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虹 謝 晟
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的療效
萬云虹 謝 晟
目的 探討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48例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n=24),觀察組患者采用交鎖髓內釘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6.19%,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4.17%,對照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25.00%,2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脛骨平臺術后再骨折患者應用交鎖髓內釘治療可提高術后治愈率,改善脛骨平臺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率發生,有利于患者預后。
交鎖髓內釘;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并發癥
脛骨骨折是骨科中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其發生原因與膝關節突然受到外暴力或嚴重性撞擊或高空墜落所致[1]。手術是目前治療脛骨骨折常用的有效方法,鋼板內固定是治療脛骨骨折常用的手術方法,但由于脛骨血運功能差,脛骨軟組織較脆弱,因此患者術后容易出現再骨折現象,從而影響患者預后[2]。交鎖髓內釘可克服鋼板內固定的弱點,可降低患者術后再骨折風險。為此,本文將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對脛骨再骨折患者應用交鎖髓內釘治療,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脛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為手術治療后再次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經X線或CT檢查確診為脛骨再骨折,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手術不耐受、心臟功能異常、糖尿病、末期癌癥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n=24),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患者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為(41.8±3.5)歲。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0例,高空墜落8例,重物砸傷4例。觀察組男12例,女12例,患者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為(40.9±3.7)歲。骨折原因:交通意外9例,高空墜落9例,重物砸傷 6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原因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再次手術治療時采用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具體手術方法如下:取前外側長弧形位置入路,充分暴露骨折段,清除骨折端血塊及軟組織,復位骨折,采用鋼板螺釘將脛骨外端固定。觀察組采用交鎖髓內釘行內固定治療,手術方法:術前通過CR片確定脛骨髓腔大小及脛骨長度,并選擇合適的交鎖髓內釘對骨折位置進行固定。此外,患者應取俯臥位,屈膝大于90度,并行聯合麻醉,采用氣囊止血帶止血。手術完成后對膝關節髕下縱行部位進行切口,將髕骨韌帶向縱向位置切開,并在髕腱上方骨椎位置下入路,確定椎點在髓腔軸線位置,采用閉合式復位后采用C臂機對骨折處進行透視,連接定位系統,在骨折段置入交鎖髓內釘,加壓于骨折端,消除骨折端間隙位置,確定骨折端沒旋轉性畸形后,在骨折近端置入交鎖髓內釘,并安裝髓內釘帽,對骨折端進行沖洗并縫合。
1.3 評價指標 (1)療效評價:依照我國《中藥新藥指南》對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膝關節功能恢復,Lysholms>86分;顯效:臨床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恢復,Lysholms評分為76~85分;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膝關節評分為60~75分;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膝關節功能改善不明顯,膝關節功能評分<6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6.19%,2組患者總有效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n(%)]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4.17%,對照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25.00%,2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脛骨骨折在長管狀骨骨折中最常見,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臨床主要以外來暴力作用所致較為常見[3],例如當患者從高空處墜落時,強度的沖擊力會沿著足部向脛骨平臺的方向傳遞,從而導致患者脛骨出斷裂。研究表明[4],脛骨骨折患者常伴膝關節不穩、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因此容易導致患者膝關節脫落。據相關資料顯示[5],臨床上約有85%的脛骨骨折患者可合并內側韌帶損傷。以往對于該類患者的治療是從外則入路行鋼板內固定,但該方法患者手術切口創傷大,手術過程中需要將皮膚組織瓣大面積掀起,因此容易造成血管神經性損傷,從而增加患者術后再骨折發生風險[6-7]。本研究對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患者應用交鎖髓內釘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則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在于交鎖髓內釘減輕患者手術創傷,改善患者術后血供,因此提高患者手術效果,降低患者術后再骨折風險[8]。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4.17%,對照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為25.00%,2組術后不良反應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表明交鎖髓內釘治療是安全可靠的。
綜上,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術后再骨折的療效好,并發癥發生率低,可以推廣應用。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n(%)]
[1] 安來昱,陳星華,劉至炎,等.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脛骨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26):33-34.
[2] 許思亮,侯明,唐向陽,等.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中老年脛骨骨折4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335-2336.
[3] 周文魁.交鎖髓內釘治療82例脛骨骨折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15):93.
[4] 朱德奎.擴髓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84例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7):15-16.
[5] 周漢成,袁展程,劉智華,等.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60例[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4):290-291.
[6] 馬立虎.胎兒腎盂積水診斷中超聲技術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4(5):37-38.
[7] 姚金波,岳偉杰,侯波,等.阻擋釘技術在交鎖髓內釘治療肱骨干骺端骨折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18):66-67.
[8] 張磊,董啟榕,顧軍,等.鎖定加壓鋼板、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12,52(38):82-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37
江西 336000 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 (萬云虹 謝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