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明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肖可明
目的 探討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后早期康復聯合持續被動活動(CPM)機鍛煉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 選取選擇佛山市中醫院
46例擇期行TKA治療的膝關節病變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CPM機鍛煉)和觀察組(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n=23),以受累膝關節的關節活動范圍(ROM)作為膝關節功能恢復的評定標準。比較2組患者優良率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優良率為95.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P<0.05)。結論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對于膝關節病變患者療效顯著,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全膝關節置換術;早期康復鍛煉;持續被動活動機;膝關節功能
全膝關節置換術在臨床應用廣泛,以改善膝關節功能狀態、緩解關節疼痛以及矯正畸形為主要目的。研究表明,術后康復鍛煉對于保證手術效果、提高膝關節活動度至關重要[1]。本研究以46例擇期行TKA治療的膝關節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TKA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佛山市中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擇期行TKA治療的膝關節病變患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心律失常和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等,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4例,女9例,年齡22~56歲,平均(47.38±5.46)歲;疾病類型:骨性膝關節炎13例,類風濕性關節炎8例,創傷性關節炎2例。觀察組男15例,女8例,年齡21~54歲,平均(47.83±5.47)歲;骨性膝關節炎1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7例,創傷性關節炎2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CPM機鍛煉:于術后第3d開始,確定患膝處在機器的正確位置后,開始活動度為0°~30°,依據患者的情況,調整關節活動度,每次增加5°左右,每8~10min調整1次,1h/次,2次/d,直至達到屈
90°,伸0°;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鍛煉:術后第1d進行臥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同時進行踝關節屈伸鍛煉,踝關節盡量背伸,均每次持續15s后放松。術后第3d開始收縮下肢后側肌肉,保持15s后放松。平臥,足跟下壓,進行大腿后部肌肉收縮練習。助手站在患者患側,一手托住患者跟腱,另一手輕壓大腿下1/3處,幫助患者直腿抬高,使髖關節盡量屈曲約40°,持續15s后放下。術后第5~7d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第8~10d進行行走鍛煉,第11~14d進行膝關節屈伸加強鍛煉,每個動作重復10~20次,3遍/d。
1.3 康復評價標準[2]以受累膝關節術后8~12d的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度(ROM)作為膝關節功能恢復的評定標準:優(ROM>110°),良好(90°≤ROM≤110°),差(ROM<90°)。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優良率的差異。
1.5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優良率比較,觀察組優良率為95.7%(22/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15/23)(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優良率比較[n(%)]
近年來,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全膝關節置換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精湛的手術技術結合科學的術后康復鍛煉,有助于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3]。研究表明,術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可有效避免關節囊粘連以及攣縮,盡快恢復膝關節功能[4]。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給予康復鍛煉,可促進膠原纖維在關節屈伸方向沉積,恢復關節的最大活動范圍,并有利于肢體靜脈及淋巴返流,緩解疼痛,促進傷口周圍膠原的愈合,減少傷口的水腫及滲出,有利于膝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5]。
早期康復鍛煉可主動鍛煉臀部肌肉、股四頭肌、腓腸肌、大腿后部肌肉及踝關節部位等膝關節周圍的多塊肌肉,彌補CPM機肌肉鍛煉的被動性以及局部性,顯著增加肌肉做功,改善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血液循環,可促進肌力的恢復,提高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的靈活性及協調性,有效預防屈膝畸形的發生[6]。早期康復鍛煉還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緒,激發生活熱情,幫助患者儲備體能,避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尿道感染以及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局部組織攝取營養物質,排出代謝產物,加快軟骨細胞再生,恢復側副韌帶的力學特性。研究表明,早期康復鍛煉聯合CPM機可有效促進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為95.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P<0.05),表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應用效果確切,可快速緩解病情,縮短病程。
綜上所述,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聯合CPM機鍛煉療效滿意,可有效防止關節粘連,促使膝關節早日恢復良好狀態,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文亞莉,白鳳聰.CPM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2):111.
[2] 馮乃清,劉文莉.早期康復訓練配合持續被動訓練機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28):2582-2584.
[3] 賈玉娥,張玲.高齡患者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與康復訓練[J].吉林醫學,2011,32(29):6232-6233.
[4] 程溢芬.早期康復訓練配合CPM機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3,34(7):1018-1020.
[5] 陳凱敏,于哲一,謝青.不同運動療法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1):50-52.
[6] 方忠,吳巍,陳勇,等.圍手術期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對全膝關節置換術療效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0): 781-783.
[7] 來娟,蔡雍詠,吳月鳳,等.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訓練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1,6(5):257-259.
[8] 陳鋼,李文武,辜輝輝,等.康復訓練聯合髕骨松動術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8):629-6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77
廣東 528000 佛山市中醫院骨科(肖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