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
采訪嘉賓
杜冬萍,女。博導,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疼痛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疼痛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疼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及《中華麻醉學雜志》和Anesthesia & Analgesia中文版等雜志通訊編委。擅長多種慢性疼痛的非手術治療,對于椎間盤突出導致的頸肩上肢痛和腰腿痛(包括坐骨神經痛)、老年人的慢性腰背痛、帶狀皰疹神經痛和后遺神經痛、截肢后的殘肢痛以及幻肢痛、晚期腫瘤疼痛以及多種頑固性的疼痛采用先進的介入治療新技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鎮痛效果。還承擔著上海市科委“啟明星”和“浦江計劃”等多項疼痛基礎研究課題,在神經病理性疼痛產生和調控的脊髓機制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科學生活》:我們知道,截肢無疑對身心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而且截肢以后也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那么哪些情況下不得不進行截肢呢?
杜主任:截肢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比如車禍引起的肢體嚴重損傷,肢體出現了壞死,最后不得不截肢。還有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肢體傷害,比如汶川地震,房屋倒塌造成肢體長時間的壓迫,引起肢體的壞死。還有的病人,因為各種疾病,比如糖尿病等,傷口發生炎癥、感染甚至出現壞疽而不得不截肢,以防止感染在全身的擴散。如果血管出現閉塞,也會引起肢體缺血性壞死,而不得不截肢。還有就是肢體的腫瘤,有些情況在切掉腫瘤的同時,肢體也保不住了,不得不截肢。當然,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有了保肢手術,但即使如此,手術對肢體仍然有很大的損傷。
《科學生活》:我們知道截肢會給病人的生活起居帶來很多不便,但鮮為人知的是,很多截肢的患者還常年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疼痛。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平時的門診中,您是否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杜主任:截肢除了給病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之外,一部分人還會因為截肢而異常痛苦。在門診中我們也常碰到這樣的病例。一位56歲的女性病人,她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由于工傷做了截肢手術。手術以后,肢體殘端幾乎整天都持續地在抽搐,同時伴有劇烈的疼痛。所以,她每天都要服用大量的強效止痛藥,這些止痛藥的副作用都很大,而且容易成癮。這種劇烈的殘肢痛對她生活的影響也非常大,使得她終生未嫁,一直為了殘肢痛而奔波于各大醫院。
還有一位52歲的男性病人,他是在結婚后不久的一次出差時發生了嚴重的車禍,同車的人有的還失去了生命,他還算幸運,撿回一條命。但是,車禍造成他右下肢的股骨中斷,最后只能高位截肢。截肢給他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同時截掉肢體的殘端,在幾個月以后就發生了劇烈的疼痛。他自己形容這個疼痛,就像灼燒得很燙的金屬電棍戳到身體上的感覺,人會疼得跳起來。所以,每一次疼痛發作,他根本就沒辦法坐著或躺著。每一次發作時,他都要到外面去走,一方面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走得累了,回來才可以小憩一會兒。可見,病痛對他的身體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多影響。
還有一位67歲的女性,七八年前由于右下肢良性腫瘤,做了膝關節下面的截肢手術。手術以后,她感覺被截掉那側肢體的小腳趾陣發性的疼痛,而且疼痛發作的頻率越來越高。原來半年發作一次,后來3個月發作一次,再后來一兩個月就要發作一次。每次發作時疼痛都非常劇烈,都要服用兩粒散利痛。我們知道很多止痛藥和活血化瘀的中藥對胃的損傷都很大。當她來看病的時候,吃兩片散利痛的效果已經不是很好了,而且藥物還引起了嚴重的胃痛,已經無法繼續再服用這種藥。
《科學生活》:截肢痛有哪些類型,它們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杜主任:首先是截掉的肢體還有一個存在的感覺,比如手或腳被截掉以后,病人會一直感覺截掉的手或腳還在。并且,病人可以清楚地感覺到第一個手指在哪里,第二個手指在哪里等等。
還有,在殘肢的末端或殘肢周圍會有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疼痛,甚至是鉆心的疼痛。
再就是,已經被截掉的肢體也會感覺到疼痛,我們稱之為幻肢痛。往往病人和家屬都很疑惑,明明肢體已經截掉了,為什么它還會感覺痛?是不是疼得太久了精神也出現了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在截肢病人中還是有相當比例的。比如說,大腿被截掉了,病人卻還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小腿的部位,或者腳底、腳趾的部位有劇烈的疼痛。
剛剛提到的那個67歲的女性病人,30多年前做了截肢手術,她就會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已經截掉的腳的外側會有陣發性的疼痛,而且疼的頻率越來越高,痛的程度越來越深。她自己描述,剛開始出現疼痛的時候,她去醫院看,骨科醫生就給她再截掉一段肢體;過了幾年又痛了,就又截掉一段,一共截了兩次,就像剝粽子一樣,將殘肢修理一下,又可以緩解幾年,幾年以后疼痛又復發了,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科學生活》:那么,為什么截肢以后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疼痛呢,其道理何在?
