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泓
理療聯合藥物治療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臨床觀察
陳劍泓
目的 觀察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理療聯合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80例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0),對照組用蒙脫石散藥物治療,治療組患兒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理療,采用經皮給藥治療儀和超生脈沖電導治療電極貼片,對2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0%(37/40)顯著高于對照組67.50%(27/40),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31,P<0.05)。治療組理療聯合藥物治療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效果明顯比對照組的療效理想。結論 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小兒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理療聯合藥物;小兒非細菌感染性腹瀉;臨床療效
非細菌感染性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病癥,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伴隨惡心、嘔吐、脫水、食欲不振等現象[1],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導致兒童嚴重脫水或者體內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能引起死亡。本研究對80例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采用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3年3月間貴州省福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收治的80例已確診的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年齡(2.5±0.5)歲;治療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年齡(2.5±0.5)歲。2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靜脈輸液、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對癥治療等常規治療,口服蒙脫石散。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中醫理療,采用經皮給藥治療儀和超生脈沖電導治療電極貼片,將貼片貼在患兒的神闕穴和關元穴上,然后與電極的終端連接好,加熱20~35min,將溫度控制在36.8℃~38.2℃,使藥物成分通過小兒皮膚充分吸收[2];加熱完成后,取下患兒身上的電極終端,將貼片留在穴位上,待4h后取下來,1次/d。經過2~3d治療,對2組患兒的療效進行統計分析。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3d后,患兒排便次數及糞便性狀恢復正常,全身伴隨癥狀消失,判定為顯效;治療3d后患兒排便次數及糞便性狀好轉,全身伴隨癥狀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判定為有效;治療3d后患兒癥狀無改善或有加重,則判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臨床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2.50%,對照組總有效率67.5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31,P<0.05,見表1)。
小兒由于胃酸分泌少、免疫功能低下、腸道微生態平衡脆弱,易受到外來因素的破壞[3],小兒腹瀉致病的因素主要可分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前者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寄生蟲等,后者有飲食護理不當、過敏性腹瀉、氣候因素等,治療原則為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維持營養,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對癥治療,防治并發癥,避免濫用抗生素。

表1 2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蒙脫石散為天然蒙脫石微粒粉劑,可固定、抑制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等,使其失去致病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可提高消化道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作用[4];同時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菌屬等有害菌的作用,清除腸道中的致病菌,且有復壯人體有益微生物的作用,還可促進腸道蠕動、胃酸分泌,增進食欲,并能合成機體所需維生素,激發機體免疫力,適用于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急慢性腹瀉。本研究采用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療效顯著,且患兒無不良反應,與同類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
本研究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理療,采用經皮給藥治療儀和超生脈沖電導治療電極貼片。患兒因飲食失節,脾胃受傷,將水反為濕,食反為滯,氣不能輸化,合污下降,故而泄。因脾主運化,泄瀉治療當運脾化濕為主,使用理療之法對患兒進行治療[6]。神闕穴為經絡總會之處,與腑臟相連結,關元穴可培元固本,又因此處表皮最薄,便于藥物進入體內和幼兒的吸收,通過藥物滲透,可以刺激穴位,增強胃腸活動能力,健脾止瀉還能增加患兒免疫能力,再配合超生脈沖電導治療電極貼片,提高療效[7]。綜上所述,小兒腹瀉的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馮有英.非細菌感染性腹瀉采用理療結合藥物治療與單純藥物治療比較[J].健康大視野,2012,20(7):208-209.
[2] 趙秀玲.治療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6):3039.
[3] 馮婉萍,陳召金,邱瑞清,等.雙岐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4):310-311.
[4] 徐桂池,馬荊慧.小兒腹瀉病351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 17(18):63-64.
[5] 許虢盪,吳月治.消旋卡多曲顆粒聯合思連康治療小兒非細菌感染性腹瀉142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2):12-13.
[6] 王桂琴.雙八面體蒙脫石和雙歧桿菌/嗜酸性乳桿菌/糞鏈球菌聯用治療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J].臨床薈萃,2009,24(24):2165-2165.
[7] 陳治珍,許華,許雙虹,等.虛實辨證推拿治療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臨床對照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1):40-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10
貴州 550500 貴州省福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陳劍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