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珍+劉翠+馬娟娟+丁寧+杜雪娟
摘要:以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為主題,采用角色互換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互教、互學、互評、互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角色互換;新型模式;金屬材料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04-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2
《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金屬材料應用的相關知識。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學生對這些書面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很多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常常無法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而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金屬材料尤其是新型材料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旨在學生讓學以致用,實現 “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長遠目標,為國家培養實用型、科技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研究小組嘗試了一種新型角色互換教學法。該教學法以“一人分飾兩角”為模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化抽象為實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各種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把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約翰·杜威(John.Dewey)曾說: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接觸點。角色互換教學法正是一種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是一種著眼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1]。
一、新型角色互換法介紹
1. 模式闡述
我們提出的角色互換教學法突破常規,大膽采用學生“一人分飾兩角”的模式。在進行課堂任務時,學生既是教育者——備課與講授,又是受教育者——傾聽與評論,推行“預習、分析 互教、互學 互評、互動 總結反饋”的新教學程序。這樣,教師完完全全將課堂交給學生,讓所有的同學參與并融入到學習的各個階段中去,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2. 教學思路
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將單元的全部內容劃分成三個任務,并將任務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預習并總結相應的化學知識。例如,將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小組1對應任務一,小組2對應任務二,小組3對應任務三。活動期間,每組成員集體展開討論備課,設計方案,并向其他組同學講解本組學習方案。(圖1為運用角色互換教學法在學習中的實踐動態圖)。
待各組討論完畢,每組分別指派兩名學生到另外兩組,講解本組內所取得的成果。如圖2所示,小組1派學生(1)到小組2,同時派學生(2)到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教師角色),組2、組3(學員角色)對講解人進行提問,講解人需做出解答。期間教師可參與疑難解答并適當拓展延伸,以完善該組的教學成果,保證組內成員真正掌握該模塊的知識。其他兩組的活動環節與小組1一致。
這樣形成循環交流學習的過程,輔之以教師的專業指導,使得所有的學生在合作、互教、互學中掌握本節的知識結構和要點。在最后的總結反饋階段,各組同學通過組間交流將本次學習成果加以整合,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并將它們反饋給教師,教師結合自身多年經驗積累做出最后的總結與提煉,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二、新型角色互換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 課前準備
教師將高中教材《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單元內容設計成三個學習任務:任務一,金屬的性質及其應用;任務二,常見合金的組成及應用;任務三,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教師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全班45人,每組15人),每組分別對應一個任務。每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課后準備相關資料以及所需物品。
2. 組內交流
在教師的組織下,課堂活動正式開展,每組成員交流探討并制定出對其他組的教學計劃。每組準備的教學材料如表1:
3. 組間互動
每組派出六名同學到其他兩組進行教學,例如:小組1派出六名同學,其中三名學生到小組2,另外三名學生到小組3,由他們向小組2、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另外兩組與其做法一致。組間互動內容如下:
三、 教師反饋與測評
角色互換流程結束以后,三小組同學分別整理與其他組互動教學的知識,并派出代表向教師總結匯報。教師根據各小組提交的學習成果,幫助同學們梳理出系統全面的金屬材料的脈絡綱要,如圖3所示:
為了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成效以及鞏固本次所學知識,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綜合性,以充分體現化學教學要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宗旨。
四、小結
在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再以傳統方式直接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是開展以學生互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角色互換活動。學生圍繞指定專題從教具準備、實驗演示、交流互動、拓展提升等各個方面精心設計,“一人分飾兩角”,亦師亦生地參與整個課堂活動當中,教師只在最后階段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這樣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
這種“一人分飾兩角”角色互換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思想,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去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當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向其他同學講授時,通過親身感受,不僅再次鞏固了基本知識,還能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不易,有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更有助于教師日后對班級的管理,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 衣東豐.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角色互換教學法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2,(1)
[2] 徐雁.學生全程參與的《金屬材料》新授課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2,(9)
[3] 劉佩鑫.新課標對化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要求[J].經濟與教育,2011,(4)
[4] 孫霞.拼圖技術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教育,2010,(24)
[5] Yasemin KOC and Kemal DOYMUS . The effects of two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topics of chemical kinetics. Journal of Turkish Science Education,2010,7(2),52-65
