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勇
時下,很多金融機構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競爭力等,有一些商業銀行并不十分清楚,并在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管理上前后矛盾和混亂。
究竟什么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哪些指標是用來衡量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的呢?
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多個指標的綜合評價,筆者以為,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簡單地說可歸納為商業銀行的資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兩個大方面。
1.資源要素。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是商業銀行的兩個關鍵資源,銀行內部資源是指銀行擁有和控制的資產、負債、組織機構、人力資源、信息、市場客戶及服務功能的總稱。
對于銀行業來說,其內部資源的具體內容包括:(1)人力資源。銀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智力資本是其不可忽視的資源。(2)組織資源,商業銀行結構為:總行——省分行——地市分行——營業網點的直線職能型組織特征。強調一級對一級負責,內設機構較多、業務管理和核算重復環節過多,而且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還在不斷擴大支行的數量規模。(3)物資資源。銀行業屬于第三產業,不需要進行生產活動,沒有原材料等生產資源,其物資資源主要是指銀行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運輸工具、電子計算機、機電設備和自有房屋裝修。(4)資金資源。銀行業主要經營的是資金業務,資金是銀行重要的資源之一。資金資源主要是指銀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現金包括庫存現金、存放中央銀行法定準備金、存放中中央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存放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存放同業存款;現金等價物包括原到期日不超過三個月的存放中央銀行的非限定性款項、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買入返售款項,以及短期變現能力強、易于轉換為可知數額的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小,而且由購買日起三個月內到期的債券投資。
國有商業銀行資源具有一定的差異,就廣義而言,資源應該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所具有的所有優點和弱點。
商業銀行的外部資源則是指個人客戶、研發機構、政府和單位客戶等,它們包含在商業銀行的外部資源中。外部資源也會對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造成影響,對外部資源開展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使核心競爭力提高。
2.關于能力要素。資源條件相關性比較高的商業銀行,在資源效率和有效性方面的使用表現出的差異很大。就商業銀行來說,怎樣才能利用資源切實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尤為關鍵。如果要使商業銀行獲得成功,不僅要求它們具備的資源非常豐富,而且還要具備一些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配置和使用的能力。
一是技術競爭能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其先進的客戶需求分析能力,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領先的產品研發和服務方案設計能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持能力和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技術創新是形成和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離開技術創新,銀行核心競爭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是流程競爭能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市場向導的、面向客戶的、高效率的、多樣化的業務流程體系,以保證各項業務的高效、有序營運,建立靈敏的市場反應機制、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成本控制能力等。
三是組織競爭能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其合理高效的組織架構,能夠協調、整合各項金融產品,通過廣泛、多樣的營銷渠道和“交叉銷售”,為顧客提供快捷、滿意的綜合化金融服務。
四是制度競爭能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清晰的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以對銀行的經營者產生有效的約束,為銀行實施科學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動力與激勵機制。
五是人才競爭能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年齡合理、充滿活力,能夠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的員工隊伍,需要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完善的培訓制度,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
六是文化競爭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有賴于建立起有生命力、競爭力、震撼力和凝聚力的企業文化,重新塑造銀行價值觀,以先進的企業文化凝聚員工,創造職業家園的文化氛圍,增強市場競爭力。
1.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模糊,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現行國有商業銀行是政企不分的特殊企業,與公司法意義上真正市場化的貨幣金融企業的要求相差很遠,遠未實現產權配置的優化。
國有商業銀行國家的所有者缺位,產權制度不夠清晰,直接制約了其向現代化商業銀行的轉變,這勢必使國有商業銀行處于更趨明顯的競爭劣勢。同時由于國有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善,缺乏“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者”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國有商業銀行難以真正成為金融市場的主體,也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體制的不健全,運作效率低下,經營風險十分突出。
2.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有待提高,資本充足率較低。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始終是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的大患,對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理,國家采取了剝離方式,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專門管理。通過這一途徑四大銀行的存量不良資產已基本得到解決,但是,調查表明,增量不良資產在新增貸款中的比重仍然很高。因此,要加強風險內控制度建設,抑制新增不良資產的產生,對不良資產趁早處理,防患于未然,從而保持銀行資產的安全。
資本充足率對銀行競爭力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是銀行安全乃至整個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證。為了響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中國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自2004年3月1日施行,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而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低,基本上都沒有達到“巴塞爾新資本協議”8%的要求。這表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面臨了很大的經營風險,同時將影響到他們參與國際競爭中的信用等級、市場份額、融資成本等,使之處于不利地位。
