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玲
33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炎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
范新玲
目的 探討新生兒壞死性腸炎的致病原因、診治及預防策略等,加強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認識,對病癥早發現早治療。方法 連續收集33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新生兒的胎齡、體質量、喂養方式以及感染等均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關,其中胎齡在34周之內的新生兒發生率較高。結論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通常會發生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或具有感染史、宮內缺氧的足月兒等。對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臨床醫生應嚴密觀察其臨床癥狀和病情變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患兒治愈率和生存率。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治療分析
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最為常見的胃腸道急癥,該病癥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近年來,其發病率一直上升,且多發于極低體質量(<1500g)的早產兒中[1]。本研究對33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深入探討新生兒的患病原因、診治方法以及預防策略等。
1.1 一般資料 在2003年2月~2012年2月于臨淄區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33例患兒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胎齡(33.8±5.6)周,平均出生體質量1850g;其中20例患兒為順產,約占60.6%,8例患兒為剖宮產,約占25.8%,5例患兒為臀位助娩,約占13.6%;通過阿氏評分,16例患者大于8分,13例患者為4~7分,4例患者小于3分。其中7例患兒通過母乳喂養,24例患兒為非母乳喂養,2例患者未開奶。有12例患兒合并肺炎,6例患兒合并敗血癥。對全部患兒確診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病癥之后,禁止患兒入食并予胃腸減壓,其禁食的時間應按照患兒自身病情,通常為8~12d,病癥較輕患兒應禁食5~6d。等到患兒腹脹消失,大便潛血轉陰,臨床表現好轉時,可恢復患兒飲食。當患兒再出現腹脹嘔吐癥狀時,應再次進行禁食胃腸減壓,并及時應用靜脈營養加強支持治療維持患兒內環境穩定和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33例患兒中,28例患兒治愈,2例患兒死亡,3例患兒放棄治療。
1.2 診斷標準 根據患兒的具體臨床表現以及腹部平片,全部患兒均被確診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通過BellNEC分級標準進行臨床分度。19例患兒為I級,10例患兒為II級,4例患兒為III級。
1.3 方法 對33例新生兒壞死性腸炎患兒的胎齡、出生體質量、喂養方式、患病程度以及出生窒息等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2.1 患兒嚴重程度與胎齡和出生體質量之間關系 33例患兒,胎齡:27例患兒小于34周,6例患兒大于34周。出生體質量:11例患兒在1500g之內,19例患兒體質量小于2500g,2例患兒大于2500g(見表1)。
2.2 患兒嚴重程度與喂養方式和始喂時間之間關系 喂養方式:8例患兒通過母乳喂養,23例患兒為非母乳喂養,2例患者未開奶(見表2)。
在新生兒階段中,新生兒小腸結腸炎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健康。目前,這種疾病的病死率已經高達10%~50%[2-3]。在美國這種疾病,僅針對體質量在1000g之內的早產兒,病死率已經達到50%。

表1 患兒嚴重程度與胎齡和出生體質量之間關系(n)

表2 患兒嚴重程度與喂養方式和始喂養時間之間的關系(n)
至今,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致病原因還不明確,現多認為是由于早產、感染、缺血缺氧以及喂養方式錯誤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4]。全部因素都對腸粘膜血液供應、黏膜的局部缺血產生影響,使得腸道蠕動功能減低,在腸腔中存在食物的堆積,使得腸道功能減弱大量繁殖細菌。但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還不明確。從本組研究的33例患兒來看,28例患兒小于34周,6例患兒大于34周。這源于早產兒的腸道功能較弱,胃酸較低,腸道蠕動減弱,滯留食物較多,腸道中對于細菌的通透性較高,就會有利于細菌在腸壁中繁殖[5]。
總之,胎齡可提高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生率和病死率,這種病癥最為主要的預防方法就是減少在34周內的早產兒的發病率[6]。對于不可避免的胎齡在34周之內早產兒患兒應根據病情,適當將喂乳時間延遲,應用母乳喂養并及早發現病癥,控制感染。當早產兒疑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首先應禁食,積極采取有效內科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夠提高患兒存活率。
[1] 王洪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外婦兒健康, 2011,19(8):203.
[2] 鐘麟,唐耘熳.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外科治療及預后[J].中國臨床醫生,2003,31(12):20-21.
[3] 侯燕莉,荊長有.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影像學表現[J].中國醫療前沿,2011,6(5):70-79.
[4] 曾麗春.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診治進展[J].江西醫藥,2011, 46(12):1143-1145.
[5] 李德淵,母得志.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07,34(6):444-447.
[6] 唐毅,計曉娟,楊春江,等.超聲診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價值[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34(13):1347-13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13
山東 255400 臨淄區婦幼保健院(范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