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滁州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安徽 滁州239000)
3-6歲幼兒社會性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張平
(滁州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安徽 滁州239000)
調查安徽省合肥、淮南兩地不同幼兒園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水平,探討家庭因素和幼兒園的影響.方法:采用陳會昌的《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對342名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①幼兒社會 性發展總體 良好.②3-6歲幼兒社 會性發展呈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3-4歲是一個重要關鍵期.③幼兒園教育、家長職業、親子相處時間是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因素.結論:幼兒社會性發展受年齡發展、家庭因素、幼兒園教育的共同影響.
社會性發展;3-6歲幼兒;家庭因素;幼兒園教育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家庭因素、幼兒園教育都對幼兒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影響.近期,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1],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對幼兒實施科學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分別對3-6歲幼兒設置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社會領域主要包括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在人際交往方面主要設置“喜歡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關心尊重他人”等4個目標和建議;在社會適應方面主要設置“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具有初步的歸屬感”等3個目標和建議.因此調查幼兒社會性發展及其影響因素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了合肥、淮南等地代表性的公立、私立幼兒園的在園幼兒,通過教師傳遞給幼兒家長填寫,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42份.樣本中男孩183名,女孩159名;小班97名,中班121名,大班124名;年齡介于3-6歲之間,平均年齡4.83±1.03歲.
1.2 研究工具
1.2.1 人口學問卷
分為幼兒和家長兩個部分.幼兒部分包括幼兒所在幼兒園、班級、性別、出生年月、親子相處時間等,家長部分包括家長文化、家長職業、家庭結構、月家庭經濟收入等.
1.2.2 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
采用陳會昌教授編制的《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2]進行調查.量表60個項目,15個維度分別是:遵守社會規則、社會認知、意志、生活習慣、內外向性、依戀家人、情緒穩定性、自我概念、同伴關系、非侵犯性、獨立性、誠實公正、共情和助人、好勝心、自尊心,包含了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量表采用Likert五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全部都是正向描述題,得分越高,表明家長評價幼兒在此項目或維度上的社會性發展越好.本研究樣本中,各維度的克龍巴赫 α 系數在0.548-0.779之間,總量表的克龍巴赫 α 系數為0.955,信度較好.
1.2.3 統計分析方法
先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篩選掉多填、漏填、有規律填答的無效問卷,采用雙人輸入核對法確保數據輸入無誤.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基本情況分析
幼兒社會性發展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的總體情況見表1.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較為良好(M=3.71);發展相對良好(M>4.0)的方面有非侵犯性、誠實公正、共情和助人;發展相對落后(M<3.5)的方面有生活習慣、意志、情緒穩定性、獨立性.經重復測量單因素方差分析(F=61.291,p<0.001),各維度間的差異顯著.以1-5分的中點3分為界,統計在各維度得分上小于3分的幼兒人數比例,發現問題檢出率與平均數比較的結果是一致的.

表1 幼兒社會性發展及各維度的基本情況
2.2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
由表2可見幼兒社會性發展在幼兒性別、年級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不同幼兒園、幼兒年齡上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公立幼兒園的幼兒社會性發展顯著高于城市私立幼兒園和企業鄉鎮幼兒園,4歲、5歲、6歲的幼兒社會性發展顯著高于3歲.進一步對各維度在不同幼兒園、幼兒年齡上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在遵守社會規則、社會認知、內外向性、自我概念、同伴關系、非侵犯性、獨立性、誠實公正、共情和助人、好勝心等維度上,4歲、5歲、6歲幼兒顯著高于3歲幼兒,城市公立幼兒園顯著高于城市私立幼兒園和企業鄉鎮幼兒園.

表2 幼兒社會性發展在人口統計學上的差異顯著性檢驗
2.3 幼兒園性質、家庭因素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回歸分析以幼兒社會性發展為因變量,幼兒園、幼兒因素、家庭因素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分層逐步回歸.由表3可見,幼兒園性質、家長職業、親子相處時間能顯著預測幼兒社會性發展,表明更優質的幼兒園教育、家長職業更傾向腦力勞動、親子相處時間更多,幼兒社會性發展會更好一些.其中幼兒園的影響作用較大.

表3 幼兒園、家庭因素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回歸分析
3.1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發現幼兒社會性發展總體水平良好,非侵犯性、誠實公正、共情和助人等方面發展較好,生活習慣、意志、情緒穩定性、獨立性等方面發展較落后,這表明幼兒天真、誠實、愛湊熱鬧,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力不夠持久,易受周圍情緒的影響,依戀父母等,這與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幼兒的實際表現是吻合的,與張曉[3]等人的研究也一致.
3.2 3-6歲幼兒社會性發展趨勢
研究結果表明,3-6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呈現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發展較快的階段在3-4歲期間,這個時期可能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期.在4歲以后,幼兒社會性發展進入一個平緩期,在5歲后,略有下降的趨勢.這與張曉[3]、陳會昌[2]、那仁格日樂[4]的研究是一致的.這并不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產生了倒退,而是幼兒后期從盲目的遵從家長老師的權威,轉向自我的探索事物本來面目的過渡,表面上幼兒變得不聽話、搗亂、頂嘴、撒謊,實際上代表著幼兒進入新的社會性發展階段,原來的評價標準已不適用.
3.3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因素
結果表明,幼兒社會性發展不僅受年齡發展的影響,也受家庭因素[5,6]、幼兒園教育的共同影響.優質的幼兒園,更加重視幼兒社會性教育,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不斷融入幼兒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活動,幼兒社會性發展比較充分.規模小、設施少、人員素質不高的幼兒園,只重視幼兒的健康、語言的教育,較多忽視幼兒社會性教育,幼兒相互活動較少,這種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這也嚴重影響了處于關鍵期的幼兒社會性發展.家長職業更傾向腦力勞動,家長文化水平也更高,家庭經濟收入更穩定,家長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視程度更高,家長直接參與幼兒互動,親子相處時間更長,引導幼兒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機會更多,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EB].(2012-10-09) [2012-11-1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 l.
〔2〕張曉,王曉艷,陳會昌.北方地區3-7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特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9 (12):43-46.
〔3〕陳會昌.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的編制與常模制訂[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4):52-63.
〔4〕那仁格日樂.城鄉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比較研究[J].現代交際,2012(2):54-55.
〔5〕姚本先,等.家庭因素對兒童社會化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2):44-48.
〔6〕顧海根,等.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其與家庭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7,20(6):519-524.
G610
A
1673-260X(2014)07-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