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雷 董永吉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在基層醫院的療效探析
李 雷 董永吉
目的 探討在基層醫院使用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徐州市愛心醫院2008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對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案分為溶栓組及常規治療組(n=16),觀察2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同時觀察溶栓治療的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溶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8.6%,死亡率為37.5;常規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75.0%,死亡率為0%,溶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死亡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溶栓組溶栓成功率為87.5%,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常規組無顯著差異。結論 在基層醫院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小,可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
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為持久且嚴重的心肌缺血導致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臨床表現為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律失常等[1]。AMI的常見誘因為心肌供氧量不足及需氧量增加,而引起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器質性或動力性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所造成的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出現破裂、出血及血栓的形成等[2]。再灌注治療是目前治療AMI的主要手段,包括急診介入治療和溶栓治療。急診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AMI效果最為確切的治療手段,但在基層醫院由于條件所限,并不能有效開展急診介入治療,因此如何在基層醫院為AMI患者實施有效的再灌注治療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溶栓治療因簡單易行,受到基層醫院的日益關注。本文旨在探討在基層醫院對AMI患者實施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徐州市愛心醫院2008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6.5±4.6)歲。所有患者臨床診斷均符合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AHA/ACC)制訂的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心源性休克、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和肺部感染等疾病。
1.2 研究方法 分組:根據對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案將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為常規治療組及溶栓組(n=16),其中對照組男9例,女7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9.2±5.6)歲;研究組男11例,女5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9.8±5.4)歲。
常規治療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包括給予吸氧、鎮靜、心電監護及開放靜脈通道,同時給予藥物治療,如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和阿司匹林100 mg(1次/d)、硝酸酯類藥物、他汀類藥物、抗凝等治療。
溶栓組:在上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研究采用靜脈滴注尿激酶150萬U+100 mL生理鹽水J。滴注的速度為6000單位/分。
1.3 溶栓治療再通判斷標準 (1)持續胸痛于2 h內基本消失;(2)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在2 h內回降>1/2;(3)血清CK-MB、CK酶于起病后14 h內達到峰值;具備上述3項指標中的2項或2項以上則判為溶栓再通。
1.4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以下療效指標: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惡性心律失常,低血壓;隨訪期(1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再住院、再梗;不良反應發生率:出血。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溶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隨訪1年)、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溶栓組溶栓治療成功率為87.5%,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常規組無顯著差異(見表1)。

(隨訪期1年) 死亡率 并發癥發生率 不良反應發生率組別 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常規組 12(75.0) 6(37.5) 10(62.5) 3(18.8)溶栓組 3(18.6)a 0(0.0)a 2(12.5)a 2(12.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為持久且嚴重的心肌缺血導致部分心肌急性壞死。目前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誘因是由于血管內血栓的形成;而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引起血小板粘附、活化及聚集,血小板聚集在冠脈部分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嚴重的則發生心肌梗死[3-5]。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溶栓治療是防治心肌梗死的關鍵。尿激酶是從新鮮的人尿中分離精制而得到的一種蛋白質酶,屬于酶類溶栓藥物,其藥理機制主要為:(1)尿激酶通過直接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降解血液的凝血因子V和VIII,從而發揮溶栓作用;(2)尿激酶還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生成[6-8]。
本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尿激酶進行溶栓處理,結果發現溶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溶栓組溶栓治療成功率為87.5%,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常規治療組無顯著差異。說明急性心肌梗死時,對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小。在我國有大量的基層醫院,溶栓再灌注治療可為基層的AMI患者提供有效治療,在基層有廣泛的應用市場和前景;本研究結果表明該治療方法可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此外在基層醫院要更加重視冠心病防治,積極對普通人群、冠心病高危人群及冠心病患者,進行冠心病,心肌梗死一級預防,二級預防相關的健康教育,以更好發揮基層醫院在冠心病防治領域基礎作用,提升群眾健康水平。
[1] 盧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特征分析及治療體會[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6):3375-3376.
[2] 趙淑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路徑的應用與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8):1598-1599.
[3] 李國巖.參附注射液干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室壁瘤形成的臨床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3):36-39.
[4] 丁鈺軒.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36):88-89.
[5] 劉年德,周鑫.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1,32(3):239-240.
[6] 馬可忠,劉文衛,湯永謙,等.黃芪注射液對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BNP水平影響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0):2631-2632.
[7] 金綠英,楊俊,李莉,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清中高遷移率組蛋白B1水平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1420-1421.
[8] 陳健.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后介入治療與直接介入治療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3):295-2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32
江蘇 221000 徐州市愛心醫院內科 (李雷) 徐州市民政醫院內科 (董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