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燕
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臨床意義及陰道鏡再分類的價值探索
張惠燕
目的 了解ASC(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對于查看患者宮頸病變程度的表達價值,探討陰道鏡檢查對ASC再分類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在細胞學診斷中結果為ASC的患者共300例,均實施陰道鏡再分類檢查。在病理學幫助下研究陰道鏡擬診效果以及宮頸病變產生幾率。結果 ASC可表達不同級別的宮頸病變,患者中出現CIN-1級人數相對較多,3級最少,陰道鏡檢查結果與病理學研究結果相似。陰道鏡檢查能夠高比例診斷出宮頸病變情況,陰性預測值同樣偏高。結論 ASC患者易出現宮頸病變情況,診斷中可使用陰道鏡方式了解病變程度,預測效果較好,適合在臨床診斷中推廣。
ASC;宮頸病變;陰道鏡檢查
宮頸炎癥是婦科疾中出現較多的一種,20世紀50年代,人們采用巴氏細胞涂片技術檢查并預防宮頸癌,臨床效果較好。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我國宮頸癌患者發病率逐步攀升,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宮頸疾病是女性健康殺手,因此成為了臨床診斷研究者長期研究的主題。由于傳統巴氏細胞涂片技術在取材以及樣本制作上較復雜,因此研究者研發了一種“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臨床研究證明該技術的運用在對ASC(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檢測方面失誤率較低[1]。本研究通過對收治的300例患者展開研究,了解ASC對宮頸疾病的臨床作用以及陰道鏡再分類的臨床意義,為細胞學研究提供幫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擇300例患者,均為惠州市惠東縣慢性病防治站婦科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1.3±1.5)歲;孕次方面,患者懷孕次數1~5次,平均(2.6±1.2)次;生產方面,患者生產次數1~3次,平均(1.3±0.2)次。
所有患者經薄層細胞學檢測后結果顯示為ASC,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配合進一步展開陰道鏡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宮頸活體組織)。
1.2 方法 研究使用的陰道鏡為德國制造,使用者為本站專業婦科醫生。檢查結果的評定使用1990年世界宮頸病理與陰道鏡第七次會議推薦術語實施評定。對患者宮頸中存在可疑部位(疑似病灶)實施活體檢驗,如果在陰道鏡檢查下圖像并不清晰或病灶顯示不明顯,則應采用頸管搔刮術或取多個宮頸樣本活檢[2]。
1.3 統計學方法 根據上述方式將得出的數據進行匯總,采用SPSS 19.0版本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診斷標準以病理學檢查為主要依據,研究ASC檢測結果下宮頸病變程度不同時使用陰道鏡檢測、病理學研究兩種方式得出的結果與檢出率的差異性。
2.1 ASC診斷結果分析 將患者ASC診斷結果做出統計(ASC診斷由患者自行至醫院做細胞學診斷),對細胞學診斷為ASC的患者,有條件隨訪者可以3~6個月后復查,仍為ASC者立即陰道鏡檢查或活檢,無條件追蹤或傾向于上皮內瘤變者宜立即進行陰道鏡檢查,以免貽誤病情。患者多為ASC-US,結果為ASC-H的患者數量較少。將患者CIN程度不同分類下人數做出統計并計算比例(見表1)。

表1 ASC病理診斷結果[n(%)]
從表1可以看出,診斷結果中患者出現炎癥的幾率較大,有165例,占研究總人數55%。從程度上來看,患者多為CIN-1,CIN-2與CIN-3人數比例偏低。另外,患者ASC分類結果多為ASC-US,有282例,占總人數的94%;ASC-H僅有18例,占研究總人數的6%。
2.2 陰道鏡再分類 使用陰道鏡檢查對ASC結果實施再分類,結果顯示,陰道鏡檢查與病理學診斷結果一致性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陰道鏡檢查結果(n)
從表2可以看出,與ASC診斷結果一致性較高。尤其是炎癥方面,ASC診斷下患者炎癥人數為165例,陰道鏡診斷結果顯示炎癥人數為169例,2組檢查結果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外,在CIN程度方面,陰道鏡檢查結果同樣顯示處于CIN-1的人數占絕大多數,另兩種人數較少。由此可見,陰道鏡檢查結果與病理學結果一致性較高。
不典型鱗狀細胞是指細胞異常較反應性改變更明顯,但未達到鱗狀上皮內病變程度。在對宮頸疾病的診斷方式上,細胞學檢查屬于一項新突破,該技術以細胞形態為主要判斷依據,在病理學指導下展開診斷。目前細胞學診斷是宮頸癌排除的第一道程序,為后續檢查提供切實依據。ASC診斷方式能夠看到細胞更為明顯的異常性反應,但在程度分類上尚處于逐步研究階段[3]。ASC診斷結果包含兩種情況,即ASC-US以及ASC-H,在判斷上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細胞內容較復雜,可重復性較差。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陰道鏡再分類檢查在結果上與ASC診斷具有較高一致性,病理學會對于異常細胞處理指南中提到:對于ASC-H,應首選陰道鏡檢查;對于ASC-US,可以選擇重復細胞學、陰道鏡檢查或HR-HPV檢測[4]。由于ASC-US患者大多數為慢性宮頸炎或CIN-1。而通常情況下,CIN-1發展到宮頸癌程度需要5~8年,因此患者完全可以通過定期隨訪方式了解病情,且診斷中漏診或誤診出現幾率極低[5]。
總之,ASC診斷是判斷患者宮頸疾病的有效方式,在陰道鏡再分類檢測下,其疾病可得到更細致的分類。但陰道鏡無法觀測到患者宮頸管內部病變情況,因此需以活檢作為輔助。診斷醫師需根據患者經濟條件以及病情程度選擇合適檢測方案以及治療方法,將疾病衍變為宮頸癌的幾率降至最低。
[1] 王艷.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臨床處理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3(31):69-70.
[2] 程曉榆,肖蔚華,張光輝.血漿鱗狀細胞癌抗原在宮頸腫瘤中的表達[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1):50-52.
[3] 胡彥新,文曉燕.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一例[J].美中國際創傷雜志,2012(3):55.
[4] 林華.宮頸細胞學檢查為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136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2011(12):1562-1563.
[5] 王清芬.宮頸細胞學涂片用于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診治的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2552-25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38
廣東 516300 惠州市惠東縣慢性病防治站婦科(張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