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企業員工守則,并非所有管理者都能做到如數家珍。管理者尚且如此,員工自不必說。
細細品讀一些企業員工守則的“范文”,發現其中夾雜著太多的含糊與生硬。盡管其力求面面俱到,但執行起來往往會面臨“看上去很美,讀出來很硬,做起來很難”的窘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還是企業的其他規章制度,均已被奉為企業的“基本法”和“圣經”。可這些頗費周章制定的“家規”,大都被束之高閣。當企業面對不時出現的“大病小災”,需要這些制度予以制衡之時,才發現它們只是一件昂貴但并不實用的“陳列品”。
針對目前企業員工守則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叩門設問五題:
一問,“入職第一課”怎么上?
二問,企業文化怎么嵌入?
三問,守則文本該怎樣“說話”?
四問,守則“效力”如何體現?
五問,“規矩”是否有法可依?
我們不敢奢求通過“五問”找到良途,或許只是打開求解的開端。只有發問,才能認真思考員工守則的定力、張力、持續力和威懾力。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管理者用求問的心態,重新梳理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既讓鐵規發力,又讓人文入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制度的生命在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