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張麗云 張春霞 項志鳳
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聯合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
王志強 張麗云 張春霞 項志鳳
目的 探討酪酸梭菌活菌散聯合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方法 將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醫院收治的80例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40)。2組患兒均給予口服或鼻飼早產兒配方奶及靜脈營養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聯合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綜合治療。觀察2組患兒喂養不耐受的改善情況,即每天進乳量、殘奶量、體質量增加量,腹脹、嘔吐消失情況等。結果 觀察組上述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聯合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可有效促進腸道成熟,明顯改善早產兒胃腸道喂養不耐受的情況。
酪酸梭菌活菌散;腹部按摩;溫鹽水灌腸;早產兒;喂養不耐受
新生兒喂養不耐受,又稱新生兒喂養困難,是指新生兒時期不同疾病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所致的喂養障礙的一組癥候群。而早產兒作為新生兒中的一種特殊群體,由于胃腸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更易出現喂養不耐受。腸道喂養后,經常會出現腹脹、嘔吐、胃潴留、胎糞排出延遲等問題[1],久之則出現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免疫力低等情況,甚至引發其它更為嚴重的疾病,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及生命質量。所以科學解決早產兒喂養問題、降低早產兒患病幾率及提高其存活率是目前兒科研究及關注的熱點。此次研究探討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聯合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醫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0)。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胎齡(33±2)周,平均體質量(1980.0±65.4)g;觀察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胎齡(32±4)周,平均體質量(1950.00±70.13)g。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3]:目前學術界對于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可考慮為喂養不耐受:①腹脹,嘔吐;②胃殘余量超過上次喂養量的1/3或24 h胃殘余量超過喂養總量的1/4或持續喂養時超過1 h的量;③胃殘余被膽汁污染;④大便潛血陽性;⑤大便稀薄,還原物質超過2%(乳糖吸收不良);⑥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的發生明顯增加;⑦奶量不增或減少,體質量不增。(2)排除胃腸道先天性畸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新生兒敗血癥及新生兒窒息等疾病。
1.3 方法 2組患兒均給予口服或鼻飼早產兒配方奶及靜脈營養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 20040088,500 mg/袋,含酪酸梭菌CGMCC 0313.1不低于1.0×107CFU/g),采用劑量為0.5 g/次,3次/d,療程為2周,或持續到患兒耐受腸道營養的1周后;患兒進乳后的30 min~1 h內進行腹部按摩。操作手法為以手掌心按摩接觸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動作輕柔,力度適宜,每次按摩5 min,每天早中晚進乳后各1次;及早給予溫生理鹽水清潔灌腸,即生理鹽水溫度控制在39℃~41℃,醫務人員選在喂奶前30 min進行,每隔12 h灌腸1次,直至胎糞排出,大便通暢。
1.4 觀察指標 2周后觀察2組患兒喂養不耐受的改善情況,即每天進乳量、殘奶量、體質量增加量,腹脹、嘔吐消失情況。
1.5 療效診斷標準 顯效:腹脹、胃潴留、嘔吐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腹脹、胃潴留、嘔吐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無效:腹脹、胃潴留、嘔吐等癥狀體征無明顯改變。
1.6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觀察指標改善情況 觀察組早產兒進奶量為(105±45)mL/(kg·d),殘奶量為(4.5±4.0)mL/次,體質量增加量為(0.13±0.110)kg;對照組中患兒的進奶量為(95±35)mL/(kg·d),殘奶量為(6.0±5.0)mL/次,體質量增加量為(0.08±0.08)kg;觀察組患兒進奶量比對照組明顯增加,殘奶量明顯較少,體質量也明顯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早產兒每天進奶量、殘奶量、體質量情況比較
2.2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26例顯效,10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中治療后顯效12例,1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62.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4,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 2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的新生兒[4]。隨著新生兒醫學的迅速發展,早產兒及低出生體質量兒的成活率不斷提高,其中營養條件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滿足早產嬰兒的營養需求,發達國家的新生兒監護中心內廣泛應用了靜脈營養(全腸道外營養,totalparenteal nutrition,TPN)。經過10~20年的臨床實踐及實驗室研究,目前認為在早產兒早期營養問題上,應改變單一靜脈營養的依賴性,更應該從根本解決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的原因及改善早產兒不耐受的預后。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主要歸結于腸道發育不成熟,繼而產生營養吸收障礙、喂養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然而目前常見的大部分治療方法局限于改變營養方式、增強腸動力等方面,并不能全面改善腸道功能,還會帶來很多副作用。所以造成治療過程中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喂養困難的問題,還會引發其他嚴重疾病的現象頻頻發生。近年來,微生態學的研究發現,應用微生態制劑補充腸道有菌的生理菌群,可有效促進腸道發育,對改善小兒喂養不耐受效果顯著,而且安全無毒副作用[5]。