摘要:以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為主題,采用角色互換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互教、互學、互評、互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角色互換;新型模式;金屬材料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04-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2
《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金屬材料應用的相關知識。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學生對這些書面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很多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常常無法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而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金屬材料尤其是新型材料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旨在學生讓學以致用,實現 “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長遠目標,為國家培養實用型、科技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研究小組嘗試了一種新型角色互換教學法。該教學法以“一人分飾兩角”為模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化抽象為實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各種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把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約翰·杜威(John.Dewey)曾說: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接觸點。角色互換教學法正是一種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是一種著眼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1]。
一、新型角色互換法介紹
1. 模式闡述
我們提出的角色互換教學法突破常規,大膽采用學生“一人分飾兩角”的模式。在進行課堂任務時,學生既是教育者——備課與講授,又是受教育者——傾聽與評論,推行“預習、分析 互教、互學 互評、互動 總結反饋”的新教學程序。這樣,教師完完全全將課堂交給學生,讓所有的同學參與并融入到學習的各個階段中去,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2. 教學思路
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將單元的全部內容劃分成三個任務,并將任務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預習并總結相應的化學知識。例如,將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小組1對應任務一,小組2對應任務二,小組3對應任務三。活動期間,每組成員集體展開討論備課,設計方案,并向其他組同學講解本組學習方案。(圖1為運用角色互換教學法在學習中的實踐動態圖)。
待各組討論完畢,每組分別指派兩名學生到另外兩組,講解本組內所取得的成果。如圖2所示,小組1派學生(1)到小組2,同時派學生(2)到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教師角色),組2、組3(學員角色)對講解人進行提問,講解人需做出解答。期間教師可參與疑難解答并適當拓展延伸,以完善該組的教學成果,保證組內成員真正掌握該模塊的知識。其他兩組的活動環節與小組1一致。
這樣形成循環交流學習的過程,輔之以教師的專業指導,使得所有的學生在合作、互教、互學中掌握本節的知識結構和要點。在最后的總結反饋階段,各組同學通過組間交流將本次學習成果加以整合,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并將它們反饋給教師,教師結合自身多年經驗積累做出最后的總結與提煉,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二、新型角色互換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 課前準備
教師將高中教材《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單元內容設計成三個學習任務:任務一,金屬的性質及其應用;任務二,常見合金的組成及應用;任務三,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教師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全班45人,每組15人),每組分別對應一個任務。每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課后準備相關資料以及所需物品。
2. 組內交流
在教師的組織下,課堂活動正式開展,每組成員交流探討并制定出對其他組的教學計劃。每組準備的教學材料如表1:
3. 組間互動
每組派出六名同學到其他兩組進行教學,例如:小組1派出六名同學,其中三名學生到小組2,另外三名學生到小組3,由他們向小組2、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另外兩組與其做法一致。組間互動內容如下:
三、 教師反饋與測評
角色互換流程結束以后,三小組同學分別整理與其他組互動教學的知識,并派出代表向教師總結匯報。教師根據各小組提交的學習成果,幫助同學們梳理出系統全面的金屬材料的脈絡綱要,如圖3所示:
為了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成效以及鞏固本次所學知識,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綜合性,以充分體現化學教學要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宗旨。
四、小結
在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再以傳統方式直接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是開展以學生互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角色互換活動。學生圍繞指定專題從教具準備、實驗演示、交流互動、拓展提升等各個方面精心設計,“一人分飾兩角”,亦師亦生地參與整個課堂活動當中,教師只在最后階段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這樣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
這種“一人分飾兩角”角色互換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思想,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去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當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向其他同學講授時,通過親身感受,不僅再次鞏固了基本知識,還能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不易,有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更有助于教師日后對班級的管理,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 衣東豐.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角色互換教學法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2,(1)
[2] 徐雁.學生全程參與的《金屬材料》新授課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2,(9)
[3] 劉佩鑫.新課標對化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要求[J].經濟與教育,2011,(4)
[4] 孫霞.拼圖技術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教育,2010,(24)
[5] Yasemin KOC and Kemal DOYMUS . The effects of two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topics of chemical kinetics. Journal of Turkish Science Education,2010,7(2),52-65
