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王士列 李年春
腦卒中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的關系研究
威武 王士列 李年春
目的 探討腦卒中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方法 將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2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認知功能情況,將認知正常者納入對照組(n=34),將無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者納入A組(n=34),將血管性癡呆者納入B組(n=34),對3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A組、B組患者的心臟病、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肺部感染、吞咽障礙、腦白質疏松、腦萎縮、左半球病變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2組的陳舊病灶數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B組患者的心臟病、肺部感染、吞咽障礙、腦白質疏松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P<0.05)。結論 在腦卒中后認知障礙者中,血管性危險因子的存在更為普遍,患者在發生腦卒中后3個月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靜息病灶數目、陳舊病灶數目是發生癡呆的高危預測因子。
認知功能;腦卒中;危險因素;血管性癡呆
腦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等特點,并主要發生于中老年群體,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而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等各種原因,腦卒中患者也在不斷的增多,對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而相關臨床統計資料表明,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1]。分析其原因發現,腦卒中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齡、發病前認知功能衰退、腦血管事件、白質病變、腦卒中嚴重程度、合并疾病等眾多腦卒中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掌握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的關系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對于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就顯得非常重要。為進一步探討腦卒中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本研究對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組試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國際疾病分類~10器質性抑郁/器質性焦慮發作診斷標準確診[1]。應用MMSE(簡易精神狀態量表)進行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MMSE評分≤17分(文盲)、19分(小學)、23分(初中級以上)者判定為癡呆,在17(或19、23)~27分者,判定為認知功能障礙。將其劃分為3組:將認知正常者納入對照組(n=34),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49~83歲,平均(62.3±10.2)歲。將無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者納入
A組(n=34),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48~80歲,平均(62.0±9.5)歲。將血管性癡呆者納入B組(n=34),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7~82歲,平均(62.4±10.8)歲。3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各項基本資料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3組患者的橫斷面病歷、縱向隨訪記錄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患者的腦卒中危險因素比較見表1。表1顯示,A組、B組患者的心臟病、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肺部感染、吞咽障礙、腦白質疏松、腦萎縮、左半球病變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 2組的陳舊病灶數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B組患者的心臟病、肺部感染、吞咽障礙、腦白質疏松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P<0.05);A、B2組患者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腦萎縮、左半球病變、陳舊病灶數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3組受試者的腦卒中危險因素比較[n(%)]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具有發病急、病情重、預后差的特點[2],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著非常嚴重的危害。腦卒中也是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VCI)的主要因素,同時腦卒中后癡呆也會增加死亡、卒中復發的風險,對患者的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由于早期VCI具有可干預性[3],所以探討腦卒中危險因素與認知功能間的關系,找出加重認知功能障礙的關鍵因素,積極預防、治療,對于降低血管性癡呆(VD)發生率、病死率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關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公認危險因素包括血管危險因素、受教育程度、年齡、發病前認知功能衰退、腦血管事件、白質病變、腦卒中嚴重程度等[4-6]。本研究對本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3組卒中患者都具有血管危險因子,A、B2組患者呈現出教育水平低、年齡高的特點,其合并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礙、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內科疾病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血管危險因素在VD、CIND(無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中具有普遍性,且常常會同時存在多個因素,二者在人口學特征方面較為相似。受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CIND極易發展為VD[7-8],因此,在CIND早期,要及時評估上述危險因子,同時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對危險因子加以控制,以阻止CIND發展為VD。
總之,在腦卒中后認知障礙者中,血管性危險因子的存在更為普遍,患者在發生腦卒中后3個月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靜息病灶數目、陳舊病灶數目是發生癡呆的高危預測因子。
[1] 孟昭遠,李平.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5:549-551.
[2] 李鳳山,李玉琴,程芳,等.老年認知功能損害危險因素調查與分析[J].人民軍醫,2013,9:1022-1023.
[3] 楊柯君.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認知度較低[J].上海醫藥,2013,12:37.
[4] 張健,李華.社區腦卒中危險因素及認知狀態流行病學研究[J].農墾醫學,2012,3:269-273.
[5] 丁斌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常規檢查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6] 王艷,李攀,張淼,等.急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藥理通訊, 2013,30(2):40.
[7] 柳華,邱亞,艾清龍,等.缺血性腦卒中后非癡呆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11:659-662.
[8] 盧俏麗.腦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認知功能、睡眠結構及血壓節律變化的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45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威武王士列 李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