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炎
急性腸梗阻不同手術時機治療的療效觀察
陸炎
目的 觀察急性腸梗阻不同手術時機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取北流市人民醫院在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98例急性腸梗阻患者,按照手術的時機將其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n=49)。實驗組患者在48h內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48h后進行手術治療。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結果 對照組的有效率為77.58%(38/49),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3.88%(46/49),2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要依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指征,時刻關注的病情變化,盡早診斷,掌握手術的最好時機。
急性腸梗阻;手術;時機
急性腸梗阻發病急,病情變化迅速,是外科經常發生的的急腹癥,為腸內物質在腸內活動時因血運障礙、機械因素或腸管內臟神經失調影響的癥狀,且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有可能危及生命[1]。臨床上判斷急性腸梗阻手術的時機比較困難。本研究分析在2010年6月~2013年1月北流市人民醫院收治98例急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機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和術后并發癥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流市人民醫院在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98例急性腸梗阻患者,按照手術時機不同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齡在19~75歲,平均(43.7±7.2)歲。對照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在17~78歲,平均年齡(43.7±7.2)歲。急性腸梗阻病因分類:糞石性腸梗阻2例,粘連性腸梗阻55例,嵌頓疝11例,結腸腫瘤26例,腸扭轉4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患者均行非手術治療,例如胃腸減壓、糾正酸堿失衡和水電解質紊亂、預防以及治療感染等措施。密切觀察全部患者在保守治療期間癥狀、必要時利用輔助檢查確診,實驗組患者在48h內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48h后進行手術治療。絞窄性腸梗阻且保守治療48h內沒有緩解或腫瘤患者給予手術治療。依照每種病因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對于腸扭轉患者行腸扭轉復位術,對于粘連性腸梗阻進行腸部分切除吻合術或腸粘連松解術,結腸腫瘤患者才采用腫瘤根治術,而對于嵌頓疝患者進行疝修補術等。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痛嘔脹結的癥狀,通過輔助檢查各體征與指標。(1)顯效:患者無痛嘔脹結癥狀出現,各指標恢復正常;(2)有效:患者的痛嘔脹結癥狀發生改善,各指標恢復正常;(3)無效:患者的痛嘔脹結癥狀無改善,各指標未恢復正常或死亡。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有效率77.58%(38/49),實驗組的有效率93.88%(46/49),2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結果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急性腸梗阻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和并發癥比較
急性腸梗阻是外科較為常見的急腹癥,其病死率為6%~12%,萬一發生腸絞窄,則病死率便會達到l5%~25%[2]。按照治病因素腸梗阻分成非機械性腸梗阻和機械性腸梗阻兩類。非機械性腸梗阻的發病因素是神經肌肉發生紊亂,比如巨結腸癥、麻痹性腸梗阻等;除此之外靜脈、動脈血管閉塞也是致病因素[3]。依照患者體征和臨床指標進行確診,是進行手術的關鍵。機械性腸梗阻是因為腸道受阻,是由于腸道內異物阻塞、腸管本身發生病變、腸管外壓迫3類。進一步分為腸管本身病變分為先腫瘤、天性的、炎癥性等;腸管外壓迫可能由粘連、內疝、外疝、腫塊壓迫等;腸內異物阻塞可能因為膽石、寄生蟲、食入異物、糞便等[4-5]。選擇進行手術治療時機要結合以下因素:(1)隨時觀察病情的發展,注意腹部細小變動。腹痛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程度是急性腸梗阻變化最主要的標準;(2)通過腹部平片可以顯現遠端小腸積氣減少或是近端小腸擴張,顯示腸梗阻是一直存在的;(3)向胃管內灌入泛影葡胺,密切查看24h,來判斷梗阻是否改善;(4)觀察超24h,病沒有無大的改善;(5)通過診斷確切的區別絞窄性腸梗阻和單純性腸梗阻。大部分致病因素是腸粘連,若進行二次手術會再次發生粘連,因此多數人選擇保守治療,若病情嚴重再手術。不過導致梗阻的粘連原因特別多,例如小腸粘連束帶和成團粘連等,個別患者還會因粘連導致腸扭轉或者內疝等,甚至合并絞窄性腸梗阻,因此說腸梗阻病因多、診斷復雜、發展快、病死率高[6-7]。通過相關研究,對急性腸梗阻患者進行手術的時機對其治療效果有很大差異[8]。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有效率77.58%(38/49),實驗組的有效率93.88%(46/49),2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結果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病死率和腸壞死率顯著下降,而術后恢復時間也比較短。證明了準確判斷手術時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也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的關鍵。
綜上所述,急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要依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指征,時刻關注的病情變化,盡早診斷,掌握手術的最好時機。
[1] 蘇英鋒,馬寶慶,劉新民.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156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10):59-61.
[2] 翟瑞奇.急性腸梗阻證治體會[J].光明中醫,2010,25(6):1014-1015.
[3] 戴永進.急性腸梗阻56例診治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6):441,444.
[4] 李德運.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40例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10):49.
[5] 張中華,嚴國度,丁寶元,等.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1271-1272.
[6] 王效兵.急性腸梗阻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28(2):244.
[7] 張傳飛,陳志峰,丁健,等.成人急性腸梗阻手術路徑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4):446-448.
[8] 沈啟峰.不同手術時機在治療急性腸梗阻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3):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52
廣西 537400 北流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 (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