摘要:以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為主題,采用角色互換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互教、互學、互評、互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角色互換;新型模式;金屬材料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04-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2
《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金屬材料應用的相關知識。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學生對這些書面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很多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常常無法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而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金屬材料尤其是新型材料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旨在學生讓學以致用,實現 “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長遠目標,為國家培養實用型、科技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研究小組嘗試了一種新型角色互換教學法。該教學法以“一人分飾兩角”為模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化抽象為實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各種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把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約翰·杜威(John.Dewey)曾說: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接觸點。角色互換教學法正是一種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是一種著眼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1]。
一、新型角色互換法介紹
1. 模式闡述
我們提出的角色互換教學法突破常規,大膽采用學生“一人分飾兩角”的模式。在進行課堂任務時,學生既是教育者——備課與講授,又是受教育者——傾聽與評論,推行“預習、分析 互教、互學 互評、互動 總結反饋”的新教學程序。這樣,教師完完全全將課堂交給學生,讓所有的同學參與并融入到學習的各個階段中去,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2. 教學思路
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將單元的全部內容劃分成三個任務,并將任務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預習并總結相應的化學知識。例如,將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小組1對應任務一,小組2對應任務二,小組3對應任務三。活動期間,每組成員集體展開討論備課,設計方案,并向其他組同學講解本組學習方案。(圖1為運用角色互換教學法在學習中的實踐動態圖)。
待各組討論完畢,每組分別指派兩名學生到另外兩組,講解本組內所取得的成果。如圖2所示,小組1派學生(1)到小組2,同時派學生(2)到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教師角色),組2、組3(學員角色)對講解人進行提問,講解人需做出解答。期間教師可參與疑難解答并適當拓展延伸,以完善該組的教學成果,保證組內成員真正掌握該模塊的知識。其他兩組的活動環節與小組1一致。
這樣形成循環交流學習的過程,輔之以教師的專業指導,使得所有的學生在合作、互教、互學中掌握本節的知識結構和要點。在最后的總結反饋階段,各組同學通過組間交流將本次學習成果加以整合,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并將它們反饋給教師,教師結合自身多年經驗積累做出最后的總結與提煉,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二、新型角色互換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 課前準備
教師將高中教材《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單元內容設計成三個學習任務:任務一,金屬的性質及其應用;任務二,常見合金的組成及應用;任務三,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教師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全班45人,每組15人),每組分別對應一個任務。每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課后準備相關資料以及所需物品。
2. 組內交流
在教師的組織下,課堂活動正式開展,每組成員交流探討并制定出對其他組的教學計劃。每組準備的教學材料如表1:
3. 組間互動
每組派出六名同學到其他兩組進行教學,例如:小組1派出六名同學,其中三名學生到小組2,另外三名學生到小組3,由他們向小組2、小組3進行本組內容教學,另外兩組與其做法一致。組間互動內容如下:
三、 教師反饋與測評
角色互換流程結束以后,三小組同學分別整理與其他組互動教學的知識,并派出代表向教師總結匯報。教師根據各小組提交的學習成果,幫助同學們梳理出系統全面的金屬材料的脈絡綱要,如圖3所示:
為了檢查同學們的學習成效以及鞏固本次所學知識,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綜合性,以充分體現化學教學要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宗旨。
四、小結
在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再以傳統方式直接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是開展以學生互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角色互換活動。學生圍繞指定專題從教具準備、實驗演示、交流互動、拓展提升等各個方面精心設計,“一人分飾兩角”,亦師亦生地參與整個課堂活動當中,教師只在最后階段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這樣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
這種“一人分飾兩角”角色互換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思想,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去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當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向其他同學講授時,通過親身感受,不僅再次鞏固了基本知識,還能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不易,有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更有助于教師日后對班級的管理,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 衣東豐.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角色互換教學法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2,(1)
[2] 徐雁.學生全程參與的《金屬材料》新授課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2,(9)
[3] 劉佩鑫.新課標對化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要求[J].經濟與教育,2011,(4)
[4] 孫霞.拼圖技術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教育,2010,(24)
[5] Yasemin KOC and Kemal DOYMUS . The effects of two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topics of chemical kinetics. Journal of Turkish Science Education,2010,7(2),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