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東
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癥狀的臨床觀察
袁曉東
目的 分析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癥狀的臨床觀察。方法 收集50例呼吸內科慢性咳嗽患者臨床資料,對患者采取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療,最后分析患者臨床癥狀變化。結果 咽部發癢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反流癥狀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咳痰治療總有效率為91.49%,咳嗽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上述臨床癥狀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喘息癥狀臨床治療有效率(78.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現作為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的主要臨床癥狀,在臨床治療中采取阿斯美加酮替芬等藥物治療后,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預后情況。
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癥狀觀察
咳嗽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慢性咳嗽的發病因素多種多樣,患者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各不相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1]。為分析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癥狀的臨床觀察,本研究對50例呼吸內科慢性咳嗽患者采取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療,患者臨床癥狀變化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2012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呼吸內科慢性咳嗽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1~80歲,平均年齡為(39.46±3.84)歲;病程5個月~11年,平均病程為(5.83±0.82)年。其中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慢性支氣管炎,9例肺炎,其它病因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疾病判斷標準,其臨床癥狀比較長,均超過2個月,未見X線片檢查異常,不存在心、肺功能障礙,排除其他系統導致的慢性咳嗽。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阿斯美治療,劑量為2粒/次,3次/ d;同時采取酮替芬治療,劑量為1mg/次,2次/d;總治療時間為1周。在治療期間,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患者采取各種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均無采取止咳化痰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觀察分析以及記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
1.3 觀察指標 按照鎮咳平喘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對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咽部發癢、反流癥狀等臨床癥狀進行判斷,其分值在0~3分之間,0分代表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質量高;1分代表患者臨床癥狀出現輕微的改善,但是沒有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2分代表患者出現中度臨床癥狀;3分代表患者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生命質量不斷降低[2]。評定效果判定采取治療前去除治療后的積分除以治療后的積分的百分比,療效判定如下:(1)控制:評分超過80%;(2)顯效:60%~79%;(3)好轉:30%~59%;(4)無效:低于30%[3]。總有效率=(控制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研究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咽部發癢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反流癥狀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咳痰治療總有效率為91.49%,咳嗽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喘息治療總有效率為78.26%;咽部發癢、反流癥狀、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喘息癥狀臨床治療效果(78.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的癥狀變化情況比較[n(%)]
咳嗽作為一種呼吸道癥狀綜合征,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嚴重的病情會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對患者休息與睡眠形成嚴重的影響。在臨床治療中采取常規鎮咳藥物治療,呼吸肌收縮的降低效果比較顯著,但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慢性咳嗽治療效果。咳嗽的發病機制多種多樣, 包括:各種炎癥介質、氣道高反應性等[4]。本研究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病主要的病原體仍然是病毒,患者出現各種炎癥,引發了咳嗽癥狀。通過給予患者采取阿斯美以及酮替芬治療,有效改善患者咽部發癢、反流癥狀、咳痰、咳嗽等癥狀。阿斯美含有各種高效的藥物成分,其治療優勢在于[5]: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對肺牽張反射實施抑制作用、不斷增強纖毛運動等。酮替芬具有明顯的抗過敏、抗組胺功能,有利于擴張支氣管、增強β受體的敏感性等,可以不斷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預后情況[6]。在臨床治療中,患者容易出現嗜睡乏力癥狀、胃腸道反應、心悸等情況,應該適當控制藥物的使用,指導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常規等輔助檢查[7]。本研究結果表明,咽部發癢、反流癥狀、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喘息癥狀臨床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蔣艷芳等[8]的研究報道一致,慢性咳嗽治療喘息癥狀效果比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醫生在臨床治療中沒有嚴格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病情變化,過分依賴鎮咳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難以起到長久的良好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在呼吸內科慢性咳嗽臨床治療中應該嚴格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變化,采取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不斷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1] 馬蕓,王俊平,王靜.老年人咳嗽變異型哮喘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12,22(11):102-103.
[2] 江毅芳,樂家振,楊海斌.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其治療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1,9(11):1359-1360.
[3] 方興.慢性咳嗽患兒的呼吸道高反應誘發因素研究[J].當代醫學, 2014(9):37-38.
[4] 涂明輝,朱小燕.從誤診病例分析基層醫院兒童慢性咳嗽的鑒別診斷[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1062-1063.
[5] 傅自萍.三聯藥物療法治療頑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機制[J].重慶醫學,2012,41(29):3072-3073.
[6] 王永霞,王霞,王寶力,等.兒童慢性咳嗽126例病因與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14,35(3):439-441.
[7] 張莉,黃東明,邱少珍,等.廣東省中山地區2~12歲兒童慢性咳嗽流行病學調查[J].廣東醫學,2012,33(6):848-850.
[8] 蔣艷芳.呼吸內科慢性咳嗽癥狀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 2(24):129-1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036
江蘇 215231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第四人民醫院內科 (袁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