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王 威 吳兆利 王 巍 戴儉宇
PBL教學法在中醫針灸臨床考試課中的應用
王 穎 王 威 吳兆利 王 巍 戴儉宇
目的 探討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在中醫針灸臨床課程教學中的效果。方法 將62名學生隨機分為試驗班和對照班,并通過期末測試和調查問卷評價其教學效果。結果 經過一學期的試驗教學,期末試卷測試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出PBL的優缺點。結論 PBL教學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醫針灸臨床考試課的教學質量。
PBL教學法;LBL教學法;教學改革;中醫針灸臨床考試課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次提出了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的概念。它是一種自主式學習模式[1-2],倡導把學習設置于具體的、有意義的環境中,即給出一個病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等[3-4]。該教學法自上世紀80年代起,已不同程度陸續被北美和歐洲的醫學院采用[5],90年代后則被香港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等學校采用[6]。近年來,遼寧中醫藥大學將PBL教學法適當應用于中醫針灸臨床課程教學中,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遼寧中醫藥大學2009級針灸推拿學院英語班統招入學本科生62人為研究對象,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班(n=30)和試驗班(n=32),并將試驗班的學生再隨機均分為4組(n=8)。試驗前將兩班學生以往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兩班學生成績無明顯差異,說明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本試驗計劃進行一個學期。按教學計劃,教授學生《中醫針灸內科學》和《中醫針灸婦科學》。為避免教學質量的差異,兩班均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同一位教師授課。
1.2.1 對照班授課方法 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即以教師為主體,授課為中心,輔助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等進行全程灌輸式教學。
1.2.2 試驗班授課方法 試驗班采用PBL教學法。一個完整的病例討論周期需要4學時,基本程序為發放病例—討論、自學—教師點評。
具體步驟如下:(1)發放病例:教師利用課外時間精心挑選需要重點掌握的典型病例,于上課前一周下發給學生,并進行簡單的課前輔導。(2)討論、自學:學生在課前進行小組討論、分析,提出解決該病例的各種假設,如可能的診斷、鑒別診斷、針對不同兼證必需的中藥加減以及針灸處方的變更等,并在小組內自行分配各自的學習任務,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第一次上課(2學時)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次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和成果,討論和評價不同來源的信息。若學生在討論中發現了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討論方向偏離主題時,教師可適當啟發、引導,但不給出正面答案。最終各小組修改或重新形成解決病例的方案,擬定新的學習目標和分工。第二次上課(2學時)時,小組成員分享討論、評價新的學習成果,并回顧整個病例的學習過程。每小組推選一位學生給出本次病例的最終診斷、應使用的方藥、針灸處方和預后情況,如有遺漏,允許組內另一名同學補充。(3)教師點評:教師隨即對該組學生在PBL中的學習能力進行點評,但并不評價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7]。最后教師利用下課前30min左右,對本次病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系統強化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部分。
1.3 評價 采取期末閉卷考試和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
1.3.1 期末閉卷考試評價方法 考試課的期末試卷總分100分,其中主觀題60分、客觀題40分,額外附加病例書寫(總分50分,但其分數不計入期末考試總分內)。期末試卷由本教研室非任課教師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卷分析由研究生完成。
1.3.2 調查問卷的評價方法 調查問卷分為兩種,即教學模式評價表和自制問卷評價表。教學模式評價表同時發放給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自制問卷只發放給試驗班學生。其中教學模式評價表的每個問題答案以10分制計分,共五檔:很好(9~10分)、好(7~8分)、一般(5~6分)、差(3~4分)、很差(0~2分);自制問卷只需學生回答是否即可。每種調查問卷發放兩次,發放時間分別為本學期的17、18教學周。為避免學生隨意填寫問卷造成問卷結果不可信的情況,分別將兩種問卷兩次的調查結果作t檢驗,各項得分及總分均無明顯差異,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穩定性(即學生認真填寫),結果可信。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輸入SPSS軟件,進行t檢驗、秩和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期末試卷結果 將兩班學生一學期兩門課程的期末成績(含病例分析)相比較(見表1),對照班與試驗班客觀題分數無統計學意義,主觀題和病歷書寫分數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平均成績看,試驗班學生的主觀題和病歷書寫分數高于對照班。

