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錢仲余
(張家港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科,張家港215611)
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對尿路結石成分分析
周云,錢仲余
(張家港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科,張家港215611)
目的:研究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在檢測尿路結石成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組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尿路結石患者51例,對患者的病歷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結果:一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3.65±2.62,二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4.62±2.51,磷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6.09±2.84,磷酸氫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2.40±2.28,尿酸的平均原子序數為5.84±1.63,磷酸胺鎂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0.68±1.98,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能譜CT在臨床檢測尿路結石中的應用,可根據其有效平均原子序數確定結石成分,對結石病因分析以及臨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尿路結石;能譜CT;平均原子序數;成分
尿路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與飲食狀況、尿酸性值、尿量、尿路感染等疾病存在直接關系。基于尿路結石的各種成分不同,臨床治療尿路結石的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臨床必須加強對尿路結石成分的檢查。傳統上的檢測方式以體外檢測為主,在術前確定臨床治療方案中的應用價值并不高。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能譜CT逐漸應用于臨床檢測尿路結石中,通過體內檢測,了解尿路結石成分,再確定臨床治療方案,達到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目的。本文對醫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尿路結石患者的病歷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尿路結石患者51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為28歲至63歲,平均(43.62±1.15)歲,結石體積1.0cm3至6.5cm3,平均(3.06±1.27)cm3,結石質量為1.06克至9.53克,平均(5.62±1.18)克。本組患者均經自體排除、手術等方式確定結石成分。
1.2 方法
51例患者入院后均行GE16排寶石能譜CT掃描,掃描形式為GSI法,掃描期間先調整掃描參數,層厚調整為0.625mm,通過電流調整先調整為140kVp,再根據掃描的需要進行調整至80kVp。掃描結束后對能譜圖像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如:有效原子序數、能譜曲線圖、物質分離水基圖等。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掃描資料進行分析,測量結石核心、邊緣、中間區域的原子序數值,并計算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文中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并行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中相關數據,一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3.65±2.62,二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4.62± 2.51,磷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6.09±2.84,磷酸氫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2.40±2.28,尿酸的平均原子序數為5.84±1.63,磷酸胺鎂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0.68±1.98,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本組51例患者尿路標本平均有效原子序數

圖1 能源CT檢測影像資料

圖2 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

圖3 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
臨床研究表明,尿路結石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其誘發機制尚不明確,患者發病期間往往會伴隨出現血尿、尿路感染等癥狀,隨著疾病的嚴重化發展,可能造成腎部損傷,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1]。目前,臨床治療尿路結石的方案非常多,例如:口服藥物、體外沖擊、氣壓彈道碎石等。然而結石成分不同,臨床治療方案也存在差異,為提高治療安全有效性,臨床必須加強對患者尿路結石成分的檢查,再確定臨床治療方案[2]。
寶石能譜CT采用單球管高低能量快速切換模式,通過患者的儀器投影期間基礎物質,獲得40-140kev單能量圖像,該檢測方式受外部因素影響相對較小。分析能譜CT影像資料時,可發現圖像性質與單一keV光源得出的圖像相似度較高[3]。目前,臨床常根據患者的能譜CT不同的keV光源計算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再根據序數范圍計算其平均值。本組研究中,一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3.65±2.62,二水草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4.62±2.51,磷酸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6.09±2.84,磷酸氫鈣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2.40±2.28,尿酸的平均原子序數為5.84± 1.63,磷酸胺鎂的平均原子序數為10.68±1.98,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能譜CT在這種単能量下測值較混合能量下測值,更能正確區分各種結石成分。因此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在尿路結石成分檢測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周長圣等指出,加強能譜CT在臨床檢測尿路結石成分中的應用,能夠降低疾病的復發率[4],本研究結果與其相符。
綜上所述,加強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在尿路結石成分檢測中的應用,有利于臨床醫生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對結石復發提供有效干預,值得推廣使用。
[1]黃科峰,周寶成,黃金山等.能譜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數對離體尿路結石成分分析的前瞻性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11(04):615-617+816.
[2]李小虎.能譜CT對泌尿系結石化學成分分析的實驗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1.
[3]朱光斌.DECT對尿結石化學成分分析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0.
[4]周長圣,張龍江,徐鳳等.利用雙源雙能量CT鑒別尿路離體結石成分的研究[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2(06):511-514.
R691.4;R816.7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16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