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仔 肖玉萍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效果比較
賀曉仔 肖玉萍
目的 比較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差異。方法 選取江西省吉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23),對照組給予常規心電圖監測,觀察組給予動態心電圖監測。比較2組患者心肌缺血檢出率及心律失常檢查情況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心肌缺血檢出率為82.6%(19/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2%(12/23)(P<0.05);觀察組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房室傳導阻滯和短陣室上速等檢出率分別為47.8%、43.5%、60.9%、47.8%、60.9%、39.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檢出率高,明顯優于常規心電圖,有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冠心??;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一類心臟疾病[1]。心電圖檢查是冠心病診斷中的重要檢查手段,臨床應用廣泛,重復性強,診斷效果明顯。動態心電圖是一種新型的心臟電生理監測技術,具有無創、操作簡便和檢出率高等優點。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差異?,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吉安縣人民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心臟病學會關于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排除嚴重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和肝腎功能不全等,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23)。對照組男14例,女9例,年齡32~80歲,平均(55.37±5.72)歲;病程8d~14年,平均(3.16±1.35)年。觀察組男15例,女8例,年齡31~81歲,平均(55.15±5.60)歲;病程10d~15年,平均(3.23±1.52)年。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心電圖監測:患者均保持安靜,取平臥位,使用NEC-3321型12導聯心電圖進行連續描記,設置紙速為25mm/s,并保持基線平穩以及圖像清晰。T波<導聯R波10.0%,且ST段下移值>0.05mV者,確診為ST-T改變;觀察組給予動態心電圖監測:使用BI9800型動態心電圖進行,對患者的24h心電圖變化進行有效監測,應用BioxWin軟件對圖像進行全面分析,檢查過程中應進行多體位檢查,有效排除體位的影響以及干擾。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心肌缺血檢出率及心律失常檢查情況的差異。
1.4 心肌缺血診斷標準[3]J點后80ms位置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減低值≥1mm;心電圖ST段明顯移位持續至少1min,且有兩次心肌缺血發作,每次間隔時間≥1min。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正態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心肌缺血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檢出心肌缺血19例,檢出率為82.6%,對照組檢出心肌缺血12例,檢出率為52.2%,觀察組心肌缺血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患者心律失常檢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房室傳導阻滯和短陣室上速等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律失常檢查情況比較[n(%)]
冠心病是臨床的常見疾病,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心肌局部缺血,可誘發心律失常的發生,多發于中老年人。研究表明,冠心病心律失??梢鸸跔顒用}血流灌注急劇減少,發生房顫可導致血流灌注量減少40%~50%,發生室性心動過速者可導致血流灌注量減少超過60%,冠狀動脈血液灌注量的減少又反過來加重冠心病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
心電圖檢查是冠心病診斷中的重要檢查手段,臨床應用廣泛,具有無創、重復性強以及診斷效果明顯等優點。心電圖檢查可分為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主要通過電極來記錄患者臨床癥狀發生時的心電狀態以及情況,在臨床中應用較早,診斷費用低,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臟興奮的電波活動情況,對各種心律失常也有較好的診斷效果[5]。動態心電圖是將符合條件,并記錄完整的12導聯心電信號,經過回放系統輸入計算機,對患者24h的心律和變化、心搏總數、最快/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房顫、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心室停搏等心律失常進行診斷分析的檢查方法。動態心電圖是一種持續性以及動態性的診斷方式,可準確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發作頻度、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和動態變化,有助于發現常規心電圖不易發現的短暫的心肌缺血以及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等,并可對心肌缺血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臨床意義重大。動態心電圖通過連續24h觀察冠心病患者心電圖的變化,使得信息的收集更加精確,診斷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同時,周秋霞[6]等研究結果指出,其觀察范圍廣,有效彌補了常規心電圖的缺點,可全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基本情況,較好的顯示心律失常。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出心肌缺血19例,檢出率為82.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2%(P<0.05),在心律失常檢查情況方面,觀察組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房室傳導阻滯和短陣室上速等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動態心電圖監測是可行的,可全面反應出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況。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可準確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發作頻度、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和動態變化情況,對于冠心病的診斷臨床價值重大。
[1] 鄭易,岑鎮波,胡海雷.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現代實用醫學,2011,23(6): 639-640.
[2] 鄭小雍.兩種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較[J].當代醫學, 2012,18(1):87-88.
[3] 董競琳.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319-320.
[4] 王強.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8):63-64.
[5] 張紅梅,王學工,李艷玲.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7):2592-2593.
[6] 周秋霞.運板平板心電圖,24h動態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中的價值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8):154-1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22
江西 343100 江西省吉安縣人民醫院(賀曉仔 肖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