表1 兩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2.2 調查問卷結果 教學模式評價結果顯示(見表2),兩班學生對記憶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無明顯差別,其他幾項均有明顯差異(P<0.05)且試驗班的效果均好于對照班。自制問卷的結果顯示(見表3),PBL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獨立思考等能力,也反映出了學生普遍感覺查找資料時間不充裕。

表2 兩班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比較

表3 自制調查問卷結果(n=32)
本校針灸推拿學院于八十年代末在全國中醫院校率先開展針藥并舉的中醫針灸臨床課程教學,將中醫臨床各學科與《針灸治療學》有機結合,刪繁就簡,貼近臨床,得到學生的歡迎和國內同行的認可。與基礎學科相比,中醫針灸臨床課程專業性較強,涉及知識面廣、難度大,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經絡腧穴、刺灸法等基礎學科緊密聯系,作為后期教學課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實習及畢業后的臨床工作。LBL教學法在我校應用最為廣泛,主要為全程灌輸式教學,該法以教師為主體,以授課為中心,以學生為知識灌輸的對象,節省了教學資源、降低了對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并且保證了知識傳授的全面性、準確性和系統性。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思想變得懶惰,思考問題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學生能動性得不到發揮。LBL教學方式單調,與現代科學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存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等弊端,導致了學生臨床能力普遍較差。本校將PBL教學法應用于針灸臨床考試課教學中,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授課以典型病例為基礎,將《中醫針灸內科學》和《中醫針灸婦科學》與基礎學科相融合,打破了學科間界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臨床辯證能力等[2],提高了學生以經典案例分析為中心的橫向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彌補了LBL教學法的缺陷。
在我們的教學試驗中,PBL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主觀題和病歷書寫分數,說明該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但在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將PBL教學法應用于中醫針灸臨床考試課中時,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較少的師資力量不利于教師充分關注各小組PBL學習過程。其次,受
LBL教學法影響學生對PBL學習過程中師生角色變化的適應存在障礙。對待教學法的改革,我們應該采取揚長避短的態度,適當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試驗改革,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提高,臨床思維模式逐步建立。這種學習能力和思維模式是醫師職業生涯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對于醫學生來說意義重大。任何教學模式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PBL教學法雖具有獨特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但考慮到國內教育形式,需適當借鑒。應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先從考查課試點改革再逐漸過渡到考試課,并引導學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而非“唯分數論”[7]。將傳統教學的“授之以魚”模式轉變為“授之以漁”,以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職業成長規律的人才。
[1] 楊海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基礎生物化學研究性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6(2):35-36.
[2] 李澤先,冼利清.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復旦教育論壇,2003,3(1):85-88.
[3] Silvia Mamede,Schmdt HGR.Norman G.Innovation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can we Learn from Recent Studies[J].Advanced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6,1(1):9-20.
[4] Ma X,Wu Y.Posterolateral spinal fusion in rabbits using a RP-based PLGA/TCP/Col/BMSCs-OB biomimetic graftingmateria[J].J Bioact Comp Polym,2009,24(5):457-472.
[5] Bretz RD,Thopset RE.Comparing traditional and integrative learning methods in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problems[J].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6] 陳幼華,黃淑華.PBL教學法在護理程序教學中的運用[J].護理學雜志,2000,25(8):501-502.
[7] 卿平,姚巡,程南生,等.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中獨立開設PBL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7,7(5):397-40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compulsory course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Methods 60 students were de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effect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was evaluated by final exam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fter one semester’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students’ test scores, and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s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increase compulsory course of clinical acupuncture’s teaching qu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PBL teaching method;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Compulsory course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117
遼寧 110032 遼寧中醫藥大學 (王穎 王威 吳兆利 王巍 戴儉宇)
王穎 E-mail: wangry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