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欣
摘要:
通過從營林的生產管理角度出發,為了保證營林生產能夠取得真正的良好的效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保障營林生產工作的高效發展。
關鍵詞: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現階段在大多數的林業管理機構還是使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在造林和撫育幼苗上面均是按照實際的土地面積進行撥款,但是這僅僅是理論上層面上計算出來的,等到實際運作中,林木的存活率和林木的生長質量則往往很容易受到管理人員的輕視,如此一來,“重造輕管”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而且林業資源自身有著很高的使用價值,它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原始材料,同時也包含了一系列的附加價值,比如,林產品,觀光旅游等等。林業資源是我們的一筆巨大而又極其寶貴的財富。所以如何實現營林生產的科學管理就成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在保證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前提下,才能夠使營林生產在培育森林儲備資源和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再上一層樓,在林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保證的基礎上,還能夠使林區的美化工作得到跟好的發展。所以,充分認識林區生產的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內容。下面通過幾個方面來談談林區的營林生產管理工作:
營林的管理工作要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林木成長的質量是營林生產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因為,林木產品產量必須依靠于林木的生長量,這是一個非常主要的因素。而且在林木的生長量上面能夠反映生產技術措施的有效與否。在營林造林的工作生產管理上面一定要嚴格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來進行。一定要對造林的成活率、林木的生長量與保存率進行嚴格實際的統計分析。經過嚴密的數據分析與統計才能夠保證造林的實際保存面積。
一定要根據樹木的品種來作為林木的生長量的指標基數,例如,如果林場的紅松和落葉松占據林場大部分比例的話,就可以將紅松和落葉松作為林木生長量的指標基本指數。并且根據林木的生長速度與經濟的價值確定出有效的對比指數。那么營林的成效的取得可以在林木產量、林木產量、造林總面積、投資等基本的經濟指標上來分析。那么,經過以上的分析,一定要緊密結合市場,按照經濟的發展規律,制定恰如其分的營林生產的經濟目標。如果一個經營周期下來,沒有超過預期投資,而營林的指標又超額完成了,那這些超額完成的部分,完全可以拿出來一部分作為林場的工作人員的獎勵來發給員工。
同時還要改善提高造林的質量。最近幾年,我國很多的林場的造林質量都在一步步的提升,不但要加強林場的管理,還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來保證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要將質量第一和效益優先的理念作為基本理念樹立起來,效益和質量一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從以上的分析來看,要保證造林的質量,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重新定位林場造林工作的地位。今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林場的工作一定要緊緊跟隨的市場的腳步,不能落后于人。所以要想將林場的工作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就必須將管理的林場的思想做到一個積極的正確的轉變。重新正確的定位林場的造林工作在整個林場經營發展中的地位,以便未來實現林場的飛躍式發展奠定基礎。做到責任到人。不論林場的規模大小,都要落實好責任到人的制度,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都要明確自己的負責的責任。分清不同領導的不同責任,在黨政的工作方面也要一并抓起,做到賞罰分明,對于工作優秀的員工給予獎勵,當然對于工作落后的員工也要進行一定的懲罰,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制定好每個環節的具體措施。林場的工作也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做出行之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一定要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營林造林的基本任務。總而言之,一定要認真總結之前的工作經驗,在管理工作上認真嚴密最好形成一個嚴謹的管理系統。充分利用體制上的保障,以及加強管理和制度來大大的提升造林的質量,為我國的林區后背資源做出應該做的貢獻。
只有將林場的背后資源的培育工作做好,才能逐步提升森林撫育方面的工作質量的績效。森林撫育方面的質量管理工作要從林業主管部門的調查設計審批環節入手,對于那些不合格的設計一定要嚴格要求返工。在不合格的地段在返回之前,不能夠再向上級匯報,一定要堅持總覽大局,堅持全年的工作方式,設計好一塊就審批一塊的原則。只有在審批方面的設計和和撫育方面全面執行才能夠保障林業局的良好發展。為了很好的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一定要堅持全面立體的開發,在林場的經營上面要按照林場經營的各個基本方案結合各種科學技術的基本原則和流程來執行;由于國家一直提倡植樹育林,很多土地是禁止砍伐或者是限制砍伐的,所以在這些區域,一定要積極進行更新性的砍伐,在更新野生植被方面進行有力的采集工作,一定要做好稀有植被的保護工作,另外對于種植的商品性質的樹木,則應該采取該撫育的撫育,該造林的造林原則。要充分利用森林自身的特有的生態優勢,保證實現全面立體的開發。
根據實際工作中林木的撫育情況,根據不同的類型,比如封護型、撫育型與補植改造型等,根據這些不同的類型來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來持續加快后背資源方面的培育深度,有力的改善對天然林的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從當地林場的實際情況出發,特別是公益林方面,一定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加強監管。真正做到森林生態平衡,積極參與到改善生態環境的工作中去。同時,加大林地的生產力度,是各種林木的基本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由于地質的原因,很多地方對于林木的生長不是很適宜,向類似于這種低效率的土地,還更要加強改造力度。運用恰當的原則,進行統籌兼顧,綜合全面的經營。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為我們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科學的營林造林,不僅會創造經濟價值也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得到了保證,要想做好林場的經營生產和管理工作,就要順應市場經濟規律來經營林場的生產管理,改善更新造林的質量,在森林撫育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使得營林管理工作順利持續開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波,郭景瑞.對抓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林業勘查設計,2007(03)
[2] 杜長清.淺析加強我國營林生產管理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6(17)
[3]韓友平,李平,影響我國人工造林質量的因素及技術措施[J],防護林科技,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