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青
摘要:
在現代室內環境設計中,紡織品已涉及各個部分,以紡織品作為室內環境的主要裝飾手段,是因為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室內紡織品整體配套在不同的手段和理念控制下,會形成迥然不同的形式風格。
關鍵詞:紡織品;室內;配套;設計
一、室內紡織品配套設計導論
室內紡織品配套設計,即在統一的設計意念指導下,用相應的設計手段使室內裝飾用紡織品形成某種既定風格意味的藝術表達形式。在構筑室內環境風格和氣氛中,紡織品的型、色、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僅把室內紡織品簡單地理解為窗簾、床罩等單體陳設,顯然低估了紡織品的效能,貶低了室內紡織品整體設計的實際作用。室內紡織品所特有的軟材料所形成的質地與其他硬質材料有本質的區別。室內紡織品整體設計與室內設計也不盡相同,但兩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室內設計中紡織品覆蓋面越大,它對室內環境的整體氣氛、格調及意境產生的作用就越大,甚至能構成室內風格設計的主流。
二、室內紡織品整體配套的形式法則
(一)以原材料配套的形式法則
同類材料配置的室內紡織品,在視覺、觸感以及紡織品的形態上均呈高度統一的效果,如紡織三大原材料—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中任何一種在室內紡織品配套中的配置,均能達到這一效果。但是,同類材料的配置要視其功能和人文因素而定,如用化纖材料中的錦綸綢做臥室配套紡織品,雖然獲得高度統一的效果,但在與人體的親和性以及保暖、吸濕和防靜電功能上卻難以達到要求,其功能遠不如棉紡制品。另外,在注重生態和環保、提倡回歸自然的環境下,臥室配套紡織品選用化纖材料有悖于人文背景。
不同材料配置的在最大優點是,可根據室內空間和功能要求靈活地搭配不同材質的紡織品,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功能、人文和經濟的要求。如要在臥具的保暖、舒適和與人體親和性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全棉紡織物或絲棉混紡織物。不同材料配置處理的室內紡織品雖然有很大的靈活性,但種類過多易產生亂的感覺,在具體操作中,在注意材料種類變化豐富的同時,更應注意材料的整體性、統一性。若確需使用多種材料配置時,可用色彩、紋樣和紡織品造型來求得協調。
(二)以色彩配套的形式法則
同類色彩配置的室內紡織品是指無論其材質、工藝相同與否,但其用色采取相近或類同的處理手法,它們或冷或暖、或凝重或飄逸、或隨個性喜好或順流行時尚、或依傳統習慣或承襲地方特色,但總的原則是以色彩明度和色相相近等的遞次關系,產生趣同、和諧、穩定的視覺效果,來營造空間氣氛。在人流繁雜的公共廳堂、書房、臥室等空間,若需靜謐、舒緩的氛圍,采用同類色配置的紡織品來處理,往往十分奏效,可見同類色的配置有調和、安定情緒的作用。
大跨度的色彩對比,給人以熱烈、躁動、刺激的心理感受,若需破除室內空間冷漠單調的感覺,以對比色處理的紡織品就顯出很大的作用。以色彩來調解人的心理已是現代色彩學的研究定論,人們對色彩的反應最直觀地表露出其當時的情緒和心里軌跡。室內空間以既定的功能,要求室內雜物、裝飾提供給人與既定功能相應的心緒和環境,色彩自然是很重要的因素。色彩的調和與對比是相對的,對比與調和反映在尺度的把握上,不妨把對比與調和的尺度作為左右人們心情的籌碼,使室內紡織品色彩的運用超出僅僅是裝飾的層面。[3]同樣,對比色配置的室內紡織品是指套件之間的對比,也是指紋樣諸套色彩之間的對比。通常,歐美人的線型邏輯思維方式使他們普遍喜好有序、和諧的用色習慣,色彩的對比程度相對小些,即使有對比關系也呈弱對比,從整體上看,主色調突出。
(三)以形式風格配套的形式法則
歷史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由于文化的作用,在各個時期都積淀了燦爛的藝術風格,人們對其中某一時期的緬懷都會導致對這一時期藝術風格的熱愛,甚至在現在生活中,對周圍環境的處理都要遵循這一時期的審美原則,甚至模擬這一時期的生活模式。古今中外,懷有這種心態的大有人在,近些年藝術風格上有古典主義回潮的跡象,正是對歷史文化留戀的表現。在紡織品整體設計上,可以沿襲歷史上的形式風格,來滿足這些歷史文化的崇拜者。
近年來,室內紡織配套商品呈現一種商業化極強的國際風格,它更符合當代國際化的生活模式,題材隨社會熱門話題和人文觀念變化,強調整體性,強調與室內其他設計語匯的協調,甚至包括與社會環境的協調,強調價格和成本核算。在從事當代風格設計的實踐中,要注重材料的對比和把握,要注重流行色彩和流行紋樣的變化趨勢,要注重生態環境和環境設計語匯的統一,要注重最新工藝技術的運用和不斷推出新花色品種,給市場添加活力。
現代設計的意義,并非僅僅滿足市場現行需要,也并非僅能駕馭和穿行古今形式風格之間,作為現代設計的最大意義和最高形式,是對未來形式風格的開創和能否提出新的概念及設計原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三、室內紡織品配套設計師的設計素養
我國現代設計尚處于初級階段,整體水平低于國際先進水平,這是與我國國民的素質教育滯后密不可分的。從設計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途徑和現代設計高等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可以明顯看到,優秀的現代設計需要有設計理念、社會環境、科技狀況等的支持。當今,我國多數設計師忙于“行活”,流于現在的市場形式,能力較差的設計師甚至連符合市場現行要求的形式和流行趨勢都把握不住。
因此,作為現代設計工作者,不但要有相應的設計技能,還要具備相應的設計理念和較高的審美意識,這樣才能站在時代潮流的前端,從根本上把握流行趨勢。
【參考文獻】
[1]李加林.室內裝飾織物[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龔建培.裝飾織物與室內環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白玉林等.紡織品裝飾藝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4]崔唯著.現代室內紡織品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