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才
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缺失修復的臨床療效
吳顯才
目的 探討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缺失修復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30例游離端缺失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15)。對照組患者實施活動義齒修復,行常規取模設計制作,義齒戴入和復查。觀察組則采用種植業技術進行修復。結果 觀察組患者咬合效率、成功率、穩固性、患者滿意率分別為94.4%(17/18)、94.4%(17/18)、88.9%(16/18)和94.4%(17/18),對照組分別為81.3%(13/16)、81.3%(13/16)、75.0%(12/16)和81.3%(13/16),各項對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缺失修復中臨床效果好,成功率高,患者較為滿意。
種植業;義齒修復;游離端缺失
游離端缺失是口腔科常見的一種較難修復的牙列缺損,由于遠中游離端缺失義齒在設計上較為復雜,臨床治療時多采用可摘局部義齒對患牙進行修復,但是存在咬合率低、成功率低、使用時間短等問題。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日益提高,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牙齒修復需求的提高,種植業技術開始被推廣應用到游離端缺失修復中,受到醫患的歡迎和認可。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種植牙技術對其中的15例游離端缺失患者進行了修復,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游離端缺失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4~66歲,平均(32.7±1.8)歲。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15例。觀察組(種植牙修復組)游離端缺失顆數為18顆,對照組(義齒修復組)游離端缺失顆數為16顆。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齡25~66歲,平均(32.9±1.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齡24~65歲,平均(32.1±1.3)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所有患牙均為本科室確診的游離端缺失,患者均在研究報告同意書上簽字。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全身健康,無會對本次研究產生影響的重大疾病。(2)局部牙槽骨豐滿,咬合情況較好,存在少數牙游離缺失,排除牙槽骨條件差的患者和由錯頜畸形的患。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活動義齒修復,行常規取模設計制作,義齒戴入和復查。觀察組則采用種植業技術進行修復,主要步驟如下:(1)術前準備。首先對患者的空腔情況進行測量,通過游離標準尺測量牙槽骨的厚度,通常情況下應大于5mm,做X線全景片堅持,確定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神經的關系。其次應對模型進行測量,依照測量情況合理選擇種植體,初步確定手術方式、方向以及骨鉆孔方向。最后還應注意對種植器械進行處理,先采用蒸餾水沖洗,接著用使用3M多酶清洗液浸泡,最后還應用蒸餾水沖洗、烘干,實施預真空高溫高壓消毒后備用。上述操作中禁止用棉花或者器械接觸種植器械銳利部。(2)手術操作。在患者的牙齦處行切口,注意避開神經及預設的種植體的植入孔。同時剝離鉆孔區和唇頰,使患者的牙槽骨側暴露出來。參照初步設定的手術方案中的方向實施鉆孔,需要注意的是鉆孔時除了需要冷卻外,應保持間斷性地深入,嚴格控制鉆孔的方向、轉速以及深度。鉆孔完成后,就可以實施種植體安置,種植體要和大小與鉆孔深度完全保持一致,安置時注意種植體上端與牙槽骨表面應保持水平。安置完畢,確認無誤后對創口進行縫合,縫合時應最大限度的保證嚴密性,確保不會暴露種植體。(3)術后處理。患者手術后腰實施常規抗炎治療,為了保證手術部位的清潔應定期清理。手術后2~3周無異常時,可以使用暫時性義齒,4個月后安裝種植樁。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1]種植業技術治療后,采用日本富士膠片公司生產的壓敏片對患者的患牙咬合率進行檢測,利用計算機對壓敏片的顏色分析。(1)穩定性:種植牙在任何方向的動度均應低于1mm。(2)X線片檢測:采用X線片堅持時,種植體周圍未發現射線透射。(3)患者滿意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有研究資料進行統計。正態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咬合效率、成功率、穩固性、患者滿意率分別為94.4%、94.4%、88.9%和94.4%,對照組對應的比率為81.3%、81.3%、75.0%和81.3%,各項對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游離端缺失患者患者治效果比較(%)
游離端缺失牙齒缺失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口腔健康,采用傳統的義齒修復成功率不高,且使用時間較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國產種植牙的上市,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修復中的作用已經得到廣大醫學工作者的認同,并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治療中[2-3]。在本次研究中對于游離端缺失修復采用的是種植牙技術,其應用優勢主要包括有:種植牙是在人工牙根上將牙冠再裝上,牙冠的設計是根據口腔情況和剩余牙的條件來設計的,與剩余牙的協調性好,有很好的咬合關系,感覺舒適[4];牙是將人工牙根直接植入到缺牙區的牙槽骨內,所以種植牙的固位不需要通過鄰牙進行,種植牙的穩固性很強,完全能承受住咀嚼咬力; 綜合種植牙的各種優點,種植牙在咀嚼功能的發揮上與真牙幾乎毫無差別,如果保養得當,種植牙可以長期使用,不用經常更換[5-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種植牙技術咬合效率高達93.3%,成功率也達到了94.4%,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和義齒修復的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種植牙修復穩固性達到85.9%,對患者的臨床滿意率進行了顯著提升,滿意率達到94.4%,不管是修復穩固性還是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效果顯著,由此可以明確的看出種植牙修復在游離端缺失牙齒修復中的應用優勢。
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缺失牙病的修復中效果非常明顯,修復后的牙齒咬合效率較高,非常接近于正常牙齒咬合效率,此外具有較好的穩固性,修復成功率和患者滿意率也較高。
[1] 唐巍,李家峰,孫晉虎.老年人牙列游離端缺失種植牙修復的臨床應用及體會[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4,2(4):536-537..
[2] 張士劍,包曉亮,藺增,等.不同種植方式修復下頜后部游離缺失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口腔醫學, 2011,31(1):12-15.
[3] 趙寶紅,鄧春富,張翀,等.粘接固位與螺栓固位上部結構種植義齒修復前牙缺失臨床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4):220-222.
[4] 胡建平.320例口腔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臨床效果5年回顧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1,25(6):153-154.
[5] 張在德,孫潔,廖穎暉,等.種植牙技術在游離端缺失修復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5):139-140.
[6] 張志權.游離端缺失修復中種植牙技術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1(9):139-140.
[7] 王曉潔,郭莉,孟慧萍.ITI種植系統用于后牙游離端缺失修復中的療效評價[J].臨床軍醫雜志,2011,39(4):724-726.
[8] 林培,鄭定國.3種修復方式修復游離端缺失的臨床比較[J].口腔醫學,2012,32(10):609-6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27
廣西 545006 廣西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 (吳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