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吳婷婷
30例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采用循環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周冬梅 吳婷婷
目的 分析觀察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采用循環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2013年間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將患者分為循環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n=30),統計2組患者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綜合征等情況。結果循環護理組患者有1例(3.3%)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12例(40%)心律失常,無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規護理組患者8例(26.7%)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21例(70%)心律失常,1例(3.3%)死亡,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差異顯著(P<0.05),死亡差異無顯著。結論 循環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循環護理;療效
風濕性心臟瓣膜疾病又稱為風心病,其是指風濕性心臟炎癥患者在炎癥消除后,其在心臟瓣膜上遺存瘢痕,進而導致心臟瓣膜出現病變,引發心臟病[1]。目前,臨床治療風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心臟瓣膜置換術,該手術可以有效解除心臟瓣膜的反流和狹窄情況,改善患者血液動力學效應,提升患者的心臟功能[2-3]。由于心臟瓣膜置換術手術難度較大,術后并發癥也較為嚴重,加強術后護理干預勢在必行。選取2012~2013年間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進行了術后護理干預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2013年間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分為循環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30例。循環護理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2∶18,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8.6±2.7)歲;常規護理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0∶20,年齡31~74歲,平均年齡(46.9±2.5)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標準:14例患者為心功能Ⅱ級,25例為Ⅲ級,21例為Ⅳ級;心房纖顫37例。
納入標準[4]:符合我國相關風濕性心臟瓣膜疾病確診標準;年齡為30~80歲;患者均采用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
排除標準[5]:排除其他非風濕性心臟瓣膜疾病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行主動脈瓣加二尖瓣置換16例,主動脈瓣置換18例,二尖瓣置換26例,同時行三尖瓣成形術20例。60例病人共耗用械瓣膜74枚,生物瓣膜2枚。
1.2.2 術后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選用常規護理方法,循環護理組選用循環護理方法,具體操作方式如下:(1)血流動力學檢測護理:醫護人員需嚴密檢測患者心率、中心靜脈壓(CVP)、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以及有創動脈血壓(ABP)等數據,并檢測房顫患者胺碘酮治療時心率情況,將患者心率控制在85~105次/ min。(2)低心排綜合征護理:術前患者存在肺循環淤血、慢性心功能衰竭等情況,導致患者出現肺動脈高壓,術后患者將出現體外循環炎性反應以及缺血再灌注型心臟損傷,導致患者出現低心排綜合征。因此,醫務人員需給予患者正性肌力和擴血管藥物,提高患者心肌收縮能力,降低患者心臟負荷,提高心肌恢復速度,改善組織灌注情況。如患者出現低心排綜合征,可給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各4~7μg/(kg·min),以及米力農0.3~0.5μg/ (kg·min)改善患者病狀。(3)心律失常護理:手術結束后,醫務人員需嚴格檢測患者心率、心律,并與術后1、3、6、10、18h時抽取患者動脈血進行檢測,以防止出現低鉀血癥。由于術后36~48h,患者心肌水腫情況最為嚴重,因此需借助臨時起搏器調整患者心率,保證患者充分灌注,同時檢測起搏器效用是否實現。統計2組患者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綜合征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循環護理組患者經過術后循環護理后使用呼吸機時長為10~24小時,患者ICU停留為48~96h;常規護理組使用呼吸機時長為15~30小時,患者ICU停留為55~108h。同時循環護理組患者有1例(3.3%)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12例(40%)心律失常,無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規護理組患者8例(26.7%)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21例(70%)心律失常,1例(3.3%)死亡,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和死亡情況對比[n(%)]
重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行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循環護理干預應以血流動力學檢測、低心排綜合征護理、心律失常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為主[6-7]。該護理模式可及時預防和發現患者術后并發癥,并有效的檢測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者術后恢復[8]。本次研究中,循環護理組患者有1例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12例心律失常,無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規護理組患者8例出現低心排出量綜合征,21例心律失常,1例死亡,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循環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重癥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生存質量,加快患者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1] 魏冬梅.97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圍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 5(20):125-126.
[2] 鄭秋霞,劉森軍,周勇清,等.急診心臟瓣膜置換術12例的術后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7(3):352-353.
[3] 郭俊雅.339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圍術期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200-201.
[4] 俸獻珠.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中外醫療,2009,10 (1):35-36.
[5] 李文娟.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8,6(21):147-148.
[6] 王蘭.淺談瓣膜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9):100-101.
[7] 魏玉榮,周俊娣.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同期行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29例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22):1180-1181.
[8] 何偉蘭.監護室護士術前訪談在風濕性心臟病手術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9):119-119,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89
廣東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 (周冬梅 吳婷婷)