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華 劉 俊 趙銀必
肱骨遠端解剖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療效
周忠華 劉 俊 趙銀必
目的 探討肱骨遠端解剖鋼板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江蘇金壇市人民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40)。對照組患者給予切開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治療后使用X線片進行檢測,觀察組患者均骨性愈合;對患者使用Cassbaum評分,其優良率達到100%,相對于對照組患者,其臨床治療效果有顯著優越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固定,能夠幫助患者盡早接受功能鍛煉,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取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肱骨遠端解剖鋼板;肱骨中下段骨折;療效
肱骨中下段骨折在成人的肱骨骨折中并不罕見,占據比例接近25%[1],肱骨中下段和肩關節的距離接近且周圍有著較多的肌肉,想要通過內固定方法治療存在很大的難度;當前臨床對其治療方法很多,但是固定時間長以及功能鍛煉時間太晚等問題均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手術治療后制動時間過長,出現肘關節僵硬事件的概率很高,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術后恢復時間均差強人意。江蘇金壇市人民醫院自2011年始對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金壇市人民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男52例,女28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35.6±11.1)歲。患者損傷原因主要如下:摔傷18例,墜落或者壓砸傷22例,車禍傷40例;患者損傷類型如下:閉合性骨折患者60例,開放性骨折患者20例。患者合并損傷主要如下:合并有胸腹部損傷患者12例,多發骨折患者10例,顱腦損傷患者4例以及橈神經損傷患者2例。患者受傷距離入院時間最長5 d,最短為1 h,均在受傷后7 d之內接受治療。以隨機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40),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受傷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患者保持仰臥姿勢,麻醉方式為臂叢神經阻滯,將患肢放置在胸前。選擇肱骨外上髁切口,在切開切口的時候要對患者的頭靜脈還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采取保護措施,沿著外上髁嵴向上方延伸。逐層切開之后在患者的肱橈肌還有肱三頭肌之間進行骨膜下剝離,將肱橈肌與肱肌連同骨膜掀起,將患者骨折端暴露出來,將骨塊和肱骨干分離處理,復位之后使用直徑為2 mm的克氏針共2枚進行初步固定,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或者是骨缺損的情況下則使用自體骨在骨折斷端周圍進行骨移植處理。在直視的情況下進行骨折復位,確保肱骨背嵴線吻合之后對其進行肱骨遠端解剖鋼板固定,在患者肱骨后側為鋼板近端,在肱骨外踝外側為鋼板遠端。手術過程中要對橈神經有嚴密的保護措施。手術結束之后使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沖洗然后縫合,使用無菌敷料對其加壓包扎。
1.3 術后處理 手術之后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時間為1~2 d,進行上肢石膏托外固定之后的6周則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功能鍛煉。
1.4 療效評定標準[2](1)優:患者接受治療后上肢未出現相關不適癥狀且肘關節伸屈范圍在15°~130°之間;(2)良:患者接受治療后骨折位置有輕微疼痛,肘關節伸屈范圍在30°~120°之間;(3)差:患者接受治療后骨折處有明顯疼痛且肘關節伸屈范圍低于9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使用X線片進行檢測,觀察組患者均骨性愈合;對患者使用Cassbaum評分,其優良率達到100%,相對于對照組患者,其臨床治療更具有顯著優越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在臨床上肱骨干骨折是比較常見的一類損傷,多見于青壯年,傳統對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療雖然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但是因為定位技術的不夠成熟所以經常在手術之后患者會出現各種的并發癥,如果不能及時的處理,致殘率很高。以X線片進行檢查,發現患者已經出現了骨折端互相分離的現象,骨折端的間隙很大而且骨端有硬化跡象,萎縮疏松,這種情況稱之為骨不連。而在骨折之后的4個月依然不能痊愈,經過治療之后8個月才能痊愈的稱之為骨折延遲愈合[3]。
很多時候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因為暴力的間接在肱骨干傳導而導致,患者會出現長螺旋形或是短螺旋形等不穩定骨折現象。其中長螺旋形的骨折線一般達到了肱骨中上三分之一的交界位置和肱骨髁部之間的位置。肱骨中下段周圍存在著較多的肌肉且骨折所出現的移位較大,骨折的整復過程會受到肌肉肌腱或者是骨折端嵌入關節囊等因素影響,所以使用手法復位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會出現畸形愈合、延遲愈合或者骨不連等不良反應,而老年患者甚至會出現凍結肩等并發癥。
內固定治療是臨床上處理肱骨骨折的主要方式[4],解剖鋼板在設計方面非常合理,能夠最大程度的讓骨折部位恢復到正常的解剖形態以及達到良好復位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活動,促進骨折愈合速度。解剖型的設計,讓鋼板具備了能夠順應骨性結構的特質,特別是該設計中獨特的T型外觀讓其固定之后將患者的骨血運行影響降到最低。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治療后可以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而這樣的優點讓患者出現骨質疏松的概率變得極低,并且鋼板螺釘具有鎖定作用,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普通的加壓內固定,具有創傷小、操作方便、內固定穩定等特點[5]。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內容:(1)在手術過程中要將橈神經暴露出來并注意保護措施,對橈神經進行牽引的時候動作盡量輕柔,不要過于暴力以免對患者造成損害;(2)對于骨膜的剝離要盡可能的減少,這樣不會破壞血供,有助于骨折愈合;(3)和關節靠近的位置,其軟組織的損傷要盡可能的減少,不然術后可能會出現異位骨化,對患者的關節活動有所影響。
在本次研究中,對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了100%,患者未出現并發癥。結果提示了肱骨遠端解剖鋼板有著突出的臨床應用價值。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將患者橈神經暴露出來并采取嚴密的保護措施,在對橈神經進行牽引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避免了醫源性橈神經損傷的發生[6-7]。
綜上所述,對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應用肱骨遠端解剖鋼板進行固定,能夠幫助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與此同時術者對人體肱骨中下段骨折病理改變有深入了解的話,能夠有效提高治療質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
[1] 胡國安.兩種方法治療78例脛骨平臺骨折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4(7):124-125.
[2] 胡國安.髓內釘治療成人長干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19(3):155-156.
[3] 王彥亭,李江.肱骨遠端骨折手術及術后肘關節功能影響因素[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5(1):162-163.
[4] 田毅,陳軍,劉安元,等.鎖定鋼板與加壓鋼板治療肱骨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4,20(10):89.
[5] 梁志軍,沈圣兵.鎖定加壓接骨板在骨折治療中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13):93.
[6] 安智全,曾炳芳,王烯明,等.用MIPO技術治療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解剖及初步臨床報告[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6,22(6):336-338.
[7] Fleming P,Leneban B,Sankar R,et al.One-third.Two-thirds:relationship of the radial nerve to the lateral intermuscular septum in the arm[J]. Clin Anat,2004,17(1):26-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36
江蘇 213200 江蘇金壇市人民醫院骨科 (周忠華 劉俊 趙銀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