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旭
“我收獲了一個優秀的中層團隊,他們具備打造各自團隊的能力。”一位中層管理者感言。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管理者。筆者所在企業年初時評選出了“年度最具領導力獎”的管理者。此獎項主要評選條件有:
●團隊創造——團隊業績突出,可以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個人能力——有大局意識,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職業道德,具備成熟的職業心態、工作熱情和務實作風,具有優秀的專業管理才能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團隊成員認可度高;
●標桿與榜樣——所帶團隊配合默契、協作精神強,能夠在全集團內的工作中不示弱,能起到標桿作用;
●企業認同——所領導的團隊成員企業文化認同度高。
不僅如此,企業還在集團年會上頒發了“奉獻獎”、“跟隨獎”等獎項。盡管“最具領導力獎”和“跟隨獎”未一同評選,評選條件和獎項定義也不盡完整或科學,卻為我們帶來有關領導者與跟隨者的思考。
領導是一種互動的領域
華倫·布蘭克在“領導的九項自然法則”中提到:領導是一種互動的領域。領導者與跟隨者是一種無法分割的整體關系,就像是跳舞一般,帶動者與跟隨者必須以互動的方式前進后退。兩者之間的默契配合包含著“值得跟隨”和“懂得跟隨”的道理。沒有跟隨者的帶動者無法成為領導者。可以說,是跟隨者造就了領導者。
領導者本身也是跟隨者
對于一個團隊來說,領導者首先代表了方向,這個方向可以服務、服從于團隊里大多數人的期盼和利益,只有領導者與團隊成員默契一致,才能共同創造出一個最優秀的團隊。同時,領導者更應懂得服從和跟隨,服從于發展趨勢、價值觀、道德和文化等等,還要懂得跟隨更高一級的組織和領導者。
要做領導者,先做跟隨者
人首先要學會跟著走。從不知到知,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不跟隨是沒有發展機會的,只有跟隨才有希望。一個人的成功靠的是99%的汗水和1%的機遇,沒有腳踏實地的付出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與跟隨,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西點軍校奉行一個道理:只有懂得做好一個跟隨者,才有條件成為一個領導者。西點軍校教育學員,要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因為服從是行動的前提,而行動是成功的起點。
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中,大部分人選擇跟著走,至于目的地究竟是哪兒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也許他們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黨走。鄧小平晚年時,他的子女曾問過他在長征中都做了些什么,鄧小平只說了三個字“跟著走”。
培養跟隨者同樣重要
在一個團隊里,一個好的領導者首先想的不是選擇自己的立場,而是要思考怎樣將不同立場的人聚集在一起,怎樣去培養跟隨者——“我該如何讓人們自愿跟隨?”
聰明的領導者往往非常重視人才的批量化培養。他們善于分享管理心得和管理思想,善于塑造團隊,通過文化凝聚人心,為團隊成員創造同等的機會,既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自愿跟隨的團隊,又能從團隊中不斷挖掘出優秀的管理者;他們知人善任,給予員工不斷發展的機會與空間,給予員工充分的信任,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創造能力;在工作中講究方式方法,提出目標而不是設定思路。那些做事喜歡“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者,其團隊能力一定是非常弱的。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也提到:要充分發揮人的長處,使個人目標與組織需要相結合;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融合;使個人成就與組織機會相融合。當你的管理卓有成效時,就會發現,你也擁有優秀的跟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