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思宇
我國貨幣總量不少,但長期微觀錢緊。錢到底哪里去了?值得探討。
近日,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公眾廣泛關注的是媒體披露的一個細節:魏鵬遠家中發現上億現金,重1.15噸,執法人員從銀行調去的16臺點鈔機,竟然當場燒壞了4臺。
我通過梳理發現,近年來多起貪腐案件中,均有官員藏匿大量現金的情況。
2012年8月,時任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歐林高被廣東省紀委“雙規”,辦案人員從其住處查獲1700萬元贓款,銀行派了8名專業點鈔員,連續工作12個小時。
重慶巫山縣交通局原局長晏大彬,將4個共裝有939萬元的紙箱,藏于新居廁所中,因廁所滲水被發現。
江西贛州市公路局原局長李國蔚,在家里有一個特別定制的煤氣罐,用來藏數百萬贓款。另外,他還將裝有280萬元的密碼箱埋在一個垃圾堆下。
廣東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原所長羅耀星,租了一處豪宅,專放贓款。屋內放滿干燥劑,但最終1200萬元仍發了霉。
重慶公安局原副局長文強,將2000萬元,用油紙包住,沉入一口魚塘中。
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將受賄的400萬元中的部分現金,用塑料紙包裹藏在樹洞、灰堆、稻田、糞坑里和屋頂瓦下。
秦皇島市原煤炭檢驗中心主任李小林,在父母曾經住過的一處廢棄的平房院子里,埋下了一個精心包裹的大包,里面有1500多萬元公款。
那么,貪官為什么愿意“囤現金”?
貪官為什么要把貪來的現金藏起來呢?我分析,一是怕被別人發現。二是對金錢變態的追求和無盡的索取的表現。
這些將大量金錢藏在身邊的貪官,對外還有一個共同表現:生活簡樸,甚至近乎吝嗇。如把1500多萬元公款埋在地下的秦皇島市原煤炭檢驗中心主任李小林,平時生活低調,長年開著一輛長城皮卡,單位領導讓他換臺新車,他總是說“沒錢”。
專家認為,個別貪官已經把囤錢當成了一種愛好,就像集郵等收藏活動一樣。他們的興奮點不在于花錢,而在于怎樣搜刮到更多的錢。
其實,好多貪官怕被外面發現蛛絲馬跡,藏錢也體現出一種典型的掩蓋腐敗、蒙混過關的心理。無論藏得再好,手法再復雜和隱蔽,都是在掩耳盜鈴,最終還是要露餡。
我則擔憂,一些官員囤錢數量驚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導致錢荒,社會資金不能有效盤活。
官員囤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官員亮家底、曬財產的制度還需進一步強化,今后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統籌監管,從根源治理腐敗,做到正本清源。
到底貪官囤了多少現金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