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瀏華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
段瀏華
目的 探討外周靜脈置管后中心靜脈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進行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發生感染的患者70例,分析其發生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結果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感染發生率為6.09%,局部感染占90%,全身感染占10%。心血管疾病、穿刺方法以及護理頻率等因素與導管相關性感染有關,為感染發生的相關性因素(P<0.05)。結論 對于進行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來說,醫務人員的操作規范以及留置導管的時間等都與感染的發生有關。
經外周靜脈置管;中心靜脈感染;危險因素;護理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操作方法[1],與導管相關性感染是插管后一種最常見的并發癥,尤其是對于需要長期插管的患者來說,其發生感染的危險性更高,因此對于需要進行PICC的患者來說,如何減少其感染的發生率、保證插管的安全有效是醫務人員一項重要的工作[2]。本研究對PICC相關性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進行PICC的患者1149例,其中男602例,女547例,年齡7~78歲,平均(49.0±9.6)歲。PICC管留置時間14~156 d,平均(45.0±12.4)d。
1.2 護理措施 (1)護理人員操作規范化。護理人員置管操作的規范程度與感染的發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應加強護理人員置管的規范操作。對于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建立PICC規范化制度,加強PICC申請、施行的管理以及感染的預防。進行置管時要有嚴格無菌操作的觀念,留置導管后要做好管理,減少感染發生率[3]。(2)健康教育。患者無論住院與否,都要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患者出院在家,留置導管更要注意導管的日常維護,告知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項,發現異常,及時處理[4]。(3)選擇合適的導管。選擇導管時,應注意選擇組織相容性好、不易引起感染和血栓的導管,并應根據患者血管的相關情況選擇合適型號的導管。(4)導管的日常維護。應用高分子或者黏度比較大的液體時,要注意定期對導管進行沖洗,防止大分子物質堵塞導管。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后,要及時拔除導管,防止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對于懷疑發生感染的病例要立即拔管[5]。(5)按需換藥。在患者進行穿刺24 h之內對患者進行換藥,然后根據需求決定是否換藥,而且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敷料,紗布和敷料也要定期進行更換。
1.3 感染標準[6]局部感染標準:穿刺部位出現發紅、發熱、腫脹、疼痛以及滲液等情況,穿刺部位細菌培養陽性;全身感染:患者出現發熱的情況,穿刺部位和血液細菌培養均陽性,且為同一種細菌;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升高或者不升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情況 本組共收集1149例進行PICC置管的患者,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感染發生率為6.09%(70/1149),局部感染占90%(63/70)。局部感染的患者給予多次換藥、局部用藥以及全身抗生素應用等措施,62例患者癥狀好轉,中心靜脈導管繼續留用,1例無效患者立即拔管。全身感染占10%(10/70),全身感染患者立即拔管。
2.2 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 年齡、性別、原發疾病以及穿刺血管的選擇與導管相關性感染無關,而心血管疾病、穿刺方法以及護理頻率等因素與導管相關性感染有關,為感染發生的相關性因素(P<0.05,見表1)。
PICC置管相關性感染與心血管疾病、穿刺方法以及護理頻率等因素與導管相關性感染有關,為感染發生的相關性因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導管相關性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血管斑塊的形成會加重對靜脈壁的摩擦和損傷,導致血栓的形成,為細菌侵入創造條件,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8]。從導管因素上,本組對患者選擇合適的導管,包括組織相容性好、不易引起感染和血栓等,使其與患者的血管情況符合。另外,要注意導管的日常維護,注意密切觀察,防止大分子物質堵塞導管,而且要掌握拔管的時機,及時拔管。在護理人員的操作方面,要加強護理人員操作的規范化。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建立PICC規范化制度,嚴格無菌操作的觀念,留置導管后也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對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注意導管的日常維護,對患者進行指導,定期回訪,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從結果來看,在本組1149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其感染的發生率為6.09%。其中局部感染63例,占90%,對其給予多次換藥、局部用藥以及全身抗生素應用等措施,采取措施后,62例患者癥狀好轉,繼續置管,1例無效患者立即拔管。7例為全身感染,占10%,全身感染患者立即拔管。

表1 導管感染相關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對于進行PICC置管的患者
來說,要加強護理,減少感染的發生,為患者的相關治療提供保障。
[1] 陶娟,李濤,陳永華,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2):77-78.
[2] 郭敏,李靜,黎月英,等.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安全管理[J].全科護理,2010,8(3):565-567.
[3] 徐艷,孟麗,劉志娟.經外周靜脈中心置管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75-76.
[4] 穆玉霞,李萍,高俊煥,等.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4):351-353.
[5] 王國權,范靜,翟紅巖,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感染分析與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8):1076-1079.
[6] 歐秀芳.長期中心靜脈置管應用于血液透析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28):115.
[7] 張鋒,陳麗君,吳芳,等.高齡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10):63-64.
[8] 徐桂冬,和曉美,葛芳.留置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腫瘤病人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150-1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75
江西 330029 江西省腫瘤醫院 (段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