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征
一、背景
學生小孫,高三學生,平時勤奮好學,不懂就問,但該生心理素質較差,每遇到大型考試,經常會生病。在內心深處他認為自己應該什么事都比別的同學強,班級評選“最佳學生”“優秀班干部”等都應該是他的。平時如果他犯了錯誤,教師如果批評他,他會從內心無法接受。這時他會渾身冒汗,站立不穩,到單元測試時成績明顯下降,慢慢地一到考試就焦躁不安,心情越來越緊張。在校學習時,當別的同學都埋頭認真學習時,他有時會故意趴桌上不學習,故意讓別的同學以為他都沒有認真在學,其實他一回家就開始奮發圖強,有時碰到不會的問題,他就只管轉頭問同學,不管時間、紀律要求。有時老師講課他沒聽懂,做作業不會做,就怪在老師身上。由于處事態度和周圍同學完全不同,顯得格格不入,因此,該生心里整日煩悶,焦慮。
二、案例分析
該生的性格弱點,就是無論什么事都必須比別人強,當遇到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時,便會導致自我否定意識的形成與發展。由于中學生處于心理發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另外,他父母對他這個獨生子過分的溺愛,造成了他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自負、清高、意志脆弱,一點不如意就能誘發其心理失衡。該生的父母都沒什么文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認為兒子就是他們全部的希望,所以把教育全部放在了學習成績上,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孩子次次爭第一,為父母爭光,實現自己沒實現的愿望,殊不知,一味地強求,勢必使孩子產生煩躁、焦慮的情緒,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三 、輔導方案
以心理治療為主,其產生焦慮、煩躁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因此,我采取自信訓練法、激將法、放松法,幫助他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調整其情緒,不失時機地培養和提高他的心理承受力,增強自信心和自制力,減緩和克服焦慮,尤其是考試前對他采取放松療法,調整好他的心態,讓他以飽滿的情緒迎接考試。
四 、輔導措施
由于學習中常常成績不盡人意,而產生煩躁、焦慮情緒,我首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調查了解。通過家訪,才知道他在小學期間就有因為怕學習成績被別人落下,而產生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成績退步等現象,同時伴有渾身無力、頭昏、惡心,食欲下降,胃腸不舒服,神經衰弱等癥狀。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個體因素。如過度關注考試成績,終日緊張焦慮,心理壓力大,自信心不足,情緒不穩,身體不適等。二是環境因素。由于家長期望值過高,給他帶來壓力,使個人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的他,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針對該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障礙,我適時采用自信訓練法、激將法、放松訓練法、心理輔導方法等對其進行輔導。
4.1 自信訓練法
自信心是克服考試焦慮的一個必要前提。通過談話,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讓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控制,告訴他多一點自信,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并在活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鼓勵其發揮特長,如班級和隔壁班舉行籃球友誼賽時,讓他打主力,使他體驗到成功的歡快,找回自我。
4.2 激將法
當他經受挫折失意時,每次都以朋友的身份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分析原因,激發他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學會接受現實,接受自己,學會控制情緒,養成按理性做事的習慣,培養堅強的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該生有個特點,他考試成績好時,便會非常高興,事事順心就很樂觀,如果考試成績不好,或者被哪位老師批評了,他就會覺得很丟面子,被人看不起,他曾經跟我說:“老師,我和別人不一樣,我越考好,學習就越有勁,我一考不好,學習就沒信心了。”對于他對自己的分析,我順勢進行了肯定,告訴他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根據這個情況,我偶爾采用激將法,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學習要有拼搏精神,經常對他說:“平常成績不如你的人,都比你考的好,難道你就考不過他們嗎?”挖掘他的心理潛能,鼓勵他“功到自然成,告訴他‘你能行!”提高他的自我認識能力,鼓勵他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當該生心理狀態有進步時,充分肯定他,告訴他不論老師如何說你,都是因為你有潛能使自己成長發展的更出色。通過一段時間的引導,該生走出了情緒低谷,臉上又綻放出了笑容,在他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鼓勵,使他學習勁頭更足,能正確認識自己,并且擺脫了煩躁、焦慮、低落的不良情緒。
4.3 放松訓練法
治療考試焦慮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會自我放松。當自身出現問題,老師批評時,要以平常心態去對待,在考試時,要暗示自己:“我復習很充分,不應該有問題。對大家來說,難度是一樣的,我不會的別人也不一定會?!狈畔滤枷氚?,輕裝上陣。
4.4 心理輔導法
心理輔導,主要目標是解決心理疾病的預防和培養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耐心幫助他,解決他心理上弄不懂的問題,給他講道理,讓他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成長。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后,該生的這些癥狀已逐漸消失,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也基本上解除了,自信心得到恢復,學習成績上升較快。
五、反思
通過這個案例,我發現“中等生”的教育不應該成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他們也需要老師、家長的關心與愛護。尤其是我們當班主任的更應注意,平時我們對于中等生關注,往往局限于幫助他們進一步發揮潛能,提高學習成績,而對于他們的內心世界,則關注較少,一旦別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又不能正確對待時,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因此,對于中等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導更為重要。該類學生對自己要學會適當降低期望,變追求完美為揚長避短。對于中等生的關注,從個體意義上說,是幫助“這一個”同學,排除思想、行為和習慣上的障礙,趕上隊伍,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從整體意義上說,是使集體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級教育教學的進行。我們在努力中獲得了些許收獲,我們在付出中得到了些許回報,但一切并未結束,引領那些受傷的孩子走出心靈的陰霾,讓他們心靈的荒漠重現綠洲,這條路是如此的漫長,布滿荊棘!我在等待,你們的盛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