所以本研究選用新型微生態制劑酪酸梭菌活菌散,已有研究證實其可有效預防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效果顯著[6]。酪酸梭菌活菌散有效成分為酪酸梭菌CGMCC 0313.1,能特異性分泌大量酪酸[7],為腸道粘膜正常生長發育提供重要營養物質,提高腸道耐受力,有效促進腸道發育成熟,還可修復和營養受損腸粘膜;分泌的多種消化酶有助于早產兒消化吸收;同時分泌的維生素B族(B1、B2、葉酸、泛酸等)、維生素K、生物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可增強機體對維生素D、鈣、磷、鐵的吸收能力,充分滿足早產兒生長發育所需。此外,酪酸梭菌在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可以抑制有害菌生長,同時還可以分解多糖為低聚糖,促進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生長,從而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微環境,有助于提高早產兒抗病能力,從而有效預防早產兒腸道感染及黃疸的發生[8]。
早產兒腸道蠕動緩慢,表現為排便無力。有研究表明,胎齡小于31周的早產兒小腸幾乎無推進性活動,隨胎齡的成熟,蠕動頻率、幅度和時間逐漸增加,并能向下移動[9]。通過按摩腹部可以增強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刺激胃腸蠕動,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加快促進胃排空,降低胃食管反流的發生率,促進奶量增加[10-11]。而且腹部按摩為無損傷性的操作,不僅操作簡單,還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胃動力不足。
正常新生兒在生后48~72 h胎糞已排盡,而早產兒肌張力低下,吸吮及吞咽反射弱,吃奶量不夠,大腸運動不能完全協調,不能很好地刺激腸蠕動,加之早產兒在暖箱及輻射保暖臺上不顯性失水增加等這些因素都容易使早產兒糞便干結,而易發生排便不暢加重喂養不耐受,延長其持續時間。所以及早采取溫鹽水清潔灌腸,有利于腸內容物向下運行,使大便及時排出,防止積便產生毒素、大便硬結損傷腸黏膜。
本研究采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與順時針腹部按摩及溫鹽水清潔灌腸聯合的方法,一方面明顯增加早產兒每日進奶量,使殘奶量減少,進而使早產兒體質量增加;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低鈣血癥、低鈉血癥、低血糖癥、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及發病程度。三者的結合將發揮很好的協同作用,全面改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情況。此方法療效顯著,而且安全方便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 何桐愛.早期干預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9):41.
[2] 蔣紅霞,陳華琴,黃穎蘭,等.早產兒機械通氣中兩種鼻飼方法對比[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2):2103.
[3] 黃瑛,邵肖梅,曾紀驊,等.新生兒喂養困難與紅霉素促胃腸動力的研究[J].中國兒科雜志,2000,38(11):696-698.
[4]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19.
[5] 程衛光,邱培全.微生態制劑防治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療效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7,24(4):399-401.
[6] 張翠菊.酪酸梭菌與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研究[D].河北:河北醫科大學,2010.
[7] 李雄彪,馬慶英,崔云龍.丁酸和葉酸預防與治療腸道疾病及其分子基礎[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32):3071-3080.
[8] 張樹波,崔云龍,萬阜昌,等.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4):322-324.
[9] 李忠良,劉玉娟,張成元,等.出生體質量<2000 g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5,13(11):102-103.
[10] Field TM.Massage therapy effects[J].Am Psychol,1998,53(12): 1270-1281.
[11] 王玲.腹部按摩與早產兒胃食管反流關系[J].中國誤診學志,2008, 8(3):539-54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powder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massage and salt water cleaning enema 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80 case of feeding intolera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40).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such as Oral or nasal feeding preterm infant formula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lostridium butyricum powder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massage and salt water cleaning enema.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the two groups, that is, daily into milk, residual amount of milk, amount of weight gain,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emesis. Results The symptom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 i cantly(P<0.05). Conclusion Clostridium butyricum powder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massage and salt water cleaning enema can promote the intestinal matu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mature infants obviously.
Clostridium butyricum powder; Abdominal massage; Salt water cleaning enema;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57
河北 064100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醫院兒一科 (王志強 張麗云張春霞 項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