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娜
摘要:
繪畫裝飾已經進入國人的生活中。審美行為的主體日趨影響繪畫創作者的繪畫風格。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和繪畫收藏市場的發展,更多油畫家開始思考和探索更豐富的繪畫法風格和繪畫語言。裝飾性油畫相對于寫實性油畫更好的被現在裝飾品市場和收藏市場所接受。市場需求指導創作方向。也是當代中國繪畫創作者創作思路的重要源泉。
關鍵詞:裝飾性油畫;特征;發展意義
一、裝飾油畫的藝術造型特征
(一)時代化。在紛雜的創作題材中,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應力求使形象構成具有時代化和條理化,以求得在整體上具有裝飾性特點。裝飾油畫又應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情節。裝飾性油畫從他的探索者馬奈、高更、梵高、馬蒂斯到畢加索再到后來的立體主義、達達主義、波普藝術發展到新表現主義裝飾性油畫的出現再到現在發展到以油畫材料為主多種材料共同運用的綜合材料裝飾畫的探索發展,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均有著不同時期深刻的歷史烙印。 我國的裝飾風藝術傳統極其豐富,從石刻、磚雕、壁畫、歷代繪畫、民間版畫、民間工藝,領域之廣,數量之多,獨特的藝術形式為其他國家所罕有。
(二)單純化。裝飾造型要抓住兩個要點,簡而變。“簡”就是概括和簡潔,化繁瑣為簡化,簡化不等于簡單化,不在于簡單地、單純地去掉一些細節,而是一個概括提煉的過程。其目的是通過造型構思,用簡潔樸素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復雜多樣的精神內涵,以利于揭示本質,產生單純的藝術效果。
(三)獨特性。裝飾畫是歷史文明的產物,伴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而發展。附屬于器物上的圖案和裝飾紋樣和在石器時代洞窟壁畫和巖畫上的花鳥魚蟲等動物圖形都是裝飾畫的最初形式,古代人類通過觀察自然逐漸掌握了撲捉對象特征的本領,模仿自然、樸素直觀自然形態,從中提煉,富有象征意味和獨特審美的形象符號。這些形象符號多層并置,色彩固定。力求講究空間深度和結構關系,注意構圖的形式美感,已經具有現代裝飾性繪畫的一些特點。現代的創作者應該先靜下心來觀察自然、社會現象、人文景物在學習提煉分析的本領。爭取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時代氣息,符合社會審美的具有個人符號化的作品來。
(四)意象化。意象是主觀想象,裝飾油畫在于在客觀基礎上憑借主觀想象。考慮存在事物的形象的夸張變形、色彩的概括演變。甚至可以想象世界上還沒有的離奇形象和色彩組合。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夸張化的語言手法體現作者的藝術意圖。在裝飾性繪畫中,夸張和創造是常見的創作手段。
二、裝飾性油畫的表現特征
(一)形象固有色彩的裝飾性運用。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美術的思潮變幻迅速,裝飾性油畫挖掘新的藝術語言和形式,把繪畫語言形式表現的淋漓盡致。裝飾性油畫運用夸張、變形等藝術手段對自然形象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煉,打造形式與主題的統一。對物象的造型手法上,運用夸張、變形或抽象等手法創造有意味的形象特征。
(二)空間與構成因素的和諧運用。在進行任何繪畫創作的時候必須把畫面看作一個空間,畫面中的所有物體要充分融合于大空間關系和風格中。當然裝飾繪畫中大的色彩關系和色調也要相互映襯和諧統一。古典主義油畫的繪畫方式可以給我們現在裝飾性油畫的創作一些這方面的借鑒。古典油畫常常給人以崇高感。意在喚起人們視覺上的美感。所謂均衡是色彩給人重量感的對稱,淺色和神色相互均衡才能達到和諧。在現今裝飾性油畫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應避免一味的追求“標新立異”而忽視畫作的藝術美感。
(三)裝飾性油畫色彩的高純度運用。純度就是色彩的鮮艷度,顏色鮮艷符合一般審美要求,鮮艷的色彩使裝飾性油畫畫面充滿強烈的視覺對比。相對于純度較低的繪畫視覺沖擊力較強。結合油畫材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變色的性質,高純度表現是裝飾性油畫常常看到的色彩表現方法之一。
(四)裝飾性油畫表現語言的運用。油畫的表現方法強調韻律和節奏感,經過高度提煉和理想化的分析,利用內在的真實的標志透過表面一直潛入內心,豐富了油畫風格,具有思想性和內涵,拋棄與外在世界之間進行模仿性的比較,強調客觀內容與形式內容的聯系,使現代油畫在精神領域施展信仰。把現實物象規整轉化為嚴謹有序的直線,運用裝飾性語言把形象從現實中脫離出來,隱匿實用功能,剩下的唯有理想和精神。裝飾性油畫在反映空間時采用散點透視,即移動觀察,可避免遠近左右遮擋重疊,可以不受空間限制。 色相在視覺藝術中,特有的給人聯想和象征意味,以引起象征范圍很廣,與時代息息相關,更與人對審美觀念,情感和素養直接有關。
(五)裝飾效果在于調和的對比。對比調和是形式美規律的具體表現。在繪畫中對比是普遍存在的,有對比任何一種裝飾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無法說出美與不美,只有把幾種設計圖案組合在一起在對比中產生美感。裝飾性油畫中要有變色。變色中的色彩的感受本身也是因人而異的。裝飾油畫的表現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通過對國外畫家作品的研究真正領會其中的原理,讓油畫裝飾畫面表現出自由的空間。
三、油畫裝飾性色彩研究的意義
當代油畫設計者在不斷探索著具有裝飾性色彩的油畫,以他們獨特的方式運用著裝飾性色彩語言,表現出的藝術靈魂的民族時代精神。造型中的夸張與變形造型最明顯的是人物的變形與夸張,繪畫語言逐漸從寫實轉向變形與夸張,設計者需要利用凌亂的筆觸和通俗的色彩來表現任務的的本色。色彩在藝術創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繪畫藝術語言之一。色彩成為一種話語因素,畫家用強烈的色彩來表達他那難以言傳的因被壓抑而焦渴的欲望。我們應努力發現民族的繪畫藝術精髓,將裝飾藝術與現代油畫結合起來,有利于利于裝飾性油畫的研究和發展。裝飾性油畫及造型不能削弱或沖淡繪畫性。在設計上既不完全套用國外的評價尺度,也不對傳統藝術視而不見。
【參考文獻】
[1]孔新苗.中西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2]帕克.美學原理[M].張今,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陸琦.從色彩走向設計[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4]李廣元.東方色彩研究[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
[5]龐熏琴.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