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清 穆景輝 劉忠岐 譚 麗
骨肉瘤的X線平片、CT、MRI診斷解析
王玉清 穆景輝 劉忠岐 譚 麗
目的 探討骨肉瘤的X線平片、CT和MRI影像診斷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之間在一汽總醫(y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接受檢查且確診為骨肉瘤的3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X線平片檢查19例,CT檢查16例,MRI檢查12例,回顧分析患者的影像學表現和臨床診斷結果。結果 X線平片檢查準確率為89.5%,CT檢查準確率為90%,MRI檢查準確率為100%。結論 影像學檢查能夠為骨肉瘤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骨肉瘤;X線平片;CT;MRI;臨床診斷
骨肉瘤臨床上也稱為成骨肉瘤,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四肢長骨是骨肉瘤的高發(fā)部位,特別是膝關節(jié)周圍。其組織學特點是腫瘤細胞產生骨或骨樣組織,由肉瘤性成骨細胞、瘤性骨樣組織和腫瘤骨所構成[1]。目前臨床中多采用影像學檢查聯合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為研究骨肉瘤的影線學特點,本研究對骨肉瘤的X線平片、CT和MRI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之間在一汽總醫(y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接受檢查且確診為骨肉瘤的3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18~72歲,平均(62.4±11.5)歲。其中,X線平片檢查19例,CT檢查16例,MRI檢查12例,17例患者同時接受兩種以上檢查,所有觀察對象均經手術病理或是病變部位穿刺證實(見表1)。

表1 骨肉瘤患者基本情況(n)
1.2 臨床表現 所有30例觀察對象均存在肢體活動功能障礙、局部腫脹和疼痛的癥狀,其中,合并病理性骨折4例,有外傷史患者2例,局部淋巴結轉移4例,肺轉移17例。6例觀察對象手術后再次復發(fā),復發(fā)時間在3~20個月不等,平均(10.0±6.3)個月。
2.1 X線平片表現 共有19例觀察對象接受X線平片檢查,其中,2例誤診,17例確診,臨床診斷準確率為89.5%,其中,15例患者骨皮質表現為蟲蝕狀中斷破壞,骨皮質變薄10例,且邊緣毛糙,骨皮質增厚6例。混合型病變2例,可見不規(guī)則周圍骨質破壞區(qū),骨質密度斑片狀增高,骨質密度局灶性不均勻;溶骨性病變6例,可見云霧狀高密度陰影,邊界規(guī)則性差,骨質溶骨性大片破壞;成骨型病變11例,可見骨質無明顯破壞,棉花團狀,骨質密度局部增高。
2.2 CT表現 共有16例觀察對象接受CT檢查,其中,1例誤診,15例確診,臨床診斷準確率為93.7%。軟組織腫塊內存在云絮狀瘤骨者3例;有軟組織腫塊者16例,其中,周圍存在環(huán)形包繞皮質11例,皮質位于球形一側5例;骨皮質篩孔狀破壞9例,中斷處皮質外軟組織腫塊與髓腔內腫瘤相連,不規(guī)則性骨皮質毛糙、變薄3例;軟組織密度替代骨髓腔低密度脂肪16例。
2.3 MRI表現 共有12例觀察對象接受MRI檢查,且全部確診,臨床診斷準確率為100%。骨膜散在不規(guī)則斑片狀7例,骨膜放射狀反應10例。腫瘤部位軟組織和骨髓存在水腫區(qū)12例,且邊界較為模糊,為不規(guī)則片狀,T2W 1高信號,T1W 1低信號;中央囊變壞死8例,T2W 1高信號,T1W 1低信號;腫瘤組織替代骨髓腔內骨髓正常高信號12例,其中合并出血7例,局部信號稍高,T1W 1信號稍低。
3.1 骨肉瘤病理學特征和分型 骨肉瘤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骨惡性腫瘤。其發(fā)病原因多不明,稱原發(fā)性骨肉瘤,而一些良性病變的惡變導致的骨肉瘤稱繼發(fā)性骨肉瘤[2]。組織學上腫瘤是由成骨性腫瘤細胞、骨樣組織構成,其病理過程是一種破骨和成骨混合性改變,所以,大部分骨肉瘤患者均為混合型病變[3]。一旦成骨性腫瘤成為主要病變類型,則會出現硬化性病變,最終成為成骨型骨肉瘤。
