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探討痛風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
方亮
目的 探討痛風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 2010年3月~2013年5月深圳漢唐經方中醫館收治的80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0)。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痛風膠囊;對照組患者給予別嘌呤醇。同時,2組患者均給予相應的基礎治療,3個月后觀察2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3個月后,組內比較,2組UA和ESR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2組UA和ESR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UA下降明顯優于觀察組,觀察組的ESR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7.5%,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痛風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并能明顯降低ESR。
痛風膠囊;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異常而引起的累及全身的臨床綜合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風兩種。痛風主要侵犯關節引起反復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逐漸侵犯和累及腎臟或其他組織等全身器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應用痛風膠囊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3個月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依據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為診斷標準,選取深圳漢唐經方中醫館收治的80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0)。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8~66歲,平均(48.34±11.86)歲;受累關節:跖趾部21例,踝部13例,膝部6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0~68歲,平均(50.17±12.65)歲;受累關節:跖趾部20例,踝部15例,膝部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痛風膠囊(主要由大黃、白芍、青風藤、秦皮、土獲荃、公英、水蛙、雙花等組成),3粒/次,3次/ d。對照組患者給予別嘌呤醇(規格100mg,批號H11020716),0.1g/次,2次/d。療程均為3個月。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藥物,嚴格戒酒、限制食用外源性嘌呤較高的食物,防止干擾研究結果,同時均給予大量飲水以促進尿酸排泄。
1.3 療效評價標準 (1)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尿酸正常;(2)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正常參加工作和勞動,尿酸明顯降低;(3)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消除,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能夠自理但不能參加勞動,尿酸有所降低;(4)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較,各指標均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3個月后,組內比較,2組UA和ESR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2組UA和ESR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UA下降明顯優于觀察組,觀察組的ESR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2.2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7.5%,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n)
痛風是由于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而引起的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長期的高尿酸血癥,慢慢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和皮下組織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紅腫熱痛,關節活動障礙以及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目前,西醫主要給予止痛、抗炎、抑制尿酸合成及促進尿酸排泄等對癥治療[3]。本文對照組使用的別嘌呤醇是一種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是血阻成瘀、濁毒入絡、濁瘀互結,最后導致絡脈不通[4-6]。本研究所用痛風膠囊主要是由大黃、白芍、青風藤、秦皮、土獲荃、公英、水蛙、雙花組成。這些藥可祛濁除濕、健脾固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本研究就是在于觀察痛風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希望能夠為臨床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7-8]。
本研究表明:治療3個月后,組內比較,2組UA和ESR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2組UA和ESR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UA下降明顯優于觀察組,觀察組的ESR下降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7.5%,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2組療效相近。
綜上所述,痛風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并能明顯降低ESR,值得在臨床上繼續研究和推廣使用。
[1] 陳光亮,徐叔云.中藥治療痛風研究近況[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3,22(5):57-59.
[2] 鄭莜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J].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349-350.
[3] 梁燕科.痛風寧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1):143-144.
[4] 付德紅,鐘琴,劉正奇,等.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2):204-206.
[5] 羅琦.痛風方聯合西樂葆及碳酸氫鈉治療痛風性關節炎32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4):386-387.
[6] 梁燕科.痛風寧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21):143-144.
[7] 焦柏魁,呂世富,畢平,等.痛風寧膠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58例[J].中醫藥信息,2000,17(2):32.
[8] 宋平.痛風膠囊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4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6,38(2):46-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113
廣東 518000 深圳漢唐經方中醫館(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