壓力,發揮學生自我的學習潛質,形成良好的課程競爭氛圍,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2.在“分層教學”中要靈活的選擇施教的方法。高中歷史“分層教學”過程中,要給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設置學習目標,提供給其充分發展和提高的平臺,激發其競爭的意識。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增強其主動學習課本,主動記憶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提供給進步的空間,培養其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要提高其知識擴展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成績拔尖的同學,注重其領域難題的探索能力,增強其歷史問題的洞察力。endprint
四、“分層教學”在歷史教學運用時所遵循的原則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時,教師要嚴格遵守分層教學所要秉承的四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分層教學目的不會偏離初衷,才能真正的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區別對待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教學內容,區別對待是分層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要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基礎底子、接受能力、歷史問題洞察力、思維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這也是分層教學法產生和存在的基礎,例如上面所提到的按照成績標準的分組劃分。
2.系統性原則。“分層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歷史成績和歷史素養,教學方法不能脫離教學大綱,因此,在“分層教學”中嚴格遵循系統性原則,把全體的學生納入到教學范圍當中,不能孤立的進行學生分層、教學目標設定、成績評價過程,同時要把各個層次的學生聯合在一起,防止各個層次同學之間產生隔閡矛盾,要加強各層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歷史觀點和想法的交流碰撞。此外,教師應當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狀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3.全面性原則。全面性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分層教學”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其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使教學目標的完成最大化。
4.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循序漸進原則是教學科學進行的保障,“分層教學”要求教師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這樣能結合學生能力分析科學的分層,并在教學中洞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時做出調整。因此,開展分層教學一定要有計劃、有安排、有步驟的開展,不能急于求成,合理科學的設置教學目標,綜合評定學生的進步幅度和教學質量,提高分層教學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學性。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此外,“分層教學”倡導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也教師提供了新型的教學思路,有助于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而“分層教學”也是符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推行“分層教學”模式,順應歷史教學發展的潮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指正。
參考文獻:
[1] 王杰;分層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5月.
[2] 南 萍;新課程體系下“分層教學”模式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2;3;32(3).
[3] 許雙成;高中歷史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教學狀況研究[D];陜西示范大學;2012年5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