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盤”行動蔚然成風,公車管理日漸嚴格,節約型機關、學校、社區建設紅紅火火……
一年多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系列舉措,令曾經觸目驚心的奢靡之風受到明顯遏制。為轉變而欣慰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鋪張浪費現象在一些地方、在一些行業、在一些人群仍然存在。有人對浪費行為不以為然:花錢消費是個人自由,是“私事”,他人無權干涉。更有人揮霍著公權,花費著公款,認為吃點喝點用點不過是不足掛齒的“小事”……
真是這個理嗎?
不文明的消費方式,不加節制的消耗資源行為,侵蝕的是我們的生存根基,損害的是全社會的公共利益,這只是“私事”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沉溺于奢靡的享受之中,歷經艱辛積累下來的基業被毀于一旦的例子,自古及今,層出不窮,這只是“小事”嗎?
更何況我國還有1.28億貧困人口、人均GDP仍然靠后、人均資源占有量先天不足,我們又怎能未富先奢?
5月27日,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提出開展“儉以養德 人人行動”教育實踐活動,號召全社會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讓節儉節約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四川,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迅速得到黨政機關、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熱烈響應。省委、省政府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五大活動”,集聚“儉以養德”正能量。
在黨員干部中開展“儉以養德 從我做起”活動,機關黨員干部率先推行無紙化辦公,開展綠色照明活動,在執政行為、公務活動中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在崇尚節儉、反對浪費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優良黨風帶政風促民風。
在學校師生中開展“儉以養德 從小做起”活動,開展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漫畫、征文、演講等比賽活動,實施“光盤行動”教育課程化。利用主題班會、黨團日活動、詩歌朗誦等形式開展節約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
在城鄉居民中開展“儉以養德 文明新風”活動,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深化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引導城鄉居民、藏區農牧民和彝區群眾摒棄陋習、勤儉持家、文明生活,樹立崇尚節儉的消費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地震災區群眾中開展“儉以養德 感恩奮進”活動,把勤儉節約貫穿災后恢復重建全過程,做到科學規劃、科學重建。災區群眾懷著對全國人民感恩的情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節儉節約,把資金用到“要緊”處、“刀刃”上,重建美好新家園。
在企業員工中開展“儉以養德 節能環保”活動,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發展園區循環經濟,加快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產業化,引導企業員工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儉以養德,在崇尚節儉、反對浪費上,黨員干部更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態度之中。要求社會各界做到的,黨政機關要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要先做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