3.2 骨肉瘤的X線平片、CT和MRI診斷 (1)X線平片診斷。X線平片是一種空間分辨率較高,成本費用較低的骨肉瘤檢查技術,能夠對骨膜反應、腫瘤整體情況,以及骨質改變、骨肉瘤的瘤骨、范圍、部位和大小進行全面直觀的反應,特別是其對于Codman三角和骨膜反應的檢查情況,明顯優(yōu)于MRI和CT檢查[4]。X線平片是目前骨肉瘤臨床診斷的基本依據,且大部分瘤骨均為腫瘤直接成骨,X線平片檢查能夠清晰反應瘤骨特征,且內部無骨小梁結構,形態(tài)較為豐富[5]。(2)CT檢查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都高于X線平片,CT檢查對于腫瘤內部結構和病變細節(jié)檢查的應用價值顯著優(yōu)于X線平片,然而,CT費用高、有輻射是其缺點[6]。(3)MRI檢查。MRI檢查具有多參數、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以及軟組織分辨率高等顯著特征,其對于骨肉瘤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較高,有助于骨肉瘤預后情況的判斷,制定臨床治療方案,確定腫瘤分期,且能夠準確顯示患者的早期骨內轉移和腫瘤范圍等情況,同時,MRI檢查還能夠清晰顯示患者的髓內病變情況,以及骨肉瘤內部的組織金融、神經核、血管、關節(jié)和骺板情況[7]。
綜上所述,影像學檢查是現階段臨床上最為核心的骨肉瘤臨床檢查和診斷技術,能夠直接反應患者的骨肉瘤變化情況,也是骨肉瘤患者預后、治療和檢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現階段,X線平片檢查在骨骼肌肉病變臨床檢查和診斷中的價值,是MRI和CT檢查所無法替代的。MRI檢查能夠準確劃定患者的腫瘤影響范圍,因其具有可多參數、多角度成像、組織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能夠獲得更多的診斷信息,且無輻射,對骨肉瘤的診斷的價值明顯優(yōu)于CT和X線平片檢查[8]。CT檢查對于骨肉瘤的成骨性改變較MRI檢查敏感。可見,綜合X線平片、CT與MRI檢查,再結合完整的臨床資料,有助于骨肉瘤臨床診斷準確性的提高。
[1] 周四清,毋凡,王繼峰,等.骨肉瘤的X線、CT、MRI影響對比診斷[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0):3467-3468.
[2] 李瑩,任翠萍,程敬亮,等.骨肉瘤的X線、CT及MRI比較分析(附61例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1,26(11):1197-1200.
[3] 孟淑春,韓興軍,邱谷,等.X線平片、CT和MRI在原發(fā)骨肉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6):968-970.
[4] 汪貫習,高傳平,劉吉華,等.骨肉瘤X線平片、CT和MRI征象對比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9):1399-1403.
[5] 屈輝,白榮杰.重視 MR 擴散加權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統(tǒng)腫瘤診斷中的作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6):565-566.
[6] 崔勝宏,楊興亮,田娟,等.骨肉瘤的X線CT及MRI檢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2,33(3):319-321.
[7] 記存,崔建嶺,李石玲,等.表觀擴散系數值鑒別良惡性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6):567-570.
[8] 束敏,杜聯軍,丁曉毅,等.MR 擴散加權成像在骨肉瘤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6):571-5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49
吉林 130021 一汽總醫(y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放射科 (王玉清劉忠岐 譚麗)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穆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