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保衛
唑來磷酸治療肺癌骨轉移臨床療效觀察
羅保衛
目的 探討唑來磷酸靜注治療肺癌骨轉移的療效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湖南省雙峰縣人民醫院確診的69例肺癌伴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唑來磷酸進行治療,具體操作為將4mg唑來磷酸加入到100mL生理鹽水中(0.9%Nacl),進行靜脈滴注。每4周給藥1次,每次時間≥15min,連續3次后依據患者臨床表現、疼痛情況分級變化及血清NTx和BSP水平進行評價。結果 69例患者采取唑來磷酸靜注治療后,大部分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轉。結論 唑來磷酸治療肺癌骨轉移有顯著作用。
唑來磷酸;化療;肺癌;骨轉移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幾種惡性腫瘤之一,且病因尚不明確。其臨床表現與疾病分期及個體差異有明顯關系[1]。一般來說,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聲音嘶啞等),部分患者還可伴有全身癥狀。幾乎所有惡性腫瘤最終的浸潤部位都會涉及到骨的轉移,導致多種骨并發癥,例如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唑來磷酸屬于第三代雙磷酸類藥物,對于惡性腫瘤骨轉移引起的骨痛、骨的溶解性破壞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擇69例肺癌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唑來磷酸靜注治療肺癌骨轉移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雙峰縣人民醫院2012~2013年收治的69例肺癌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詳細的病史、生化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發現存在肺部腫瘤,同時伴骨轉移部位有骨痛及活動障礙,遂以“肺癌伴骨轉移”診斷收治入院。所有患者預計生存期>2個月,KPS≥30分,對雙磷酸鹽類藥物無過敏史。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齡47~69歲,平均(53.2±3.6)歲。
1.2 治療方法 將4mg唑來磷酸注射液(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42)加入到100mL生理鹽水中(0.9%Nacl)進行靜脈滴注,每次時間≥15min,每4周給藥1次,即為1個療程,重復3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價。
1.3 觀察項目
1.3.1 疼痛評價 按Budzynsk標準分級[3]:(1)Ⅰ級:無疼痛;(2)Ⅱ級:有疼痛,但可被輕易忽視;(3)Ⅲ級:有疼痛,無法忽視,不干擾日常生活;(4)Ⅳ級:有疼痛,患者無法忽視,一定程度上干擾注意力;(5)Ⅴ級:有疼痛,無法忽視,所有日常活動都受影響,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要,如進食和排便等;(6)Ⅵ級:存在劇烈疼痛,無法忽視,需休息或臥床休息。最后的評價結果可依據患者疼痛是否得到明顯的緩解分為以下幾種情況[4]:(1)顯效:疼痛完全消失;(2)有效:疼痛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影響;(3)基本有效:疼痛較用藥前降低,睡眠受輕度干擾;(4)無效:與治療前相比,疼痛無明顯變化。疼痛緩解顯效:疼痛分級下降2 級。
1.3.2 血清NTx和BSP水平檢測 患者檢查前晚22:00后禁食,于第二天早晨6:00~7:00空腹采靜脈血2mL(即空腹至少8h),室溫下放置,待其完全凝固后,離心,留取血清,放在-80℃冰箱中保存。血清中NTx和BSP濃度測定一般采用
ELISA(酶聯免疫吸附法)。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3個療程后,唑來磷酸對肺癌骨轉移患者的疼痛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唑來磷酸治療效果與患者性別無關(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后疼痛變化(n)
2.2 血清NTx和BSP水平變化情況 應用唑來磷酸治療的有效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無效的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的污染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肺癌呈現出一個高發趨勢,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4]。我國肺癌主要是以非小細胞型肺癌為主。

表2 患者血清NTx和BSP變化
本文中提到的患者血清NTx(Ⅰ型膠原氨基末端肽)和BSP(骨唾液酸蛋白)在檢驗惡性腫瘤骨轉移中有一定的診斷意義,是臨床中常用的檢驗指標。NTx可以作為骨的溶骨性代謝指標,由于骨有機質中的大部分成分為I型膠原,并且NTx具有代謝穩定的特點,幾乎不受食物影響,所以可以被認為是判斷骨吸收破壞的特異性的最準確的指標[5]。因此,血清NTx可以作為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程度以及惡性骨質溶解嚴重程度的指標。BSP是胞外基質中的一種常見的高度磷酸化和糖基化的非膠原蛋白,科學研究發現,其主要功能是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主要是參與信號識別、細胞的黏附和轉移。近年BSP被證實在參與體內血管生成和體液免疫扮演一定角色,繼而從分子學角度為BSP可以作為腫瘤特異性檢測的生化指標提供理論依據[6]。在本次治療中,肺癌骨轉移患者經唑來磷酸靜注治療后有效患者的血清NTx和BSP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無效患者的NTx和BSP水平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血清NTx和BSP可以作為判斷唑來磷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臨床療效的生化檢測依據。
幾乎所有惡性腫瘤最終的浸潤部位都會涉及到骨的轉移,導致多種骨并發癥,例如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直以來止痛都位于腫瘤骨轉移患者治療的首要位置[7]。唑來磷酸作為第三代雙磷酸鹽類藥物,對骨的親和力很高,能快速轉運骨溶解的部位,被破骨細胞選擇性吸收,誘導破骨細胞的凋亡,從而達到止痛的作用。
此外,唑來磷酸還可抑制由腫瘤細胞釋放的多種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細胞活動增強和骨鈣釋放,可減少腫瘤轉移所引起的骨破壞,延遲和防止骨轉移癌繼續惡化,預防和減少骨轉移癌造成的病理性骨折,維持正常血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與其他抗腫瘤藥物相比,唑來磷酸止痛效果顯著,使用劑量小、安全性高、且適用于不能長期耐受輸液的患者。
[1] 鄧云奇.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42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302-303.
[2] 鄧明輝,呂莉,魏偉珩.唑來磷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63,65.
[3] 閆振華.唑來磷酸聯合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4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1,8(6):66.
[4] 彭百菊,李賤.唑來磷酸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8):73-74.
[5] 葉小紅,丁群芳.唑來磷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69-70.
[6] 黃越,孟曉巖.唑來磷酸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1):58.
[7] 雷柱云,盛家寧,岳占謳,等.唑來膦酸單藥治療肺癌患者骨轉移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11):29-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14
湖南 417700 湖南省雙峰縣人民醫院呼吸科 (羅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