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云,丁昱
(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昆明650101)
子宮內膜癌40例B超診斷分析
林翠云,丁昱
(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昆明650101)
目的:觀察子宮內膜癌采用B超進行診斷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通過B超確診4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研究對象均有陰道流血等臨床癥狀,16例宮腔內不規則低強回聲團,14例內膜增厚厚薄不均,5例宮腔內膜無明顯異常,5例宮腔內膜增厚。結論: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B超進行診斷,獲得較為準確地效果,明顯提高準確率,值得臨床推廣。
子宮內膜癌;B超;診斷
子宮內膜癌發生于子宮體的內膜層,以腺癌為主,多發生于50歲以上絕經前后的婦女,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對婦女的健康危害較大,因此早期診斷對本病的治療及預后尤為重要[1]。本文對我院2005年-2010年間曾行B超檢查、后經手術及病檢證實的40例子宮內膜癌進行分析、總結,以期提高B超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準確率。
本組40例子宮內膜癌均為本院婦科住院患者。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8歲,患者絕經后陰道流血者18例,月經量增多者22例,B超檢查使用PHILIPS-IU22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患者檢查時取仰臥位,膀胱適度充盈,經腹在恥骨聯合上進行橫切及縱切掃查或經陰道行超聲檢查。
①40例子宮內膜癌中,術前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癌15例,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增厚20例,子宮內膜未見異常5例。
②病檢結果對照表

①從發病年齡來看,子宮內膜癌多發于50歲以上的絕經婦女,40歲以下少見。
②從臨床病史來看,子宮內膜癌患者,早期常有下腹疼痛及不規則陰道流血,而中晚期由于癌組織壞死,則明顯可見陰道流血性分泌物或爛肉樣組織,本組40例病例均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病史。
③本組病例35例子宮內膜組織有異常改變,占全部病例的87.5%,有5例B超檢查未見子宮異常聲像圖,但患者有絕經后陰道不規則流血病史,后經診斷性刮宮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因此筆者認為對絕經前后婦女,凡B超檢查見子宮內膜異常者,應高度警惕有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并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對B超檢查子宮無異常聲像圖的患者,如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的絕經前后病人,應與診斷性刮宮檢查相結合,才能避免發生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漏診,從而提高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率[2]。
④近年來經陰道超聲檢查技術日趨成熟,對子宮內膜癌特別是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率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可疑病例應盡量做陰道超聲檢查,以提高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率[3]。
[1]尹聰,金仙玉.不同輔助檢查方法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比較[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4(01):866-867.
[2]張慧明,梁元姣.雌激素受體與子宮內膜癌的關系[J].江蘇醫藥,2010,12(03):362-363.
[3]韓陽,田冬梅,魯海鷗.二維B超及彩色多普勒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J].沈陽部隊醫藥,2010,12(02):172-173.
R737.33;R445.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18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