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玉
摘要:
目前旅游業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沿海城市在發展旅游業,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處理好城市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的關系,能夠促使沿海城市旅游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綜合闡述了旅游經濟和城市環境的發展關系,分析沿海城市旅游經濟業城市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并以協調發展論為基礎,為沿海城市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提出了發展旅游業,要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城市優勢,實現沿海城市旅游經濟和城市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沿海城市;生態環境;旅游經濟;協調發展
國旅游業現已成為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促進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面貌的更新、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不斷提高,對旅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態旅游的發展迎合了人們的需要,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符合了大眾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心理需求,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睞,沿海城市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優勢也變成為了旅游者的首選目的地,生態旅游現已成為許多沿海城市和部門規劃中不可缺少的項目,然而,在旅游者暢享沿海城市帶來的舒適感時,人們也意識到,旅游業在給城市經濟帶來可觀的利益同時,也使得當地的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而,開發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形式,將經濟效益、生態保護和社會效益三者結合起來,對于避免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協調發展理論
(一)協調發展
協調和發展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是指系統或者系統組成要素本身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一個成長、變化過程,與之相反的則為負發展,介于兩者之間的為零發展。協調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多個系統或者要素保持健康發展、良性循環的的相互聯系,是系統之間或者內部要素之間配合得當、和諧一致的關系;協調發展是協調和發展概念的融合,是系統或者系統內要素之間在相互統一、良性循環的基礎上,由低級到高級、由無序到有序、由無序到有序的不斷深化過程。協調發展是一種綜合性的、多元化的發展,在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發展是系統運動的導向,協調是對這種導向的約束和規定。由此可見,協調發展強調的是一種強調整體性、綜合性和內在性的發展融合,在協調發展的運動過程中,以發展作為系統運動導向,協調來對這種行為進行有益的約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單一的經濟發展觀早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發展觀,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方面,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獲取的經濟利益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經濟損失,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是可持續發展觀的中心所在。
(二)城市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
城市生態環境是一個龐大又復雜的生態體系,廣義的生態環境系統大致可分為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經濟環境系統和社會環境系統。這些系統按照一定的形態結構組成城市生態環境系統。狹義的城市生態環境系統是指自然生態環境系統。旅游經濟是旅行活動中采用旅游商品交換形式所形成的游客同旅游經營者之間的需求和供給關系和由這種關系引起的旅游行業通政府和社會經濟中其他相關行業間的經濟聯系和經濟關系的總和。根據協調發展理論,本文一致認為,沿海城市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之間應該是相互協調,共同發展、良性循環的關系,即實現生態環境和旅游景的“雙贏”。
二、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一)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內涵
隨著近些年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日趨成熟,旅游經濟發展的內涵已改變以往單一的數量增長,而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和非經濟因素的作用,包括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旅游者文化素質程度、生態環境保護程度等,由此可見,現代的旅游經濟發展更重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城市的生態與環境是屬于相對獨立的兩個概念,但兩者又有著密切的關系,筆者所提到的城市生態環境是一個范疇較大的系統,是由城市生態系統和環境系統的各個元素構成的。
(二)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特點
首先,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階段性。從兩者的關系發展過程來看,其階段性比較明顯,由最初的協調、不協調到現在的較協調和協調發展的階段邁進。
其次,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具有相對性。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發展之間的協調發展實質上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下科學的、符合實際的旅游經濟發展目標,與當地的城市環境目標相統一。旅游經濟發展目標是在城市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的最佳目標,是人們生活質量的反映。同意,城市生態環境目標是相對于旅游經濟發展而言的,是在旅游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所實現的最優目標。
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可控制性。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具有一定的發展規律的,人們可以通過利用科學的方法、實施合理的政策法規和利用各種經濟措施等宏觀調控的手段,在遵循旅游市場經濟規律和城市生態環境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促進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之間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發展。
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具有持續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旅游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其本身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協調中尋求最優發展方向,這是一種持續的關系,也可以說兩者的發展具有持續性。
三、沿海旅游經濟和城市環境的協調發展探討
(一)沿海城市環境優勢
沿海旅游業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已經和沿海地區的海洋石油、海洋工程并列為海洋經濟的三大新興產業。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自己廣闊的海域里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旅游基地,世界的海洋旅游事業正在蓬勃發展開來。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其海岸線漫長曲折,海岸地貌類型齊全,海岸地帶南北縱跨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在海岸線附近分布著眾多的島嶼,我國的海洋文化業十分豐富,沿海地帶的歷史古跡、革命遺跡也相當的豐富,沿海地區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領域,有經濟、科技、人口、人才等許多優勢,發展海洋旅游的環境資源條件非常優越。
(二)沿海城市的旅游經濟
旅游業的收入效應即旅游業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根據現代經濟學理論,旅游收入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其用于生產性投資和生活消費的數量會隨著每次分配而增加,最終形成乘數效應而使國民收入總量增長。在2013年全國各省旅游收入調查中顯示,沿海地區的旅游收入在全國各省排名中遙遙領先,其中浙江、大連等地的旅游經濟收入十分可觀,這與城市優越的自然環境,靠海的地理優勢是密不可分的。
(三)沿海城市生態環境與旅游經濟協調發展措施
1.要不斷增強旅游城市的環保意識。生態環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沿海旅游城市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而,沿海地區的旅游發展規劃要切實樹立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展經濟。同時,也要不斷的舉辦環保培訓班、環保知識講座以及報刊、電視、簡報、內參、錄像等各種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等途徑,不斷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努力使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得人人參與其中。
2.完善生態環保的管理體制,確保旅游業中旅游資源科學的開發與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有效開展。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體制,是環保各項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執行,環保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的根本保證。打破部門分割,實現各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共同參與、聯合管理,已經成為各旅游城市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此,必須要建立一個高層次的旅游產業發展協調管理機構,對整個旅游城市的生態環保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協調處理包括生態環保在內的旅游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3.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提高環保行政執法水平。生態環保行政執法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各沿海城市一是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本地的實施細則,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行政法規,為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具體的法規保障;二是要切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環保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旅游城市的生態環保行政執法水平;三是要切實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執法監查力度,切實采取法律手段避免、減少或控制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
4. 鼓勵開發、推廣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旅游產品。各沿海城市應順應旅游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鼓勵和扶持旅游行業開發、推出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自然旅游等這些親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
【參考文獻】
[1]王忠成.基于旅游生態足跡模型的海島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青島大學,2010
[2]諶楊楊.海島旅游地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3]江海旭.地中海地區海島旅游開發經驗及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