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寶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分析
劉昌寶
目的 對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從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35),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納洛酮治療。結果 治療后,在NBNA評分方面與治療前相比較,觀察組患兒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采用納洛酮進行治療,臨床療效較為理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納洛酮;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臨床分析
在臨床中,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屬于一種中樞神經疾病,同時也是造成新生兒神經系統損傷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目前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仍然存在爭議,尚無有效治療的方法。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會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從胎盤以及胎兒方面來看,主要是受到先天畸形、早產以及胎盤早剝等因素的影響。在圍產期,如果母體不注意,容易導致宮內出現缺氧缺血,這時易引發胎兒產生垂直發病。此之外,在分娩期間還會出現麻醉意外、急產等問題。本研究主要對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隨機將所有患兒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35)。在對照組患兒中,女15例,男20例,患兒日齡2~13 d。在觀察組患兒中,女16例,男19例,患兒日齡3~14 d。將2組患兒的病情、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主要包含糾正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將顱壓、改善循環、吸氧以及清理呼吸道等治療[2]。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納洛酮治療,在20~4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溶入0.1 mg/kg的納洛酮,應用輸液泵,并以0.03 mg/(kg·h)的速度進行靜脈注射,持續7 d的治療。完成治療以后,將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統計與分析治療前后2組患兒的四肢肌張力、原始反射以及意識等情況,評定2組患兒的神經行為應用NBNA評分量表,分值高說明患兒的神經功能較為健全。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NBNA評分方面,與治療前相比較,觀察組患兒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患兒NBNA評分對比
在臨床中,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處理起來難度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在生命體征方面較弱,身體的組織以及器官發育得不夠完善,對于不同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差,并且在使用藥物治療以后,其耐受性較差,需要對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適當地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缺氧引發患兒發生腦部病變,是造成小兒智障以及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因素,同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容易導致神經功能的永久性損傷,患兒會出現癲癇、腦癱以及智力低下等癥狀。相關研究表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在血液中能檢測出較多的β-內啡肽,這說明神經發生損傷以后所出現分泌大量的β-內啡肽的情況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且β-內啡肽是患兒在腦組織發生缺氧以后引起組織出現水腫的重要物質,患兒病情與β-內啡肽有緊密聯系,大量的β-內啡肽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繼發性的損傷,容易引起患兒呼吸衰竭、驚厥以及昏迷等癥狀[3-4]。與其他的器官相比較,腦部一旦發生缺氧缺血更為敏感,腦部容易發生損傷,因此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容易對腦部造成嚴重的損傷。從護理方面看,要向患兒的家屬充分地說明這一問題,使患兒家屬能注重患兒在幼時的教育,同時要對患兒的異常行為以及狀態進行嚴密的觀察。
納洛酮是一種于阿片受體拮抗劑,通過在外周神經以及中樞神經分布的阿片受體競爭性地進行結合,對應激情況下所出現的內源性阿片肽產生拮抗性阻斷,進而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應產生抑制作用[5-7]。機制主要包含:在拮抗劑的作用之下,使β-內啡肽對呼吸循環以及中樞神經所產生的抑制得到有效的減少,在心排量增加的過程中患兒呼吸頻率也會隨之增加,通過對通氣障礙的改善,使患兒呼吸衰竭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呼吸道情況改善以后,能使腦灌注壓得以增加,有助于缺氧缺血所導致血流異常情況的改善,保證患兒腦干內部的主要部位血流供應充足,使由于缺氧缺血所引發的昏迷以及水腫等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能縮短患兒蘇醒的時間,使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得到改善,同時能縮短患兒的治療療程,有助于預后的提高;納洛酮能對興奮性氨基酸以及氧自由基的釋放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在減少釋放的同時使鈉-鉀泵的功能得到恢復,使鈣離子超負荷所導致的細胞損傷得到緩解,同時能使由于缺血所引發的再灌注損害得到減少,有助于中樞神經負擔的減輕。對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來說,分娩過程中在產力、精神、胎兒以及母體等因素的影響下,只要其中任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相關并發癥,同時此類病癥易損傷新生兒慢性神經或者是造成新生兒死亡。因此,如果出現上述問題,要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糾正,使每一環節都得到恰當處理,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病癥的出現。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的基礎就是內耳微循環的改善,采取高壓氧艙的相關治療,能使腦組織的儲氧量以及含氧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助于神經細胞代謝,避免引起神經系統疾病。
總之,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來說,與傳統治療相比較,采用納洛酮進行治療優勢較為明顯,臨床療效較為理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鄭紅玲.納洛酮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23(13):1100-1102.
[2] 杜茂云,蘭學群.薄層放大掃描技術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9(19):1188-1190.
[3] 黃巍,郭英瑜,于清泰,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13例CT表現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4(13):1165-1167.
[4] 劉永忠,劉永寧.腦蛋白水解物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75例療效與預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4(21):1143-1145.
[5] 高永榮.神經節苷酯聯合納洛酮治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4):77-78.
[6] 譚向紅.納洛酮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大面積腦梗死40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5):2200-2201.
[7] 孔令霞,常永霞,許津莉,等.納洛酮聯合高壓氧治療缺血缺氧腦病新生兒近期療效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8):2741-27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13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劉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