杜主任:截肢痛發生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其疼痛的確切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一些臨床資料表明,如果這個病人是雙側截肢的話,出現截肢痛的比例比單側截肢的人要高。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對于由于各種各樣原因而截肢的孩子來說,他們出現截肢以后的幻肢痛或殘肢痛的比例相對于成年人要低得多。
還有研究表明,肢體截肢以后,神經末端會長出很多神經瘤來,這些神經瘤可能是引起截肢后疼痛的一個原因。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截肢痛的病人,把肢體再截掉一段后,疼痛會緩解一段時間,那么幾年后,再次被截掉的殘端又長出了新的神經瘤,所以疼痛再次復發了。
另外,截肢以后,肢體殘端不僅長出了神經瘤,而且肢體末端的骨頭里面也會長出這些小的神經瘤,這也是引起截肢以后機體劇烈疼痛的一個原因。
以上這些原因也為我們研究如何處理截肢痛提供了一些線索。如果是神經瘤引起的疼痛,那么可以通過再一次截肢,或者對殘端神經瘤做一個適當的處理來緩解疼痛。
《科學生活》:到目前為之,對截肢后疼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它們各有哪些利弊?endprint
杜主任:因為還不知道明確的病因,無法對癥下藥,所以目前對這個疾病還沒有一個理想的治療方法。同時由于引起截肢疼痛的機理非常復雜,所以對某些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對另外一些人可能完全沒有效果。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首先,可以采用藥物治療。對于截肢以后的疼痛,一般止痛藥的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像前面提到的那個阿姨,要吃2粒散利痛才有一點緩解疼痛的效果。我們知道,散利痛一般一次只服用一粒,6個小時服用一次,如果大劑量地服用,肯定會對機體造成傷害。所以,有的時候不得不用一些抗驚厥的藥物,以使截肢后的疼痛有所緩解,但這類藥也是針對一部分病人有效,而且需要長期服藥。同時,由于抗驚厥藥物是作用在腦部,有一部分病人服藥一段時間以后,對中樞神經的副作用也顯現出來了,所以也不得不停藥。
第二,可以做一些殘肢修整的手術。但也是對部分病人有效,對有些病人則效果也不理想。有的病人近期效果還可以,但過幾年又復發了,還得再手術,到后來殘肢越切越短,所以整個預后也不是太理想。
還有一種方法是脊髓電刺激。通過刺激疼痛的神經,使痛的信號變成麻的信號,使得那種劇烈的電擊樣疼痛變成病人能忍受的麻木的感覺。當然,這種方法也不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而且,長時間的電刺激會使神經麻痹,所以有的病人早期有效,到后期就沒有效果了。
《科學生活》: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之外,有沒有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請您介紹一下。
杜主任:最近,我們科在做的是超聲引導下對神經的殘端進行處理,對有些病人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種治療方法相對于前面的幾種方法而言,創傷比較小,定位比較準確。因為它的近期效果比較好,所以病人劇烈疼痛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迅速的緩解。比如說,截肢以后,在殘肢末端長了很多神經瘤,它可能是引起疼痛的原因。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超聲引導,用穿刺針對神經瘤進行殘端的修整,通過穿刺針向神經瘤中注射一些藥物。這樣,不需要切開皮膚,也不用再次切除殘端,殘端也不會越來越短。
我們曾經給一位56歲的男性病人做了超聲引導下的治療。他是20多年前截肢的,之后殘肢一直疼痛,痛得厲害的時候,他就吃些止痛藥,效果時好時壞。最近兩周疼痛非常劇烈,用一般的止痛藥不能夠控制,而且是持續性的發作、陣發性地加劇,每間隔10~20分鐘就會有一個劇烈的爆發痛,疼痛發作時,病人都會疼得直冒汗。所以,病人來我們門診的時候,表情非常痛苦。我們通過超聲看到病人殘肢周圍的神經結構非常紊亂,很多疤痕組織圍繞著神經瘤。我們在B超的幫助下對殘肢末端的神經瘤周圍進行穿刺注射。等這個病人第二次隨訪的時候,他的疼痛已經明顯緩解,而且止痛藥的用量也明顯減少,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