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飛
小梁切除術和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的效果觀察
莫飛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術和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診的80例(120例患眼)青光眼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n=40(60例患眼)]。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小梁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對患者進行治療。結果 在手術前后,分別記錄分析2組患者的眼壓狀況,發現術前和術后1周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術后3、6及12個月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對2組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在術后3、6、12個月2組患者的術后成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個月,實驗組患者的成功率為85.0%,對照組患者的成功率為65.0%,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與(χ2=6.4000,P=0.0114)。結論 小梁切除術和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青光眼;小梁切除術;絲裂霉素C
青光眼是眼科中常見的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常會給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帶來損害,造成視力下降和視野縮小[1]。臨床中常采用小梁切除術對青光眼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效果不佳,多項臨床研究顯示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對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良好[2-3]。湖南省常德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采用小梁切除術和絲裂霉素C對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120例患眼)青光眼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各40例(60例患眼)。實驗組:其中男27例(35例患眼),女13例(25例患眼),年齡為25~67歲,平均年齡為(40.4±2.3)歲。對照組:其中男25例(33例患眼),女15例(27例患眼),年齡為25~67歲,平均年齡為(40.4±2.3)歲。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狀況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為:(1)術前給予患者200g/L的甘露醇進行靜脈點滴,并采用尼目克司(杭州澳醫保靈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60;藥品規格:50mg×10片)50mg口服對患者進行降低眼內壓的治療;(2)整個手術過程在眼科顯微鏡下進行,以穹窿為底的結膜瓣對患者進行麻醉。(3)取角膜緣厚度的1/2的鞏膜瓣4mm×4mm大小的尺寸。將鞏膜片上的水分吸干,用棉片醮取絲裂霉素C溶液置于鞏膜下。(4)取出棉片,用生理鹽水對鞏膜瓣及鞏膜床進行徹底沖洗,之后將深層角、鞏膜及周邊的虹膜切除。并將鞏膜瓣、結膜瓣進行縫合。對照組僅采用小梁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在手術前后,分別記錄分析2組患者的眼壓狀況。分別在術后1周、3、6及12個月,分析比較2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眼壓狀況比較 術前和術后1周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術后3、6及12個月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眼壓狀況的比較分析(mmHg)
2.2 2組患者術后情況 治療后,對2組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實驗組在術后3、6、12個月2組患者的術后成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情況的比較分析[n(%)]
青光眼是由于患者眼內壓增高導致的患者發生一系列視力問題的眼科疾病。臨床中需對青光眼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否則會造成患者視力損害甚至致盲[4]。目前,小梁切除術是目前青光眼的主要治療手段[5]。但是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治療后患者的眼內壓仍然很高,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絲裂霉素C具有抑制纖維細胞增殖,阻止膠原組織增生的作用,在小梁切除術過程中可以減少瘢痕的形成,使得濾道通暢[6-7]。并且,絲裂霉素C具有對睫狀體的短期的毒性作用,從而抑制睫狀體術后的大量液體分泌。絲裂霉素C發揮抑制炎癥產生的作用,使得局部組織的水腫狀況減輕,利于前房的修復從而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8-9]。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80例(120例患眼)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各40例(60例患眼)。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小梁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對患者進行治療。
在手術前后,分別記錄分析2組患者的眼壓狀況,發現術前和術后1周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術后3、6及12個月2組患者的眼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對2組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實驗組在術后3、6、12個月2組患者的術后成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對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眼壓,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小梁切除術和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亞丹,李軍,陳紅娟,等.小梁切除術聯合應用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0,50(2):105-106.
[2] 趙瑞芝,趙福增.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21):87-88.
[3] 王光潔,蔣華,路振莉,等.絲裂霉素及調整縫線在小梁切除術中的應用[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9,31(9):683-684.
[4] 聶慶珠,劉致力,沙倩,等.絲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中的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0,13(3):176-178.
[5] 朱琦.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臨床分析[J].河北醫藥,2010,32(8): 974-975.
[6] 李盈龍,彭小寧.改良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34(5):379-382.
[7] 程瑩雪.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先天性青光眼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14-15.
[8] 黃信.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28-29.
[9] 陳紅,田愛軍.絲裂霉素C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 2014,25(2):236-2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25
湖南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