3.國有商業銀行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體現不出核心競爭優勢。國有商業銀行因多方面的原因,產品創新能力相對較弱,金融產品的同質性很強,從事的業務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貸款、支付結算、現金出納等傳統業務,缺乏明顯經營特色,從而體現不出國有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優勢。
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高端產品服務水平方面相對較弱,外資銀行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金融實力,可以為客戶提供高端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國有商業銀行的產品往往沒有與國際接軌,在為跨國公司等高端客戶提供服務時,營銷能力明遠不如外資銀行。
4.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總的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基礎資源雄厚,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在基礎資源上已與國際知名的跨國銀行不相上下,與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更是占有絕對優勢。國有商業銀行憑借其雄厚的基礎資源、強大的經營實力和龐大的客戶群體,總體盈利水平較高,但人均盈利和資本盈利率與外資銀行、中資股份制銀行相比還相對較弱,說明其資本和人員的效率水平較低。
1.國有商業銀行要完善治理結構,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良好的商業銀行治理結構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保證。一是改革股權結構,形成多元化產權結構;二是進行組織再造,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效率;三是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機制,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衡機制。
自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這可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繼續加快改制上市的步伐;其次,推進信用評級制度;再次,健全呆壞賬準備金制度;第四,轉化銀行對企業的債權。
2.國有商業銀行要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國有商業銀行要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以傳統業務作為依托,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市場定位、比較優勢,制定創新計劃,加大創新力度。一是強化創新意識真正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經營理念;二是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進行持續產品創新,提高中間業務的服務質量,增加利潤;三是實行差異化戰略,細分市場和客戶,找準定位,塑造自己獨有的品牌形象。
3.國有商業銀行要提升人才競爭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金融隊伍。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占有對于銀行的長久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金融隊伍,必須高度重視人才資源的培養和利用,加快構建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新體系。要加強對現有金融從業人員的知識培訓和提高,增強其現代金融意識和業務素質。要創新用人機制,吸引、開發和留住人才。要廣泛吸取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經驗,以舒適的工作環境、相對較高的薪資和良好的福利保障來吸收人才,留住人才。要注重建立人才流動的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使用效能,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4.國有商業銀行要完善內控體系,強化銀行風險管理。在金融市場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作為銀行自身,在其整個業務過程中都充斥著風險,或者可以說銀行就是在買賣、經營風險。那么對風險的管理和經營自然也就成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哪一家銀行善于管理和經營風險,哪一家銀行就具有比競爭者強的優勢。銀行為了成功,必須尋求風險,如果哪一家銀行能夠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并為風險正確定價,它們就將是贏家。從實踐上看,在國內外商業銀行的發展史上,因風險管理不當、資產質量低下而導致倒閉、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國外有巴林銀行的毀滅,國內既有信托公司的接管,也有銀行的關閉。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們,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是關系到商業銀行經營成敗及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然而,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部分資產以貸款的形式存在,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占總資產比重較高,銀行業務收入的85%~90%來自貸款,這意味著國有商業銀行中存在著巨大的隱患。針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存在的巨大風險,我國銀監會在2010年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要優化信貸結構,要從提高信貸質量,增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做起,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促進各部門的風險管理,對不同類型、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采用不同的信貸政策,降低風險。
5.國有商業銀行要提高服務質量,拓展營銷渠道。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為了脫穎而出,不但要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彰顯自己的服務特色。
國有商業競爭力是有賴于市場導向的、面向客戶的、高效的、多樣性的業務流程體系,以保證各項業務的高效、有序營運,建立靈敏的市場反應機制、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先進的風險和成本控制能力。國有商業銀行應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為“以客戶為中心”,防止客戶流失。一是要樹立為客戶服務的經營理念,全部經營管理活動必須圍繞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市場導向來進行,充分挖掘服務內涵,創新服務內容,實行“一條龍”“一站式”“一攬子”服務,盡可能地消除因內部分工給客戶帶來不便。二是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運作機構,為了避免“客戶圍著產品轉”,必須把本單位系統化的營銷管理和各項業務的經營統一于專門機構,一致對外。三是要創新讓客戶滿意的金融產品,注重產品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四是要針對不同的客戶層次,提供不同的服務,實施針對性、差別化營銷。對優質客戶要千方百計留住,對普通客戶要想辦法將其提升為優質客戶,對邊緣客戶,一方面要將其提升到普通客戶的層面上來,使其在本行多做一些業務,多帶來一些收入或贏利。這樣,國有商業銀行才能吸引大批客戶,不斷地適應市場,走在發展對手的前面。
總之,現階段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必須要完善治理結構,提升金融創新能力,提升人才競爭力,完善內控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實現銀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增強國有商業銀行的實力。
[1]劉永強.銀行業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因子分析[J].商業經濟,2009(11)
[2]張艷娟,代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2)
[3]張林,對我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分析[j].金融博覽,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