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瓊
【內(nèi)容摘要】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耳聾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體現(xiàn),聾校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聾校語文 課堂教學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聾校學生寫作文時,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好,他們或者寫得主題不突出,把文章寫得像流水賬似的;或者語句干巴巴的,沒有感染力。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寫作文時應該表達什么,所以就只管湊滿文章的字數(shù),不管自己的文章寫得好還是不好。這些都說明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有問題。文字表達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體現(xiàn),聾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一、引導學生抓住主題
聾校學生寫作文,跑題是他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比如教師布置給學生一篇《春游》的文章,學生常常為了堆砌字數(shù)把筆墨浪費在寫人物介紹上、旅途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抓住“游”這個主題,沒有寫清楚這一路上他們游到了什么地點、看到什么獨有的景色、內(nèi)心產(chǎn)生怎樣的感情等。教師引導學生,寫作文時緊扣字眼,抓住主題。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再見了,親人》這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學生回答是寫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血濃于水的感情,所以離別時才依依不舍。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它用怎樣的方法表達出這種強烈的感情呢?學生思考后回答是用三個事例來表達。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要表達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感情深厚,用一個事例來說明即可,為什么要用三個事例呢?會不會顯得太羅嗦?學生思考后回答,這篇文章是從大娘、大嬸、孩子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寫,說明朝鮮人民普遍與志愿軍戰(zhàn)士有深厚的感情,不是哪一個人;志愿軍戰(zhàn)士不舍的是所有共同戰(zhàn)斗過的朝鮮人民。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寫作文時應當怎樣扣準主題?學生以該課文為例就能理解到:首先要找準文章的主題。其次可以用多個角度說明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可以用詳細舉例子的方法加深主題。抓住主題是學生學會語言文字表達的第一步。
二、引導學生生動描寫
耳聾學生寫作文,有時語言干巴巴的沒有感染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表達沒有感染力的原因,通常是沒有充分的細節(jié)描寫、沒有準確的形容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沒有作鮮明的對比,而是一味用流水賬似的方法描述,所以文字不夠生動。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理解到生動描寫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這一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朱自清描寫父親過站臺寫這么長,會不會顯得很羅嗦呢?學生認為不會,正是這一段話描寫了父親對孩子深厚的感情。教師緊接著問為什么。學生認為這一段描寫說明父親的體型很胖,他的行動不便,可是為了孩子能在旅途中不會口渴,特意去買橘子。明明知道抱著橘子過站臺會很困難,父親依然無怨無悔的用很麻煩的方法抱著橘子,把全部的橘子交到孩子手里。抱回的每一個桔子都是父親的拳拳愛心。教師問,那么文章中有哪段話寫出父親體型很肥胖呢?學生通過思索回答到前面有一段:“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而買橘子一段,寫父親過鐵道時艱難的動作,說明他體型很胖。教師讓學生思考作者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學生能理解到,這一段生動的描寫,作者不僅僅用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父親胖,更用他的獨特動作描寫說明他胖。同時這段描寫中包含著對比,父親很胖不便行動,卻堅持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吃上橘子而勉強行動。生動的描寫、對比描寫都表達出父親對孩子的感情,同時,作者把父親的行為一點一滴都看在眼里,也說明了對父親深摯的感情。學會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就能提高語言文字表達的水平。
三、引導學生思路清晰
說話寫文章都要有條理,有清晰的思路,也就是順序。寫事的文章,一般應該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懀簿褪前凑帐虑榈陌l(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的順序來寫。
有些耳聾學生寫的作文讓人感覺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這是由于他們描寫時思路不清晰,他們不知道進行描寫時要從哪個方面著手,結(jié)果東寫一個片斷、西寫一個片斷,其他人看到學生的文字不能了解事情的先后順序和發(fā)生的經(jīng)過,所以感到不知所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描寫時用清晰的思路表達。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夜的工作》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說明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是作者陪周總理加了一天的班,她看到了周總理一夜簡樸又辛苦的工作。教師繼續(xù)問學生,你又如何知道這是一夜里發(fā)生的事情,不是白天發(fā)生的,也不是兩夜或三夜發(fā)生的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回答,這篇課文有詳細的時間說明,作者被周總理夜里叫到中南海,他先在值班室里睡了一覺,又被叫到周總理的辦公室問話,中間勤務員送來周總理的夜宵,兩人一起工作到公雞打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以后寫作文中要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人了解到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學生通過思考就能理解到如果要描述一個事件,無論使用順敘、插敘、倒敘都要說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它是敘事的重要元素。學生如果能以條理清晰的方法表達事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教師還可以再問,這篇文章重點寫了什么,哪部分是詳寫,哪部分是略寫?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重點寫了周總理夜里工作的那部分,而其它的則是略寫。通過對總理夜里工作的詳寫,突出了總理工作的辛勞,表達了文章的主題。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為國為民日夜操勞的偉人形象。
引導學生掌握思路清晰、按條理寫的方法,就記事類文章而言,我們要給學生兩點啟示:一是要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懀褧r間地點交代清楚。避免顛三倒四,次序混亂。二是要根據(jù)事情的特點,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來寫,重點部分要寫得具體。這樣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抓住主題、描寫生動、思路清晰是準確表達一件事情的關鍵之處。教師在進行聾校語文教學時,要用引導學生看課文并思考總結(jié)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寫作文讓學生作文水平有顯著方法。
【參考文獻】
[1] 尹靜. 語文教學內(nèi)容課堂創(chuàng)生過程的問題探討[D]. 曲阜師范大學,2009.
[2] 王慶隨. 語文訓練觀研究[D]. 曲阜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