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艷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
介入治療自上世紀80年代初傳入我國后便迅速發展成為集影響診斷與疾病治療于一體的新興綜合學科。冠脈介入以其簡便、安全、創傷小、并發癥少、起效快等優勢,目前已成為冠心病診斷與治療中最重要的診療手段,冠脈介入手術量逐年增加。由于傳統經股動脈冠脈介入治療有術后需長時間臥床制動、并發癥多等弊端,使得經橈動脈冠脈介入術在術后恢復中的優勢更為突出。本文通過對兩種途徑冠脈介入術后并發癥進行對比分析,目的在于尋找更優化的冠脈介入術的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內科冠心病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并置入支架的住院患者180例,冠心病診斷參照WHO的診斷標準,排除其它重要器官合并癥及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按術中血管穿剌路徑不同分為股動脈組和橈動脈組,其中股動脈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37~82歲,平均(62±18)歲;橈動脈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45~85歲,平均(64±16)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間一般資料統計學檢驗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股動脈穿刺組采用右側股動脈經皮不切開穿刺點皮膚改良股動脈血管穿刺法(改良Seldinger股動脈穿刺術),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常規消毒鋪巾,局麻后行股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5~7F動脈鞘管,選用5~6F造影導管和(或)6~7F指引導管進行介入治療,術后根據穿刺點位置置入血管縫合器,加壓包扎平臥6~8h后無出血、血腫可適度下床活動。橈動脈穿刺組選用右側橈動脈,穿刺點處局部消毒麻醉,右上臂自然外展50°左右,穿刺成功后置入6F動脈鞘管,選用6F造影導管及指引導管進行手術操作,術后立即拔出動脈鞘管,彈力繃帶環形加壓包扎穿刺點,每2h放松包扎5~10min,術后6h傷口無出血、血腫可去除彈力繃帶及敷料。以上操作均由兩名臨床介入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完成。
1.2.2 術后并發癥觀察 術后在臨床規范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統計分析兩組介入治療的并發癥的發生率。①局部出血血腫:血管穿刺點由于壓迫不當等原因,血液外溢至管腔外,根據出血量多少及淤血分散的部位分為皮下淤血即皮下血腫;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血壓降低(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進行性下降(低于50次/分),患者胸悶、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淋漓;③動脈閉塞:患者出院時不可捫及穿刺處動脈搏動;④腰痛:患者術后臥床制動期間訴腰部酸痛;⑤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難、膀胱充盈,恥骨聯合上可叩及或B超證實為尿潴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頻率、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定義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觀察統計經股動脈和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手術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記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見表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技術最早、最經典的途徑是經皮股動脈穿刺。股動脈粗大、體表定位簡單,穿刺成功率高,但由于股動脈位置較深,附近軟組織豐富,無有效壓迫部位,造成穿刺后易發生出血、血腫等穿刺相關并發癥(如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遠端血栓栓塞等)較多。患者冠脈介入治療術中大量使用肝素,即使應用血管縫合器,術后需嚴格臥床6~8h,長期臥床制動造成患者腰痛、腹痛及周身不適,排尿困難,而且股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易出現迷走反射,患者不能耐受,增加醫護人員工作量,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造成醫療資源的過度消耗、加重患者經濟負擔[1]。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近年來已成為許多心臟病治療中心介入治療的首選手術方案,本組觀察結果表明經橈動脈途徑介入診療的患者術后并發癥明顯少于經股動脈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從解剖學方面,與股動脈相比,橈動脈附近沒有重要神經、血管分布,不易造成血管、神經損傷;橈動脈位置表淺,其后橈骨骨面堅硬、穿刺后壓迫止血效果好,即使服用抗凝藥物也容易壓迫止血,操作方便,術后不需要臥床[2],尤其適用于不能平臥,股動脈嚴重扭曲、狹窄、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從患者方面來看,橈動脈穿刺點遠離軀干,患者恐懼感小,無需過度暴露身體,患者心理壓力小。從術后治療方面看,橈動脈穿刺術后立即拔除鞘管,止血方便、快捷,局部并發癥少。但應注意的是,橈動脈在掌部通過掌深弓和掌淺弓與尺動脈匯合形成側肢循環,為手掌雙重供血,一旦發生橈動脈閉塞不會導致手部缺血,但為進一步確保安全,對所有擬經橈動脈途徑冠脈造影或介入治療的患者都要完成Allen試驗檢查,Allen試驗檢查呈陽性者,可選擇股動脈作為穿刺途徑并明確兩種途徑的適應證及禁忌證[3]。
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手術相對于經股動脈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更安全可行,但在臨床應用中應明確兩種穿刺入路的適應證及禁忌證,保證患者術中安全,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楊苓,汪淼芹,方杰.經橈動脈入路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32):1323-1325.
〔2〕謝海燕.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的護理[J].中圍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0):48-49.
〔3〕Ryden L,Standl E,Bartnik M,et al.Guidelines on diabetes,pre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eas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and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J].Eur Heart,2007,28(1):8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