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
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50例臨床研究
王小石
目的 探討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的臨床治療及療效評估。方法 對陜西省漢中市鐵路中心醫院接收治療的5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n=25)。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試驗組采用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2組患者均治療12周,觀察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15例顯效,5例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10例顯效,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52.0%,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中實驗組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低于對照組(5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患者,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腦血管病;癥狀性癲癇;丙戊酸鎂緩釋片
癲癇作為腦血管病的常見繼發癥狀,也是多種病因所致的臨床綜合征,據報道,其發病率約為0.5%,不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而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1]。癥狀性癲癇的發病因素相對較復雜,并且不同年齡段的發病因素更具有較大差異。所以,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的臨床特點、診斷標準,以及臨床治療,都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話題[2]。本研究選擇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間,陜西省漢中市鐵路中心醫院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陜西省漢中市鐵路中心醫院5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有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年齡49~84歲,平均年齡(59.3±1.2)歲,病程在1~6個月,平均病程(3.5±2.4)個月;對照組有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齡為40~66歲,平均年齡(56.7±0.8)歲,病程1.2~6.5個月,平均病程(4.2±3.1)個月。研究中,2組對其治療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權,實驗均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年齡、病情等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常規給予降低顱內壓、控制血糖、血壓,改善腦循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處理。療程為12周。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3]。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采用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成人初始劑量500mg/d,2次/d,逐漸增加劑量為1000mg/d,2次/ d,并將其作為維持劑量[4]。療程為12周。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5]。
1.3 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75%;有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75%;療效差:癲癇發作頻率減少25%~49%;無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25%,患者臨床癥狀有加重跡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全部數據,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15例顯效,5例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80%,高于對照組(10例顯效,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5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腦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癲癇發作的常見原因,并且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的發生與隨訪時間有較大相關性,隨訪時間越長,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的發病率越高[6]。據報道,急性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的發生率高達27%,好發于起病后2周和發病后2年內,分別為早發性癲癇發作(主要以部分運動性發作、腦栓塞為臨床特征)和遲發性癲癇發作(以部分繼發性全身強直性痙攣、腦血栓、腦出血為主要臨床特征)。早發性癲癇發作與腦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比,不需要長期抗癲癇治療,只需要短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而遲發性癲癇發作則會加重腦組織損傷程度,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需要及時預防,避免造成嚴重后果。患者一旦出現癲癇癥狀,需要規范性進行抗癲癇治療[7]。
丙戊酸鎂緩釋片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一線藥物,作為廣譜抗癲癇藥物,是癲癇大發作、失張力發作治療的首選藥物[8]。丙戊酸鎂緩釋片具有較好的神經保護作用,并且對智力影響相對較小,適用于兒童癲癇患者。丙戊酸鎂能有效抑制神經元細胞向膠質細胞分化,能夠減少對腦細胞的損傷,減少癲癇病灶的形成及癲癇發作,這也是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腦血管后癥狀性癲癇的較好療效的原因所在[6]。Jeong等人進行了一次實驗,實驗中采用丙戊酸鹽處理大鼠大腦皮質神經元,伴隨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顯著升高,提爾提高細胞活性,延長細胞壽命Hsieh等人進行了一次實驗,實驗中發現丙戊酸鹽能夠有效的抑制神經干細胞向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方向分化,繼而減少腦細胞的損害,從而能夠有效的減少瘢痕形成,這些都有助于減少致癇灶的形成,減少癲癇的發作。本次研究中,實驗組15例顯效,5例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80%,高于對照組(10例顯效,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52.0%)(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7]結果類似。根據本人經驗:丙戊酸鎂緩釋片對癥狀性癲癇療效值得充分肯定,并且藥物對腦血管病、頭外傷、腫瘤、腦囊蟲等所致的癲癇效果更理想,對于這4種癥狀性癲癇的發作控制率均在50%以上,在對患者選擇用藥時要根據患兒臨床正綜合用藥。
此外,丙戊酸鎂緩釋片在治療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時也應該綜合考慮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對青春期女性,丙戊酸鎂緩釋片能夠影響到內分泌和卵巢的正常發育,所以,青春期女性和孕婦應用時,需要做好綜合考慮,慎用用藥,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療后對患者進行3個月隨訪,隨訪中實驗組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低于對照組(5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8]結果類似。由此看出:患者在使用這種藥物治療時要做好藥物不良反應預防措施,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治愈率。
綜上所述,采用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陳俊拋.神經內科癲癇病臨床分析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6):526-527.
[2] 侯耀山,何中伏,代書敏.腦血管病與癥狀性癲癇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8):37-38.
[3] 馬莉.腦血管病后癥狀性癲癇33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3):82-83.
[4] 魏春風,黃希順.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癥狀性癲癇97例臨床分析[J].中國藥房,2011,34(22):3227-3229.
[5] 朱風軍.腦卒中后癥狀性癲癇治療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 25(16):1992.
[6] 唐騰.拉莫三嗪治療癲癇合并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59.
[7] 陳章洲.卡馬西平治療癥狀性癲癇56例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1,24(5):167.
[8] 李春鵬.腦血管病繼發癲癇39例臨床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4(2):68-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41
陜西 723000 陜西省漢中市鐵路中心醫院內科 (王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