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仁新
1.《現場審計實施系統》(簡稱AO)對審計組織方式帶來的影響。新一代的AO2011具有更好的功能,在與筆記本計算機相結合后,能夠更好地適應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數據量;AO具有多套操作模式進行審計作業,通過AO,無論是翻賬表起家的老審計人員,還是精通SQL查詢語句、能夠編寫審計腳本語言的新一代審計人員,都可以進行審計操作,AO的自動審計功能可以自動完成具有同質化的審計過程;AO所附帶的計算機審計方法,是我國審計人員經驗的總結,它使得規避審計中存在的風險,消除審計中存在的盲區具有了可能性;AO包含的項目管理功能,為控制項目的質量奠定了基礎,該管理功能包括審計人員、審計任務、審計數據、審計資料、審計底稿和審計報告等系列化的管理方案;AO具有的自動提交審計資料的功能,可以使審計單位及時向上級審計機關匯報相關情況、并獲得上級機關的指令。應用AO的審計機構,可構成一個健全的具有活力的審計管理單元,這個單元可隨時從外部獲得信息和指令,并及時向外部傳遞信息,從而構成了任意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為審計管理實現扁平化創造了條件。
2.具有管理功能的交互軟件對審計組織方式產生的影響。審計機關具有兩類審計項目:一是獨立審計項目,該類審計項目的審計對象與審計目標無法同本年度計劃中的其他同類項目進行合并;一類為統一組織審計項目,此類是指若干個審計組共同審計某一個項目或對同一類的項目進行分別審計。國家最新審計準則規定,任何審計項目都要制訂出具體操作方案,對統一組織審計項目而言,還需進行審計工作方案的編制。在這個過程中,項目組織管理出現的交互需求將由設置于審計系統(OA)中的兩個軟件來提供解決方案。就獨立審計項目而言,上級審計部門對審計工作進度的把握,是利用《項目執行管理軟件》來接收審計組通過AO提交的審計資料實現的,通過這種方式可隨時察看現場產生的八種審計資料;上級審計機關和審計組的業務管理者在審閱AO提交的資料后,可對審計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并下達相應的指令。就統一組織審計項目而言,上級審計機關及審計組的業務管理部門可采用《統一組織項目管理軟件》來接收下級審計機構或審計組提交的審計資料。對統一組織審計項目具有主管職能的審計機構通過對各獨立項目審計組所提交的資料做出總體分析,給出指導性意見,并下達相應指令。這兩款軟件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審計組能夠做到隨時提交要上報的審計資料,上級審計機關所發出的指令或下達的指導意見能夠被審計組中的所有成員看到(不宜公開的除外)。
3.具有支持移動作業功能的《安全客戶端系統》對審計組織方式產生的影響。在審計工作中,通常出現審計現場同辦公地點相分離的情況,移動式辦公需求由此產生。如今,隨著筆記本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移動式辦公不再成為難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因為實現移動式辦公所需要的信息傳輸要通過帶寬方式實現,而因特網是最有效的傳輸渠道。只是因特網的傳輸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在國家審計署通過縝密論證后,開發出了移動辦公系統《安全客戶端系統》,該系統集成了CA認證、IP封堵和加密、VPN、未知木馬的防御等項技術。該系統可基本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移動辦公。在數據中心建成和投入使用后,審計的移動式作業及進行遠程審計也將為期不遠。
4.實現工程化設計的《聯網審計系統》對審計組織方式產生的影響。如今,聯網審計技術已經在國內日益成熟。在2004年開展的一項國家“863”課題研究中,對聯網審計中的若干項關鍵性技術進行了攻關并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前置服務器,這種服務器確保了通過只讀方式從被審計單位內部及時獲取既定的財務數據;單刀式雙擲網絡開關,這種開關可確保被審計部門同審計機關無法進行直接聯通;自動審計系統,該系統全面集成了審計師的審計經驗,實現了對獲取到的財務數據進行自動審計。《聯網審計系統》在應用過程中顯示出其強大的實際效果,審計機構可實現“亞實時”掌握被審計機構的財務信息和經營數據,對具有違法違規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糾正。《聯網審計系統》在金審二期工程中實現了工程化的技術改造,可以進行政府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社會保障情況審計、稅收征管情況等專業審計操作,通過同一套軟件可以實現數據采集和對各專業審計操作分析模型的支持。利用聯網審計模式,可實現事后與事中審計的有效結合、靜態與動態審計的有效結合;在網絡技術的配合下,還可實現遠程審計同現場審計的有效結合。對被審計單位而言,聯網審計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對審計機構而言,聯網審計對現行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文書形成了挑戰,促使審計機構對現有的審計組織方式進行評估并做出變革。
