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虹子
摘要:美國的聲樂教學一直處于世界的先進行列,其主要教學理念包括寬進嚴出、因材施教,注重學生藝術表現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運用多種輔助手段來促進教學等。
關鍵詞:美國 聲樂教學 理念
2014年2月-5月,筆者有幸參加了赴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進行短期交流培訓的計劃,以隨堂聽課、交流訪談等方式對這所大學的音樂系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訪問學習。期間深刻感受到美國的聲樂教育理念與國內具有一定的差異。通過了解、認識、學習在國際音樂教育領域有著深刻影響的美國先進聲樂教學理念,無疑能夠給我們的聲樂教學帶來有益的啟示。
一、因材施教,寬進嚴出
聲樂教學因其教學對象具有極強的個人色彩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因材施教是聲樂教學最重要的原則之一,美國的聲樂教學也不例外。他們采用的是一對一的聲樂教學方式,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聲音條件、發聲能力、綜合素養來確定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度。教師在頭腦中為學生設定一個未來的理想模式,并指導學生照此方向努力。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的,這同時也對聲樂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及時判斷學生的專業技術問題,了解他們的優勢和興趣所在,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改進與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美國的聲樂教師更多地是采用鼓勵與贊揚的方式來對待學生的表現。無論學生的表現如何,教師首先是予以鼓勵,然后再根據具體問題加以指正。這樣整個課堂氣氛變得非常融洽,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和占有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激發著。成功的聲樂教師不僅是教學生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確立遠大理想和近期目標,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實現。不過, 以學生為本不是放松對學生的要求, 相反, 美國聲樂課程的考試制度及其執行過程都十分嚴格,他們的評判標準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水平,評分時決不允許出現人情分的現象,非常公平、客觀、實事求是。
二、加入輔助訓練促進聲樂學習
聲樂學習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科目,不僅僅是聲音的訓練,同時對于身體素質、語言能力、審美情趣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美國的音樂院系要求學生除了聲樂課的學習以外,還必須學習音樂專業的其他相關課程。比如樂器、音樂理論、合唱、表演等課程,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文學、哲學、詩歌的書籍,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和高尚的審美趣味。同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來保證聲樂學習和演唱的體能,教師們還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的體育鍛煉,比如游泳、慢跑、舞蹈等有氧運動作為聲樂學習的輔助訓練。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具備專業的體育場館和設施為學生服務。由于美國的大學都有大量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所以還經常舉辦專家講座、專場音樂會、國際性的交流藝術節等方式來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增強不同聲樂文化之間的交流。比如筆者所學習的布里奇波特大學,每年4月份都會舉行一個大型的國際藝術節,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都要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并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進行表演,可以說是一場世界聲樂文化的綜合展示,對于廣大的聲樂學習者是一次極好的學習和提高的盛事。聲樂學習是一個綜合素養不斷提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體現人文精神和美的情感。所以聲樂學習絕不是孤立的,它應當是多種文化的綜合體現,這就要求我們的聲樂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好的聲樂教育一定要體現出綜合性的一面。
三、注重學生藝術表現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歌唱家,除了高超的發聲技巧以外,還必須具備完美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作為一名職業歌唱家,還必須具有卓越的社會交流能力。在訓練學生掌握穩定的發聲方法以后,美國的聲樂教師會把下一步的訓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和交流溝通能力上。只有幫助學生成功掌握這兩點,學生才能開始一種健康、良性、持久的職業歌唱生涯,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業發展中取得好的成績。聲樂藝術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表現人類的生活與情感,作為一名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演唱富有打動人心的魅力,首先就必須具備較強的理解作品的能力,同時要善于觀察生活、體味人生,把體會到、經歷過的情感、感受投入到所要表現的作品中。一位成功的歌唱家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想象力,要具備綜合音樂與文學作品的特質,再加上良好的聲樂技巧,才能創作出感人的藝術表演,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聲樂職場中利于不敗之地。美國的教育歷來重視學生交流與協作能力的培養,很多課程的作業和考試都要求必須分組協作完成。圖書館和教學樓都設有專門供小組討論的教室,課堂上也有很多集體討論的內容。相比中國和美國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美國學生的發言踴躍程度明顯高于中國學生,和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也更為大膽和直接。這些都成為他們走進工作崗位后的寶貴財富。
三個月的時間對于深入了解美國的聲樂教育來說是短了一些,以上也只是筆者最直觀和最深刻的感受。其實不僅僅是聲樂教育,美國在其他很多學科的教育理念都處于世界的先進行列,這與他們更注重學生個人綜合素養、創新協作能力的培養有較大關系。相比來說我們的教學往往過于刻板和教條,教學方式更多是填鴨式的,留給學生反思和判斷的時間很少,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其實學生水平的高低,歸根結底是教師綜合水平的體現。作為一名聲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以外,也應具備文學、哲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同時更要具備一顆愛心,因為教師的職責是塑造一個擁有健康身體、陽光心態,在遇到順境或逆境的情況下能夠憑借自身的智慧、努力不斷取得進步的完善的人。希望美國聲樂教育的這些理念和做法,能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迪!
參考文獻:
[1]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