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
河山壯麗,水木清華。蘊北地之雄,呈南榮之秀。衣冠人物,自是盛于吳下;文采風流,端的甲于海內。韻且清矣,何況清韻之于江南。“江南清韻”,好一個詩意化的名稱!甫接詩稿,腦中頓時涌現來古來今多少詩人詞家名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清辭麗句,浩如煙海。誦讀之間,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能自持。而今,“清韻”流淌于前,江南袞袞諸君意欲再次撥動余之心扉耶?
愛江南,當然看重江南之詩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降,因工作及愛好原因,我常往來于南北二京之間(得“兩京行走”之虛銜),期間結交并熟識不少中青年詩人且成忘年。行則連輿,止則接席。覓句叩彈,聯珠唱玉。每至臨岐,舉手勞勞,不盡依依,嗣后更生暮云春樹之思。寒來暑往,倏忽二十有年矣!
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又說:“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惟有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以此闡明文學之重要性及著書立說之必然性。江南人文薈萃,有作為之詩家將所思所得結集成書,自屬情理中事。本叢書作者為我所熟識之江南十位中青年詩詞聯家:趙克舜《半山淺吟》、袁裕陵《濱湖軒詩聯》、劉建平《云水映月集》、曲衛猛《閑廬吟稿》、《舒貴生楹聯集》、金立安《品園詩草》、魏艷鳴《燕剪春風》(以上南京),《丁小玲詩文集》、《蔣光年詩文集》、祝亞星《忘味集》(以上鎮江)。這群中青年詩聯家分別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皆為傳統文化飽學之士。富于春秋而浸淫江南六朝煙水氣間有年,腹笥渾厚,活力充盈。俱為當前省市詩詞楹聯壇坫中重量級人物。他們遵循孔老夫子關于詩歌“興、觀、群、怨”四大社會功能之說,抱屈子之懷,執董狐之筆,秉婉約之心,抒豪放之志。融入社會,貼近生活。激濁揚清,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作品大都能感時而發,觸物而成。其歌也有所思,其哭也有所懷!詩歌體式多樣而風格迥異,文筆翻新而揮灑自如,其于中華詩詞國粹傳承之心志,可見一斑!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余素無任欽敬中華人文精神,熱愛中華詩詞,嘗思垂垂老矣,“蹦跶”無日,乃立心愿:有生之年,為護衛和弘揚中華詩詞竭盡添磚加瓦之力。同時自然敬重那些感恩傳統,求索未來,辛苦耕耘于創作,勇敢擔當于社會之有識之士。今喜見諸君新作結集面世,老朽自思無由緘默。愿我江南諸君,能踵接前賢,更度新聲。法古今百家,開江南一派。重振漢唐氣韻,魏晉風骨。創作出更新更美、人民大眾喜聞樂見之詩歌作品,努力充實中華文化寶庫,以不負先賢,不負江山!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