5.以數據中心為基礎的《審計分析系統》對審計組織方式產生的影響。數據中心離不開包括磁盤陣列和服務器在內的硬件設備的支持,甚至需要云計算提供技術支持,數據中心運行的基礎條件是具有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和數據運算能力。目前的一部手機的功能就可相當于當年的阿波羅登月時所應用的大型電子計算機,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審計實現信息化有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數據中心的強大數據基礎來自于金審二期工程中的數個《聯網審計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施系統》的運行使用、不同電子政務系統間進行的數據共享與數據交換。在強大數據中心的支撐下,審計分析技術也提升至一個新的信息化階段。以數據中心為基礎的《審計分析系統》在強大數據的支持下,以公共財政管理評價指標、公共產品服務評價指標、財政評價指標和財務評價指標為基礎,對政府的公共管理實施審計和監督;按照財政指標、金融指標、國有資產指標和民生指標要求構建起各類經濟安全指標的審計和評價體系,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狀況進行審計和評價。構建審計仿真模型可將政府的政策、宏觀調控等數據、國家經濟運行數據同審計獲得的數據進行匹配,采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來探索某個具體領域存在的不確定性對戰略目標產生的影響。
由于進行審計組織方式的改革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故應當采取漸進式的改革路線,在需求與可能性之間進行適度的平衡。可采取下列五方面的改革措施來加以實現:
1.對不相適應現代信息化技術發展的審計項目組織方式進行必要調整。在被審計單位實現了聯網審計后,如需增加審計頻度,可采取“一次通知審一年”的審計方式,也就是為被審計單位發出一份審計通知書,審計期為當年全年時間,審計機構只需抽調少量人手,進行每天或每周的定期審計,若發現存在問題可及時做出糾正和處理,審計工作質量得到大幅提高。而其他審計人員可在其他剩余時間里對其他單位采用原有的組織方式進行項目審計。
2.通過提高審計項目管理來改進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雖經過長時期的發展,質量的控制重點至今仍在審計報告上。部分地區甚至存在辦公室自動化系統(OA)上進行審計流程的設計,進行N級審計復核。然而,審計工作的最大質量問題是審計過程對審計目標的偏離造成重大問題被疏漏。審計操作人員和審計機構的管理者無暇深入現場,或對現場缺乏了解,就只好在審計報告上下功夫,通過審計報告的字斟句酌來規避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通過大力推廣“現場審計實施系統”、“項目執行管理系統”、“統一組織項目管理系統”、“法制復核(審理)系統”和“公文起草簽批系統”等軟件,來提高審計項目的管理水平,可有效強化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
3.對與審計信息化技術不適應的相關審計程序進行調整。聯網審計雖然可對被審計單位產生震撼作用,但被審計單位也對聯網審計產生了種種質疑,如對審計期、通知書、審計操作程序、違法違規事件的通報形式等相關法定程序產生疑問。就法理而言,聯網審計并未對審計法構成實質性的沖破,審計法賦予了審計機構獲得被審計對象的資料的權力,而被審計單位有義務向審計機構提供相關資料。審計法并未明文限定審計的形式與頻度。所以,依據審計署所制定的規章條例,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工作,并對信息化審計工作制定出新規則也是符合法律要求的。而不適當的規章制度則可能對信息技術的推廣產生負面作用,如“檔案裝訂整齊”這樣的規定就可能扼殺“電子歸檔”一類的具有信息化特征的審計項目。
4.對現有審計機構賦予新的審計職能。通常進行審計機構調整采用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保持現有組織機構不變,對人員進行優化調整,該模式對審計組織方式改革產生的作用有限;第二種是對現有機構做出調整,進行職能的重構和重組,該種模式過于理想化,調整具有很大的難度;第三種模式是增加技術性的機構設置,對優秀項目進行重點支持,實現平穩過渡。該種模式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可以對現有機構的職能進行調整賦予其新的職能的方式來達到增設技術性機構的目的。審計署駐廣州特派辦公室組建的數據分析團隊就是以現有的計算機審計處作為主體結構,若經過試運行后取得明顯效果,可通過增擴計算機審計處的方式調整組織結構,使增擴后的計算機審計處承擔起數據中心管理職能、審計模型開發職能、數據分析職能和聯網審計數據預警處理職能等。但不能在業務處增設數據分析崗位、也不能在業務司增設數據分析處這樣的機構,來替代一級審計機關所設置的數據分析部門。因為這樣做將強化數據的割裂,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起到削弱的作用。
5.通過考核的方式來促進新型審計組織方式的運轉。考核應具有新的實質內容。考核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采取的考核方式應適應新型審計項目組織方式的發展趨勢。對審計工作中新技術的應用應持鼓勵和支持態度,并提出相應的要求。
對尋找大案和要案的線索應加以鼓勵,與此同時,對尋找案件線索應要求數據來源準確,提供來源的依據;信息系統存在缺陷應提供缺陷的依據,摒棄在被審計單位的會議紀要中尋找線索的依賴性。編制的審計報告要具有總體情況的分析與評價,分析應依據對數據進行的分析,分析要進行量化。對審計工作中采用科學的方法應進行鼓勵和支持,即要對審計項目取得的現實業績進行考核,還要對考核數據的積累進行考核,對計算機審計模型的開發進行考核,對一切有利于審計長遠發展的工作都要進行考核。
信息化技術對現有的審計組織方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如何實現審計組織方式的變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由于新的信息技術所涉及的層次更高,面臨的困難也更大,需要我們以耐心和勇氣來尋找突破的時機,實現審計組織方式的變革。
[1]王杰,孫國海.創新社會保險基金審計組織方式的實現路徑[J].審計月刊,2012(1)
[2]周德銘.國家審計信息化的模式創新與能力發展[J].電子政務,2013(7)
[3]劉錚,王威.信息化條件下國家審計組織方式創新研究[J].創新,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