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相
CT診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特點分析
胡勝相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CT的影像學表現,探討CT技術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人民醫院75例經確診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觀察患者CT的影像學表現、病變范圍及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掃,22例患者在平掃后做了CT增強掃描。結果 CT對急性胰腺炎診斷正確率為100.00%。75例患者中52例為單純水腫性胰腺炎,23例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結論 CT影像學檢查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診斷具有高敏感性和高準確性,對胰腺炎患者的及時診斷、早期處理具有重要作用。
急性胰腺炎;CT;影像特點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ueatitis,AP)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是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自身胰酶被激活,繼發胰腺及其周圍的組織被自身消化酶消化的局部化學性炎癥[1]。AP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而且其病程和預后也有很大差異,所以早期準確的臨床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起著很重要的作用[2]。隨著CT技術的發展,CT用于AP的診斷被廣泛應用于臨床,CT檢查具有高特異性、圖像清晰度高和敏感性強、方便快捷等諸多優點。現將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5例AP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其CT影像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人民醫院治療的75例AP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在急診住院期間均進行過螺旋CT掃面,次數超過2次,確診方法有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或手術病理綜合確診,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所規定的流程及判斷標準[3]。75例患者中,男48例,女27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為(47.6±12.2)歲,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均為以上腹部為主的束帶狀疼痛,疼痛可沿胸背部放射至肩部,可有急性腹膜炎三聯征。患有膽道疾病病史的有31例,發病前過度飲食的有39例,過度飲酒的有15例,高脂血癥的患者有6例。患者均接受血和尿淀粉檢查,其中結果異常的有74例。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評分(APACHEⅡ)平均≥7.5分,CT嚴重程度指數(CTSI)評分平均≥4.5分。
1.2 方法 本院采用的CT機為GE的8排螺旋CT機。掃描電流管的參數設置在350~500mAs,掃描電壓參數設置為110kV,球管的旋轉速度設置在0.3m/圈,探測器的參數為0.725mm×8mm。掃面層的厚度為5mm,螺距為1.5mm,重建層厚度為5mm。部分患者在CT平掃后進行增強掃描,增強掃描造影劑為300 mgI/mL的碘海醇,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雙期增強,注射量為100mL,注射速度為3.5mL/s,CT動脈延遲25~30s,門靜脈延遲65~70s。掃描范圍設定為從肝臟平面掃描至盆腔平面。
掃描時間均在患者入院后的72h內進行,掃描前囑患者取下身上所有的金屬物體及飾物,確定近期沒有服用過含金屬的食物或藥物,近期沒有進行過鋇餐的檢查,確認患者對造影劑無過敏。患者掃描前應禁食禁水,或者也可以采用口服泛影葡胺充盈胃腸道的方法來增加對比效果。患者的掃描體位一律采取仰臥位,雙手向后上舉。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所有病例的CT影響進行分析,主要觀察指標為胰腺的大小、水腫的程度、是局部還是整體水腫、密度是否均勻、是否有出血、鈣化灶、外周滲出液的量等。
AP的CT影像學表現主要為胰腺腺體的明顯腫大,腺體周圍脂肪模糊影,腹腔各組織間隙存在積液,腎前筋膜明顯增厚等。在炎癥的早期胰腺間質水腫,胰腺輕度腫脹并伴有少數中性粒細胞的浸潤。(1)急性單純性胰腺炎:52例患者中有1例輕型病例,CT顯示結果并非十分典型與清楚,其他51例患者的CT影像表現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腺體彌漫性腫大,腺體的密度均勻或不均勻,密度下降或者正常,腺體密度的均勻與否是由胰腺間質水腫所引起的。(2)急性壞死出血性胰腺炎:腺體體積多為彌漫性的明顯腫大,患者的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往往與腺體腫大的程度相一致。胰腺病理學變化則會引起CT影像中胰腺密度的變化。胰腺水腫時CT值明顯降低,而當胰腺發生壞死時CT的值則更加低,CT表現為囊樣低密度影。
所有病例的CT表現見表1。表中結果顯示單純水腫性胰腺炎病情輕,以腺體增大(98.1%)、少量積液(71.2%)為主。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情較重,以腺體增大(100.0%),壞死灶與出血灶間隔所致密度不均(100.0%)為主,少數病例有鈣化灶。

表1 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影像表現[n(%)]
AP是由于多種病因所致的胰膽管阻塞,以致胰液向周圍間質滲出,大量的消化性胰酶被激活,造成胰腺自身消化溶解的炎癥反應[4]。由于胰腺屬于腹膜后器官,所以胰腺炎常累及腹膜后間隙,胰腺、腺體周圍組織、腹膜后間隙等都可發生嚴重的炎癥反應。對于AP的分型,臨床主要分為單純水腫型和急性出血壞死型,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單純水腫型,占所有病例的90%左右[5]。水腫型患者病情程度較輕,腹痛多為持續性并伴有陣發加重,注射解痙藥可緩解疼痛,患者常有惡心及嘔吐,伴或不伴有發熱,舌質多淡紅。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相對較少,占總病例的10%左右,出血壞死型患者病情較重且一般預后較差,患者臨床表現為出現寒戰、高熱,兩側腹部有明顯的壓痛和水腫。黃疸進行性加重且出現腹腔積液,腰兩側皮膚呈藍紫色或棕褐色,皮下有出血瘀斑,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出血性休克、呼吸功能不全、胰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6]。
本院采用GE的8排螺旋CT機,在患者入院后的72h內均進行了CT掃面檢查,發現病例共有的影像學表現為腺體的局部或彌漫性腫大,胰膽管有所擴大,腺體輪廓形狀模糊不清,胰周有滲出改變,腺體周圍脂肪組織模糊不清等,患者胰腺腫大程度多數與患者的病情狀況相一致[7-8]。
綜上所述,臨床上多以CT檢查作為AP的輔助診斷方法,CT檢查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精準性,臨床大部分病例均可診斷。
[1] 王鵬飛.急性胰腺炎260例病因和臨床特征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9):75-76.
[2] 高寬.CT技術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0):1172-1174.
[3] 邵琳,曹陽,宋建春,等.急性胰腺炎螺旋CT影像學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4):79-80.
[4] 寧政.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6):2038-2039.
[5] 張建新.急性胰腺炎73例CT診斷及臨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137-138.
[6] 徐峰.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學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96-97.
[7] 曹海華.CT診斷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臨床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8):47-48.
[8] 梁慶樂.螺旋CT診斷急性胰腺炎[J].醫學影像,2009,47(31):81-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67
江西 335500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人民醫院(胡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